重构轨道经济生态圈齐鲁1号不只是一列火车

2025-04-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大众新闻记者 戴岳 田汝晔

  1883年,豪华列车“东方快车”从巴黎出发,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薄雾,最终停靠在伊斯坦布尔的月台。它重新定义了火车的概念——不再是单一的交通运输工具,还可以是承载着文化体验与社交场景的旅游产品。
  如今的全球旅游列车,早已从贵族专属转向多元化市场分层。人们开始在“速度”与“体验”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让铁轨“慢下来”。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旅游经济学的深层变革:从“运输效率”需求到“消费场景”再造的迭代。
  说到铁路,就不得不提“轨道上的山东”。山东铁路营业里程居全国前列,高铁总里程达3047公里、全国第一。
  “交通强省”为轨道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如何用好自身交通资源和旅游资源,深耕文旅市场?山东有自己的思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山东发布将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消息。研究过诸多旅游列车产品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学系教授黄潇婷说,“它是山东协同不同部门、整合沿线文旅资源,专门打造的旅游列车,是一个系统工程。”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到底有何不同?
  车厢里的景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绿皮火车的“刻板印象”:淄博周村烧饼的香气从餐车飘来,潍坊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游客绘制沙燕,胶东花饽饽麦香氤氲、造型栩栩如生……闲置的绿皮火车经过改造,成为文旅融合的载体。
  同时,“好客山东·齐鲁1号”用一张车票将列车沿线170多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340多家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连接起来,推出联动优惠,打造“文旅集成平台”。
  让交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在铁轨上共振,“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是探索的开始。
  打造这辆旅游列车的内生动力不可忽视,那就是创新供给以拉动需求。
  这几天,临沂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杨兆坤挺忙。“我们正优化产品和服务,好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为鼓励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临沂市研究制定旅游团队奖励办法,设立800万元奖励资金。
  数据显示,沿线有大批像临沂国际旅行社这样的文旅经营主体参与到“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中来,编织成了一个“轨道上的共同体”。
  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蕾认为,让铁道沿线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有机联动,既形成“列车开行—景区引流—酒店增收—就业扩容”的闭环生态,又形成了独特的“火车经济带”。
  而以交通线串联资源要素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在上下游产业链上。
  从上游看,山东铁投集团联合山东重工、恒丰银行、中泰证券等车体广告赞助企业将绿皮火车进行硬件升级,完成“沉睡资产”到“流动IP”的唤醒式改造;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打造“移动的齐鲁文化体验中心”,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闭环;从下游供应链精准服务匹配上看,山东各大旅行社将推出200多个旅游列车主题线路产品,优惠力度大,出游便捷。
  这种产业链结构形成以铁路旅游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让铁路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共赢。
  12.5元——是“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从济南站到泰山站的硬座票价。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选择让普速列车回归最原始的民生属性,载着百姓的烟火气前行,力图构建“低门槛、高体验”的普惠模式。
  “‘好客山东·齐鲁1号’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大众消费,票价实惠,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正是这种“民生视角”,才能利用“减法”做出消费的“加法”。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更深层的普惠逻辑不仅体现在票价上,也体现在列车服务设计中。
  沿线22个站点开通通达重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各地采取新增线路、延长运行时间等方式,近百家景区可由公交系统连通火车站。
  在列车停靠站点附近设置文旅驿站,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攻略、组团接驳、休憩补给等便民服务,搭建起“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平台;专门研发旅游列车小程序,方便查询和预订。
  “铁路+文旅”的普惠模式既利于盘活沉睡的铁轨资源,又让沿线景区、乡村景点吃上“流量饭”。
  从行车线路上看,“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途经不少“小站”。在22个站点中有16个县级站点,这周围有一些不被熟知但颇有内涵的景区,也有一些乡村旅游集中片区,值得深度观赏休闲度假。
  “慢进深游”的旅游方式会让这些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可以预见,铁路站点与旅游资源精准对接形成的“珍珠链效应”,将交通红利转化为文旅势能,原本默默无闻的景点、民宿,会因为列车的停靠焕发活力。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不仅是一列火车,更是一个流动的文化客厅、一个动态的经济枢纽、一个联通城乡的情感纽带。
  □ 大众新闻记者 戴岳 田汝晔

  1883年,豪华列车“东方快车”从巴黎出发,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薄雾,最终停靠在伊斯坦布尔的月台。它重新定义了火车的概念——不再是单一的交通运输工具,还可以是承载着文化体验与社交场景的旅游产品。
  如今的全球旅游列车,早已从贵族专属转向多元化市场分层。人们开始在“速度”与“体验”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让铁轨“慢下来”。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旅游经济学的深层变革:从“运输效率”需求到“消费场景”再造的迭代。
  说到铁路,就不得不提“轨道上的山东”。山东铁路营业里程居全国前列,高铁总里程达3047公里、全国第一。
  “交通强省”为轨道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如何用好自身交通资源和旅游资源,深耕文旅市场?山东有自己的思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山东发布将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消息。研究过诸多旅游列车产品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学系教授黄潇婷说,“它是山东协同不同部门、整合沿线文旅资源,专门打造的旅游列车,是一个系统工程。”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到底有何不同?
  车厢里的景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绿皮火车的“刻板印象”:淄博周村烧饼的香气从餐车飘来,潍坊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游客绘制沙燕,胶东花饽饽麦香氤氲、造型栩栩如生……闲置的绿皮火车经过改造,成为文旅融合的载体。
  同时,“好客山东·齐鲁1号”用一张车票将列车沿线170多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340多家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连接起来,推出联动优惠,打造“文旅集成平台”。
  让交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在铁轨上共振,“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是探索的开始。
  打造这辆旅游列车的内生动力不可忽视,那就是创新供给以拉动需求。
  这几天,临沂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杨兆坤挺忙。“我们正优化产品和服务,好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为鼓励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临沂市研究制定旅游团队奖励办法,设立800万元奖励资金。
  数据显示,沿线有大批像临沂国际旅行社这样的文旅经营主体参与到“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中来,编织成了一个“轨道上的共同体”。
  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蕾认为,让铁道沿线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有机联动,既形成“列车开行—景区引流—酒店增收—就业扩容”的闭环生态,又形成了独特的“火车经济带”。
  而以交通线串联资源要素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在上下游产业链上。
  从上游看,山东铁投集团联合山东重工、恒丰银行、中泰证券等车体广告赞助企业将绿皮火车进行硬件升级,完成“沉睡资产”到“流动IP”的唤醒式改造;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打造“移动的齐鲁文化体验中心”,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闭环;从下游供应链精准服务匹配上看,山东各大旅行社将推出200多个旅游列车主题线路产品,优惠力度大,出游便捷。
  这种产业链结构形成以铁路旅游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让铁路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共赢。
  12.5元——是“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从济南站到泰山站的硬座票价。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选择让普速列车回归最原始的民生属性,载着百姓的烟火气前行,力图构建“低门槛、高体验”的普惠模式。
  “‘好客山东·齐鲁1号’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大众消费,票价实惠,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正是这种“民生视角”,才能利用“减法”做出消费的“加法”。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更深层的普惠逻辑不仅体现在票价上,也体现在列车服务设计中。
  沿线22个站点开通通达重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各地采取新增线路、延长运行时间等方式,近百家景区可由公交系统连通火车站。
  在列车停靠站点附近设置文旅驿站,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攻略、组团接驳、休憩补给等便民服务,搭建起“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平台;专门研发旅游列车小程序,方便查询和预订。
  “铁路+文旅”的普惠模式既利于盘活沉睡的铁轨资源,又让沿线景区、乡村景点吃上“流量饭”。
  从行车线路上看,“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途经不少“小站”。在22个站点中有16个县级站点,这周围有一些不被熟知但颇有内涵的景区,也有一些乡村旅游集中片区,值得深度观赏休闲度假。
  “慢进深游”的旅游方式会让这些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可以预见,铁路站点与旅游资源精准对接形成的“珍珠链效应”,将交通红利转化为文旅势能,原本默默无闻的景点、民宿,会因为列车的停靠焕发活力。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不仅是一列火车,更是一个流动的文化客厅、一个动态的经济枢纽、一个联通城乡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