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从业人员2万余人2024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

巨野:牡丹入画,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2025-04-09 作者: 赵念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侯晓晴

  4月7日,作为2025世界牡丹大会四大分论坛之一的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在巨野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行业专家、教授纷至沓来,共话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这座以“中国工笔画之乡”闻名的小城,此刻正以笔墨为媒,向世界展示乡村振兴的“艺术密码”。
  清晨,薄雾未散,巨野书画街已是一派熙攘。全长1.2公里的街道两侧,画廊、装裱工坊、文房四宝店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宣纸与墨香的气息。巨野书画街总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街区集聚画廊、装裱工坊、篆刻印章、文房四宝、书画培训等工作室100余家,年创作作品达20万幅,带动书画从业人员500余人,年营业额1.6亿元。
  目前街区部分门店已在京东、淘宝、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进驻,宣传力、影响力、销售额不断扩大。此外该街区广泛利用直播和电商宣传推介,组织大型书画交易活动,全面提高巨野工笔牡丹画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巨野书画交易市场,这个由原麟州宾馆改造而来的市场,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设有展览中心、交易中心、培训中心、创作中心及收藏品交流中心,目前进驻书画名家工作室、收藏工作室89家。展览中心陈列着巨野县本地优秀画家工笔、书法、写意等各类作品200余幅,不定期举办书画展览、拍卖等活动。借助电商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全力打造巨野书画品牌。
  为打造巨野工笔牡丹品牌,繁荣书画交易市场,巨野书画交易市场形成了“没有买不到的画,没有卖不掉的画”的良好交易氛围,首创“逢十书画交易市集”,铺设交易摊位200余个,每月三次的“逢十大集”,是巨野乃至周边省市书画爱好者翘首以盼的盛事。
  论坛开幕前,与会人员还走进了田桥镇泗兴屯村柏杏书画院。推开院门,22名画师正伏案勾勒牡丹,笔尖轻点,金粉落纸,一朵雍容的工笔牡丹渐次绽放。“柏杏取‘百姓’谐音,寓意百业兴旺。”荣誉院长徐召忠说。画院成立后,村里留守的年轻妈妈们纷纷拿起画笔,“忙时种果树,闲时画牡丹,每月增收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类似的场景也在东祝村上演。500平方米的书画院内,50张巨型案板整齐排列,32名画师正专注描摹。村民史登坤曾是外出打工的“候鸟”,如今返乡经营画院。现在带着200多人接订单,年产值50万元,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巨野工笔牡丹画作为菏泽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走出了一条“一画兴百业、一业带五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2024 年,巨野工笔牡丹画受邀参加中国山东出口商品展览会、“山东手造走进意大利”等展示推介活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菏泽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巨野县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书画产业集群,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65家基层画院。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的人员达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50多万幅。在国内外设有1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大画廊、画店销售的纯手绘工笔牡丹画超80%出自巨野。2024年,巨野书画产业综合产值达45亿元。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侯晓晴

  4月7日,作为2025世界牡丹大会四大分论坛之一的中国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论坛在巨野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行业专家、教授纷至沓来,共话工笔牡丹画产业发展。这座以“中国工笔画之乡”闻名的小城,此刻正以笔墨为媒,向世界展示乡村振兴的“艺术密码”。
  清晨,薄雾未散,巨野书画街已是一派熙攘。全长1.2公里的街道两侧,画廊、装裱工坊、文房四宝店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宣纸与墨香的气息。巨野书画街总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街区集聚画廊、装裱工坊、篆刻印章、文房四宝、书画培训等工作室100余家,年创作作品达20万幅,带动书画从业人员500余人,年营业额1.6亿元。
  目前街区部分门店已在京东、淘宝、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进驻,宣传力、影响力、销售额不断扩大。此外该街区广泛利用直播和电商宣传推介,组织大型书画交易活动,全面提高巨野工笔牡丹画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巨野书画交易市场,这个由原麟州宾馆改造而来的市场,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设有展览中心、交易中心、培训中心、创作中心及收藏品交流中心,目前进驻书画名家工作室、收藏工作室89家。展览中心陈列着巨野县本地优秀画家工笔、书法、写意等各类作品200余幅,不定期举办书画展览、拍卖等活动。借助电商直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全力打造巨野书画品牌。
  为打造巨野工笔牡丹品牌,繁荣书画交易市场,巨野书画交易市场形成了“没有买不到的画,没有卖不掉的画”的良好交易氛围,首创“逢十书画交易市集”,铺设交易摊位200余个,每月三次的“逢十大集”,是巨野乃至周边省市书画爱好者翘首以盼的盛事。
  论坛开幕前,与会人员还走进了田桥镇泗兴屯村柏杏书画院。推开院门,22名画师正伏案勾勒牡丹,笔尖轻点,金粉落纸,一朵雍容的工笔牡丹渐次绽放。“柏杏取‘百姓’谐音,寓意百业兴旺。”荣誉院长徐召忠说。画院成立后,村里留守的年轻妈妈们纷纷拿起画笔,“忙时种果树,闲时画牡丹,每月增收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类似的场景也在东祝村上演。500平方米的书画院内,50张巨型案板整齐排列,32名画师正专注描摹。村民史登坤曾是外出打工的“候鸟”,如今返乡经营画院。现在带着200多人接订单,年产值50万元,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巨野工笔牡丹画作为菏泽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走出了一条“一画兴百业、一业带五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2024 年,巨野工笔牡丹画受邀参加中国山东出口商品展览会、“山东手造走进意大利”等展示推介活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菏泽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巨野县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书画产业集群,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65家基层画院。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的人员达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50多万幅。在国内外设有1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大画廊、画店销售的纯手绘工笔牡丹画超80%出自巨野。2024年,巨野书画产业综合产值达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