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花漾春日,增添消费活力
2025-04-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董明月 报道
本报淄博讯 风有约,花不误。4月5日,“花映镶月·醉美西河”淄博镶月湖“百花节”在淄川区西河镇马家庄村镶月湖森林公园拉开帷幕。美人梅粉若云霞,碧桃娇艳欲滴……7万余盆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鲜花盆栽,错落有致地组合出一片如梦似幻的“百花秘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之前就在微信朋友圈‘种草’了镶月湖百花节,正好趁清明假期带孩子来感受一下春日氛围,赏赏春花,尝尝春菜。”来自潍坊的游客齐清清一边忙着拍照,一边向记者分享。
除了如梦如幻的“百花秘境”,活动现场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本地农特产品展销区。山东大煎饼、雾岭山山楂等20余种极具乡土风味的特色产品纷纷亮相。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丰富的旅游体验,镶月湖周围的村庄也积极行动起来。北坪村支起大锅,热气腾腾的“大锅菜”香味四溢;花雨沟村开设特产小卖部,将当地特色好物集中展示售卖;南坪村的大樱桃也正式开园采摘,确保游客乘兴奔“花”而来,尽兴满载而归。
镶月湖“百花节”只是淄川区春日文旅热潮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淄川区多地宛如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纷纷开启“花海”模式,迎来一年一度的赏花热潮。从3月16日杏山杏花初绽,热情迎宾,到3月29日齐山樱花节浪漫开场,再到4月2日龙泉镇和庄村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举行,一系列春日主题活动为淄川区注入蓬勃的“春日经济”新活力。
齐山樱花节期间,漫山遍野的樱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齐山景区游客数量环比增长60%,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也随之迎来消费高峰。
第三届淄川杏山杏花节则以花为媒,搭建起交流平台,全方位展示淄博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乡村振兴成果。活动期间,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杏花,还能观看民俗表演,参与农事体验等活动,深入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
花开成景,春菜成席,春日经济的繁荣不仅体现在花海旅游上,特色春菜也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赏花游玩后,齐清清一家选择到周边村子的农家乐“大快朵颐”。除了“西河美食”,马棚村的香椿芽也是齐清清来之前就定好的“必点菜”。
马棚村位于淄川区昆仑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香椿种植业,2018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现在,全村香椿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约一百万斤,有“中国椿芽第一村”的美誉。
“咱村种的是‘红芽’,别家的椿芽还在‘打盹儿’,咱这儿的就早早冒了尖,而且香味浓,营养价值高,根本不愁卖。每年能为村里增收20万元。”马棚村党支部书记刘敏言语之间满是骄傲,如今,香椿芽不仅是马棚村的特色农产品,更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名片,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春日经济”增添一抹独特的亮色。
本报淄博讯 风有约,花不误。4月5日,“花映镶月·醉美西河”淄博镶月湖“百花节”在淄川区西河镇马家庄村镶月湖森林公园拉开帷幕。美人梅粉若云霞,碧桃娇艳欲滴……7万余盆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鲜花盆栽,错落有致地组合出一片如梦似幻的“百花秘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之前就在微信朋友圈‘种草’了镶月湖百花节,正好趁清明假期带孩子来感受一下春日氛围,赏赏春花,尝尝春菜。”来自潍坊的游客齐清清一边忙着拍照,一边向记者分享。
除了如梦如幻的“百花秘境”,活动现场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本地农特产品展销区。山东大煎饼、雾岭山山楂等20余种极具乡土风味的特色产品纷纷亮相。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丰富的旅游体验,镶月湖周围的村庄也积极行动起来。北坪村支起大锅,热气腾腾的“大锅菜”香味四溢;花雨沟村开设特产小卖部,将当地特色好物集中展示售卖;南坪村的大樱桃也正式开园采摘,确保游客乘兴奔“花”而来,尽兴满载而归。
镶月湖“百花节”只是淄川区春日文旅热潮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淄川区多地宛如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纷纷开启“花海”模式,迎来一年一度的赏花热潮。从3月16日杏山杏花初绽,热情迎宾,到3月29日齐山樱花节浪漫开场,再到4月2日龙泉镇和庄村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举行,一系列春日主题活动为淄川区注入蓬勃的“春日经济”新活力。
齐山樱花节期间,漫山遍野的樱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齐山景区游客数量环比增长60%,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也随之迎来消费高峰。
第三届淄川杏山杏花节则以花为媒,搭建起交流平台,全方位展示淄博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乡村振兴成果。活动期间,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杏花,还能观看民俗表演,参与农事体验等活动,深入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
花开成景,春菜成席,春日经济的繁荣不仅体现在花海旅游上,特色春菜也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赏花游玩后,齐清清一家选择到周边村子的农家乐“大快朵颐”。除了“西河美食”,马棚村的香椿芽也是齐清清来之前就定好的“必点菜”。
马棚村位于淄川区昆仑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香椿种植业,2018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现在,全村香椿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约一百万斤,有“中国椿芽第一村”的美誉。
“咱村种的是‘红芽’,别家的椿芽还在‘打盹儿’,咱这儿的就早早冒了尖,而且香味浓,营养价值高,根本不愁卖。每年能为村里增收20万元。”马棚村党支部书记刘敏言语之间满是骄傲,如今,香椿芽不仅是马棚村的特色农产品,更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名片,带动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春日经济”增添一抹独特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