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5年“国际无废日”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泰安举办
“无废细胞”激活绿色DNA
2025-04-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李皓若
“原来7.5个塑料瓶就能做成一条丝巾,还能减少585克碳排放!”3月30日,在泰安市泰山区东湖小区“国际无废日”活动现场,居民围着“变废为宝”创意展品展开热烈讨论。当天,山东省2025年“国际无废日”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泰安举办。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体验+互动”模式,推动“无废”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活动期间,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山东航空学院的30余名志愿者走进东湖小区、凤凰社区等8个社区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展览。
秸秆变身饮水杯,能耗比传统产品降低60%,且可快速降解;废塑料瓶“织”成柔软地毯,展示资源循环的无限可能……在创意展区,废弃物摇身一变,化身环保材料,重获新生。志愿者以“实物展演+互动讲解”方式,向居民传播绿色生活智慧,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无废循环利用的行动中,共同投身“无废城市”建设,现场400余名居民参与。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引擎,“无废城市”建设正在为“双碳”目标注入绿色动能。专题展播以镜头语言全景呈现全省固体废物治理的转型轨迹——从源头减量的精准施策,到资源循环的科技创新,再到末端处置的安全闭环,用“无废细胞”激活绿色DNA,一幅“无废城市”建设的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现场揭晓的“美丽山东无废‘童’行”十佳案例,成为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这些由孩子们亲手拍摄的短视频,以童真视角记录垃圾分类的趣味日常,用创意镜头捕捉资源回收的魔法时刻,展现了环保小卫士们让垃圾“重生”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更让环保教育焕发新活力。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带领学子们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现场。沉浸式体验中,孩子们化身海洋守护者,在虚拟浪潮中清理塑料垃圾,在数字珊瑚礁上播种生态希望。这场跨越虚实界限的科普之旅,不仅让“无废”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更在他们眼中点亮了守护蔚蓝星球的科技之光。
据了解,泰安市自2022年纳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高质量建设“无废细胞”521个,“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矿山”遍地开花;投资35.18亿元建设固体废物治理项目27个,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强度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两项关键指标实现三连降;打造“无废+赛事”“无废+节日”“无废+生活”三大宣传体系,累计开展“无废”主题科普和志愿服务活动567场次,参与市民200余万人次。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选国家级“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省唯一。泰安先后入选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交出了一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从理念到实践,从企业到市民,一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在泰安上演。接下来,泰安将以更大力度纵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工作水平,以“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李皓若
“原来7.5个塑料瓶就能做成一条丝巾,还能减少585克碳排放!”3月30日,在泰安市泰山区东湖小区“国际无废日”活动现场,居民围着“变废为宝”创意展品展开热烈讨论。当天,山东省2025年“国际无废日”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泰安举办。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体验+互动”模式,推动“无废”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活动期间,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山东航空学院的30余名志愿者走进东湖小区、凤凰社区等8个社区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展览。
秸秆变身饮水杯,能耗比传统产品降低60%,且可快速降解;废塑料瓶“织”成柔软地毯,展示资源循环的无限可能……在创意展区,废弃物摇身一变,化身环保材料,重获新生。志愿者以“实物展演+互动讲解”方式,向居民传播绿色生活智慧,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无废循环利用的行动中,共同投身“无废城市”建设,现场400余名居民参与。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引擎,“无废城市”建设正在为“双碳”目标注入绿色动能。专题展播以镜头语言全景呈现全省固体废物治理的转型轨迹——从源头减量的精准施策,到资源循环的科技创新,再到末端处置的安全闭环,用“无废细胞”激活绿色DNA,一幅“无废城市”建设的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现场揭晓的“美丽山东无废‘童’行”十佳案例,成为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的生动注脚。这些由孩子们亲手拍摄的短视频,以童真视角记录垃圾分类的趣味日常,用创意镜头捕捉资源回收的魔法时刻,展现了环保小卫士们让垃圾“重生”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更让环保教育焕发新活力。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带领学子们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现场。沉浸式体验中,孩子们化身海洋守护者,在虚拟浪潮中清理塑料垃圾,在数字珊瑚礁上播种生态希望。这场跨越虚实界限的科普之旅,不仅让“无废”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更在他们眼中点亮了守护蔚蓝星球的科技之光。
据了解,泰安市自2022年纳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高质量建设“无废细胞”521个,“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矿山”遍地开花;投资35.18亿元建设固体废物治理项目27个,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强度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两项关键指标实现三连降;打造“无废+赛事”“无废+节日”“无废+生活”三大宣传体系,累计开展“无废”主题科普和志愿服务活动567场次,参与市民200余万人次。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选国家级“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省唯一。泰安先后入选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交出了一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从理念到实践,从企业到市民,一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在泰安上演。接下来,泰安将以更大力度纵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工作水平,以“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