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合法性审查工作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2025-04-04 作者: 杜辉升 来源: 大众日报
  □大众新闻记者 杜辉升 刘元迪 报道
  本报临沂讯 “全区共开展镇村级合法性审查1203件,规避风险点48个,行政决策违法风险下降65%,村居合同纠纷同比减少50%,行政诉讼败诉率同比下降85%。”这份法治政府建设成绩单,出自今年罗庄区合法性审查质效改革。
  罗庄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桂银介绍说,罗庄区把合法性审查作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全力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前端和疏导端用力,实现区、镇(街)、村合法性审查三级全贯通,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事项、行政争议,全面提升了基层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
  在册山街道“水系连通”惠民工程现场,法律顾问与村民坐在田间议法已成常态。罗庄区在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中,推进审查职能向村级延伸,建立“党政办牵头+司法所会审+法律顾问参与”的联合审查模式,形成“1+1+1”协同机制,形成事前介入、事中审查、事后监督的全过程“把关”,推动重大决策依法依规落地,有效降低因决策失误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经济损失。
  审查工作既要有效率更要有质量。面对村级合同“乱、旧、补”的问题,罗庄区印发《常用涉农格式合同参考文本汇编》,对村(居)使用较多的工程建设、拆迁补偿、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入股协议、项目委托服务等常用合同,突出规范、简单、实用特点,推广一套合同范本,供各村(居)参考使用,已取得良好成效。
  当褚墩镇发现智慧社区项目合同存在区域性风险时,立即启动提级协审机制。罗庄区司法局组建由法务骨干、公职律师等组成的专班,对该项目及其他关联合同开展深度审查,从源头杜绝问题文件。面对复杂项目审查难题,罗庄区组建合法性审查提级协审工作组,对提级事项开展审查,出具最终审查意见,有效破解镇(街)村审查力量不足、专业水平受限的困局,使审查有人帮、问题有人解,为基层依法治理注入“强心剂”。
  走进高都街道法治服务中心,整齐陈列的审查卷宗见证着规范化管理。罗庄区立足基层实际,树立“抓得实、审得快、管得好”的服务理念,建立村级事项“543”审查体系,即5类审查内容,明确村规民约、村级合同、征收拆迁、“三资”事项以及其他涉法事项;4步基本程序,制定提请—实施审查—意见反馈—修改备案;3级事项清单,小微事项即来即审,一般事项2日内直审反馈,重大事项3日内协商会审。通过“繁简分流”,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开展闭环监管,实现高效为民服务。
  □大众新闻记者 杜辉升 刘元迪 报道
  本报临沂讯 “全区共开展镇村级合法性审查1203件,规避风险点48个,行政决策违法风险下降65%,村居合同纠纷同比减少50%,行政诉讼败诉率同比下降85%。”这份法治政府建设成绩单,出自今年罗庄区合法性审查质效改革。
  罗庄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桂银介绍说,罗庄区把合法性审查作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全力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前端和疏导端用力,实现区、镇(街)、村合法性审查三级全贯通,从源头上减少了信访事项、行政争议,全面提升了基层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
  在册山街道“水系连通”惠民工程现场,法律顾问与村民坐在田间议法已成常态。罗庄区在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中,推进审查职能向村级延伸,建立“党政办牵头+司法所会审+法律顾问参与”的联合审查模式,形成“1+1+1”协同机制,形成事前介入、事中审查、事后监督的全过程“把关”,推动重大决策依法依规落地,有效降低因决策失误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经济损失。
  审查工作既要有效率更要有质量。面对村级合同“乱、旧、补”的问题,罗庄区印发《常用涉农格式合同参考文本汇编》,对村(居)使用较多的工程建设、拆迁补偿、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入股协议、项目委托服务等常用合同,突出规范、简单、实用特点,推广一套合同范本,供各村(居)参考使用,已取得良好成效。
  当褚墩镇发现智慧社区项目合同存在区域性风险时,立即启动提级协审机制。罗庄区司法局组建由法务骨干、公职律师等组成的专班,对该项目及其他关联合同开展深度审查,从源头杜绝问题文件。面对复杂项目审查难题,罗庄区组建合法性审查提级协审工作组,对提级事项开展审查,出具最终审查意见,有效破解镇(街)村审查力量不足、专业水平受限的困局,使审查有人帮、问题有人解,为基层依法治理注入“强心剂”。
  走进高都街道法治服务中心,整齐陈列的审查卷宗见证着规范化管理。罗庄区立足基层实际,树立“抓得实、审得快、管得好”的服务理念,建立村级事项“543”审查体系,即5类审查内容,明确村规民约、村级合同、征收拆迁、“三资”事项以及其他涉法事项;4步基本程序,制定提请—实施审查—意见反馈—修改备案;3级事项清单,小微事项即来即审,一般事项2日内直审反馈,重大事项3日内协商会审。通过“繁简分流”,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开展闭环监管,实现高效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