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投身其中,40余载心血倾注,“琼台玉露”原型“绿幕隐玉”由他培育——

孙文海:与300多个牡丹新品种结下“情缘”

2025-04-02 作者: 赵念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3月中下旬以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菏泽曹州百花园牡丹观赏区里,“绿幕隐玉”牡丹迎来绽放时刻。今年热播剧《国色芳华》中的珍稀牡丹品种“琼台玉露”原型,正是“绿幕隐玉”,由曹州百花园高级农艺师孙文海和父亲孙景玉精心培育。
  每年牡丹绽放时节,满园的国色天香中,总有孙文海忙碌的身影。他与牡丹相伴四十余载,用一生的心血谱写着独属于自己的牡丹情缘,也见证着菏泽牡丹培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孙文海的牡丹之路,始于家庭传承。从祖父到父亲,再到他和侄子,一家四代投身牡丹培育事业。起初,年少的孙文海对牡丹种植并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家庭经济依赖牡丹种植,在父亲“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诲下,他踏上了这条与牡丹相伴的道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孙文海逐渐被牡丹的魅力所吸引。看着亲手种植的牡丹在游客的赞叹声中绽放,那份自豪感与成就感让他对培育牡丹从被动接受转为热爱。这一坚持,就是大半辈子。
  培育一株牡丹新品种需要多久?孙文海的答案是:至少十年。
  从播种、育苗,再到漫长的等待开花,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心血。牡丹幼苗需要六七年才能初开花,之后还要逐年筛选,淘汰不够完美的花朵,直至品种特性稳定、成功繁育5株以上才能定名。这期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更考验着培育者的耐心与毅力。
  “定向杂交”“远缘杂交”……这些专业术语,孙文海信手拈来。凭借着对牡丹的热爱,孙文海默默承受着这份孤独与寂寞,参与培育出300多个牡丹新品种,“紫绒球”“玉楼点翠”“紫凤娇艳”等珍贵品种,皆是他的心血结晶。
  在孙文海的培育生涯中,有两个特殊的牡丹品种意义非凡——“景玉”和“文海”。“景玉”是以孙文海父亲孙景玉名字命名的白色系牡丹,花白如玉,深受游客喜爱。孙景玉一生耗费40余年心血,培育出400多个牡丹新品种。父亲的成就激励着孙文海,他努力钻研,最终培育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牡丹“文海”。父子俩的名字同被用来为牡丹命名,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他们为牡丹培育事业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孙文海不仅专注于新品种培育,还致力于带动乡亲致富。他将自己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分享给村里的乡亲,帮助他们种植、销售。曾经价格低廉的牡丹品种,在他的技术支持下,如今已能培育出价值上百元的精品,乡亲们的生活因此得到极大改善。
  如今,69岁的孙文海依旧每天在曹州百花园忙碌,从早到晚,围着园子逛五到七圈,仔细观察牡丹的生长情况,牡丹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承载着他的希望与情感。然而,在对牡丹的坚守背后,孙文海也有着深深的担忧——培育牡丹的人才短缺。在他看来,牡丹培育事业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让这份事业得以传承和发展,让牡丹花持续绽放。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至明清已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以花大、形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目前,菏泽市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拥有10余个牡丹观赏名园。这离不开以孙文海为代表的牡丹人的不懈努力。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3月中下旬以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菏泽曹州百花园牡丹观赏区里,“绿幕隐玉”牡丹迎来绽放时刻。今年热播剧《国色芳华》中的珍稀牡丹品种“琼台玉露”原型,正是“绿幕隐玉”,由曹州百花园高级农艺师孙文海和父亲孙景玉精心培育。
  每年牡丹绽放时节,满园的国色天香中,总有孙文海忙碌的身影。他与牡丹相伴四十余载,用一生的心血谱写着独属于自己的牡丹情缘,也见证着菏泽牡丹培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孙文海的牡丹之路,始于家庭传承。从祖父到父亲,再到他和侄子,一家四代投身牡丹培育事业。起初,年少的孙文海对牡丹种植并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家庭经济依赖牡丹种植,在父亲“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教诲下,他踏上了这条与牡丹相伴的道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孙文海逐渐被牡丹的魅力所吸引。看着亲手种植的牡丹在游客的赞叹声中绽放,那份自豪感与成就感让他对培育牡丹从被动接受转为热爱。这一坚持,就是大半辈子。
  培育一株牡丹新品种需要多久?孙文海的答案是:至少十年。
  从播种、育苗,再到漫长的等待开花,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心血。牡丹幼苗需要六七年才能初开花,之后还要逐年筛选,淘汰不够完美的花朵,直至品种特性稳定、成功繁育5株以上才能定名。这期间,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更考验着培育者的耐心与毅力。
  “定向杂交”“远缘杂交”……这些专业术语,孙文海信手拈来。凭借着对牡丹的热爱,孙文海默默承受着这份孤独与寂寞,参与培育出300多个牡丹新品种,“紫绒球”“玉楼点翠”“紫凤娇艳”等珍贵品种,皆是他的心血结晶。
  在孙文海的培育生涯中,有两个特殊的牡丹品种意义非凡——“景玉”和“文海”。“景玉”是以孙文海父亲孙景玉名字命名的白色系牡丹,花白如玉,深受游客喜爱。孙景玉一生耗费40余年心血,培育出400多个牡丹新品种。父亲的成就激励着孙文海,他努力钻研,最终培育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牡丹“文海”。父子俩的名字同被用来为牡丹命名,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他们为牡丹培育事业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
  孙文海不仅专注于新品种培育,还致力于带动乡亲致富。他将自己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分享给村里的乡亲,帮助他们种植、销售。曾经价格低廉的牡丹品种,在他的技术支持下,如今已能培育出价值上百元的精品,乡亲们的生活因此得到极大改善。
  如今,69岁的孙文海依旧每天在曹州百花园忙碌,从早到晚,围着园子逛五到七圈,仔细观察牡丹的生长情况,牡丹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承载着他的希望与情感。然而,在对牡丹的坚守背后,孙文海也有着深深的担忧——培育牡丹的人才短缺。在他看来,牡丹培育事业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让这份事业得以传承和发展,让牡丹花持续绽放。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至明清已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以花大、形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目前,菏泽市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拥有10余个牡丹观赏名园。这离不开以孙文海为代表的牡丹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