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发展社区慈善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已落地项目180余个
358只社区慈善基金解群众急难愁盼
2025-04-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苏伶伟
“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以前一个人做饭总是凑合。现在村里每天熬小米粥、蒸馒头,和老伙计们边吃边聊,日子有滋有味!”近日,在招远市蚕庄镇西山王家村的“健康快乐驿站”,84岁的张大爷端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脸上满是笑容。中午时分,驿站里挤满了老人,他们或排队领餐,或执手话家常,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邻里温情。这个由社区基金支持的“一碗小米粥”项目,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更架起了情感联结的桥梁。
“一碗小米粥”项目正是烟台市发展社区慈善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近年来,烟台市以“普惠共享·文明善治”为目标,创新机制、聚焦需求,将慈善资源精准下沉社区,用“小资金”撬动“大幸福”,走出了一条“源于社区、服务社区”的慈善新路径。
社区慈善基金的活力,还源于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捕捉。在招远市齐山镇,85岁的孙大娘曾为漏雨的屋顶发愁。社区基金“阳光安家”项目通过摸排调研,为她家更换了年久失修的瓦片,还量身定制了橱柜和小桌。“现在下雨天再也不怕了,家里亮堂了,心里也踏实!”孙大娘高兴地说。
像“一碗小米粥”“阳光安家”这样“小而美”的项目,烟台市已落地180余个。其中,芝罘区的“小院·老年饭堂”项目让社区老人吃上实惠营养餐;福山区“圆梦微心愿”项目为困难家庭送去电暖器、书包;龙口市“不倒翁”项目为社区老人送去爱心拐杖……从“一老一小”到“一残一困”,社区慈善基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一个个“小而美”的项目温暖人心。
如何让慈善资源持续流动?烟台市构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一方面,出台《“善暖社区”社区慈善培育行动方案》《社区基金建设指引》等政策文件,搭建部门协同、慈善组织参与、市—区市—镇街—社区联动的共推共促体系,在培育社区慈善主体、推动社区慈善基金设立、开展社区慈善项目、弘扬慈善文化等方面多方发力共建共治。另一方面,以社区慈善基金为动力活水,通过“爱心企业捐一点、社会筹一点、主题活动集一点”模式,联动企业、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参与。
目前,烟台市已设立358只社区慈善基金,筹集款物超1270万元。其中,获得省级“金种子”示范基金的芝罘区塔山社区慈善基金还通过“公益+市场”运营的方式,打造出“老年饭堂”等可持续项目,引入公益价供餐,既保障服务质量,又实现自我“造血”。
社区慈善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情感纽带。眼下在烟台,“慈善文化”已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慈善消夏晚会”“公益集市”“邻里节”等活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高校与社区结对培育专业人才,孵化出“六网守护”“同心共筑”等30多个品牌项目;社区慈善基金收支全程公开透明,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善治新风尚悄然形成,22万余人次从中受益。
本报通讯员 苏伶伟
“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以前一个人做饭总是凑合。现在村里每天熬小米粥、蒸馒头,和老伙计们边吃边聊,日子有滋有味!”近日,在招远市蚕庄镇西山王家村的“健康快乐驿站”,84岁的张大爷端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脸上满是笑容。中午时分,驿站里挤满了老人,他们或排队领餐,或执手话家常,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邻里温情。这个由社区基金支持的“一碗小米粥”项目,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更架起了情感联结的桥梁。
“一碗小米粥”项目正是烟台市发展社区慈善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近年来,烟台市以“普惠共享·文明善治”为目标,创新机制、聚焦需求,将慈善资源精准下沉社区,用“小资金”撬动“大幸福”,走出了一条“源于社区、服务社区”的慈善新路径。
社区慈善基金的活力,还源于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捕捉。在招远市齐山镇,85岁的孙大娘曾为漏雨的屋顶发愁。社区基金“阳光安家”项目通过摸排调研,为她家更换了年久失修的瓦片,还量身定制了橱柜和小桌。“现在下雨天再也不怕了,家里亮堂了,心里也踏实!”孙大娘高兴地说。
像“一碗小米粥”“阳光安家”这样“小而美”的项目,烟台市已落地180余个。其中,芝罘区的“小院·老年饭堂”项目让社区老人吃上实惠营养餐;福山区“圆梦微心愿”项目为困难家庭送去电暖器、书包;龙口市“不倒翁”项目为社区老人送去爱心拐杖……从“一老一小”到“一残一困”,社区慈善基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一个个“小而美”的项目温暖人心。
如何让慈善资源持续流动?烟台市构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一方面,出台《“善暖社区”社区慈善培育行动方案》《社区基金建设指引》等政策文件,搭建部门协同、慈善组织参与、市—区市—镇街—社区联动的共推共促体系,在培育社区慈善主体、推动社区慈善基金设立、开展社区慈善项目、弘扬慈善文化等方面多方发力共建共治。另一方面,以社区慈善基金为动力活水,通过“爱心企业捐一点、社会筹一点、主题活动集一点”模式,联动企业、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参与。
目前,烟台市已设立358只社区慈善基金,筹集款物超1270万元。其中,获得省级“金种子”示范基金的芝罘区塔山社区慈善基金还通过“公益+市场”运营的方式,打造出“老年饭堂”等可持续项目,引入公益价供餐,既保障服务质量,又实现自我“造血”。
社区慈善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情感纽带。眼下在烟台,“慈善文化”已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慈善消夏晚会”“公益集市”“邻里节”等活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高校与社区结对培育专业人才,孵化出“六网守护”“同心共筑”等30多个品牌项目;社区慈善基金收支全程公开透明,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善治新风尚悄然形成,22万余人次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