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多元文化服务成为社区新景

2025-03-28 作者: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徐家文 报道
  本报东平讯 近日,东平县东平街道开展了民俗进社区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
  近年来,东平县在各个城市社区持续建设完善文化阵地、创新文化活动、培优文艺队伍、办理民生实事,以社区文化书院为载体、以特色活动为纽带、以为民服务为落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把社区文化书院活动打造成一场场群众乐享的“文化盛宴”。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东平县实施文明实践活动场域拓展工程,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践基地、口袋公园、户外广场等共1240个。以阵地为依托,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和平台,探索实行“百姓点单、按需制单”文化产品采配模式,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在文化社区建设中,该县将阵地建设作为筑牢群众基础、凝聚民心的重要载体,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优化整合各类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让居民发挥特长,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综合活动大厅等,打造环境优雅、设施完善的功能场所。各社区提升原有的文化广场、文体活动室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更新文化活动广场器材,更好地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等需求,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130余场次,打造乡村振兴“风景线”。
  该县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广大文艺爱好者,创造一批移风易俗主题小戏、小剧,包括快板、山东梆子等11种演出形式共30多个节目,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63场。
  依托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东平县逐步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适应的文化社区。开展图书下乡、图书助农等活动,用好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在保证全民阅读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保障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采用“结队帮扶”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将各种生活类、健康类、教育类图书充实到社区。
  □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徐家文 报道
  本报东平讯 近日,东平县东平街道开展了民俗进社区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
  近年来,东平县在各个城市社区持续建设完善文化阵地、创新文化活动、培优文艺队伍、办理民生实事,以社区文化书院为载体、以特色活动为纽带、以为民服务为落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把社区文化书院活动打造成一场场群众乐享的“文化盛宴”。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东平县实施文明实践活动场域拓展工程,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践基地、口袋公园、户外广场等共1240个。以阵地为依托,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和平台,探索实行“百姓点单、按需制单”文化产品采配模式,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在文化社区建设中,该县将阵地建设作为筑牢群众基础、凝聚民心的重要载体,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优化整合各类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让居民发挥特长,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综合活动大厅等,打造环境优雅、设施完善的功能场所。各社区提升原有的文化广场、文体活动室等,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更新文化活动广场器材,更好地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等需求,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130余场次,打造乡村振兴“风景线”。
  该县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广大文艺爱好者,创造一批移风易俗主题小戏、小剧,包括快板、山东梆子等11种演出形式共30多个节目,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63场。
  依托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东平县逐步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适应的文化社区。开展图书下乡、图书助农等活动,用好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在保证全民阅读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保障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采用“结队帮扶”等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将各种生活类、健康类、教育类图书充实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