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0.1㎡,实现“生命-自然”循环
节地生态葬让逝者与绿树花草共眠
2025-03-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尚睿 报道
本报烟台讯 3月20日上午,烟台首场公益集体生态安葬活动在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举行。首批逝者通过春分公益集体生态安葬行动,为生命画上了一个美丽而环保的句号,也为殡葬改革树立了新典范。
活动现场,家属们在礼仪师的引导下,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坛并放入葬穴,覆以五色土壤与芬芳花瓣,让逝者在自然中安息。默哀结束后,家属们在追思卡上写下心底最想对亲人诉说的话语,敬献花环,让这份思念与敬意永远陪伴在他们身旁。
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态花坛葬将墓位巧妙地融入花坛之中,以鲜花陪伴逝者,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美好。据了解,由白色花岗岩砌成的花坛葬区,届时将覆满花草树木,每位逝者的名字将镌刻在铜牌上,镶嵌在花岗岩上。当逝者骨灰安放于可降解骨灰坛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灰将逐渐融入土壤,成为滋养花草的天然养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这种生态安葬的方式,能够把对父亲的思念融入花草树木中,仿佛是一种新生。”烟台市民陈琳手捧父亲的骨灰坛,轻轻放入事先挖好的葬穴中,掬一抔土,并献上花环。她说,父亲生前就交代逝后要生态安葬,不放鞭炮,不奏乐器,不收花圈,不立墓碑。“父亲的选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后我和我的家人也将倡导绿色生态葬,厚养薄葬。”陈琳说。
“每个生态葬占地仅0.1㎡,实现了‘生命-自然’循环。”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常务副总成刚告诉记者,回龙山倡导并推行具有创新意义和环保理念的安葬方式,共规划了花坛葬约5000个。此次活动,回龙山功德园将资助100户家庭完成绿色生态安葬,减轻殡葬负担,首批7名逝者当天安葬。通过这样的公益行动,每位逝者安葬可节约大约0.7㎡的土地资源,真正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的有效保护。
据悉,此次活动是烟台市莱山区民政局、烟台市莱山区殡葬协会以及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践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生态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和创新举措涌现,为推动殡葬改革、构建美丽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殡葬改革是一项关系民生、关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作。推广绿色生态安葬,倡导文明新风,任重道远。”莱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富强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充满爱心的公益实践,通过采用生态安葬的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与大地、花草树木融为一体,不仅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也降低了丧葬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是一次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行动,助力殡葬行业向绿色生态节地转型,为行业树立了“节地+殡葬”的创新模式,为殡葬文化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讯员 尚睿 报道
本报烟台讯 3月20日上午,烟台首场公益集体生态安葬活动在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举行。首批逝者通过春分公益集体生态安葬行动,为生命画上了一个美丽而环保的句号,也为殡葬改革树立了新典范。
活动现场,家属们在礼仪师的引导下,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骨灰坛并放入葬穴,覆以五色土壤与芬芳花瓣,让逝者在自然中安息。默哀结束后,家属们在追思卡上写下心底最想对亲人诉说的话语,敬献花环,让这份思念与敬意永远陪伴在他们身旁。
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态花坛葬将墓位巧妙地融入花坛之中,以鲜花陪伴逝者,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美好。据了解,由白色花岗岩砌成的花坛葬区,届时将覆满花草树木,每位逝者的名字将镌刻在铜牌上,镶嵌在花岗岩上。当逝者骨灰安放于可降解骨灰坛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灰将逐渐融入土壤,成为滋养花草的天然养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这种生态安葬的方式,能够把对父亲的思念融入花草树木中,仿佛是一种新生。”烟台市民陈琳手捧父亲的骨灰坛,轻轻放入事先挖好的葬穴中,掬一抔土,并献上花环。她说,父亲生前就交代逝后要生态安葬,不放鞭炮,不奏乐器,不收花圈,不立墓碑。“父亲的选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后我和我的家人也将倡导绿色生态葬,厚养薄葬。”陈琳说。
“每个生态葬占地仅0.1㎡,实现了‘生命-自然’循环。”烟台回龙山功德园常务副总成刚告诉记者,回龙山倡导并推行具有创新意义和环保理念的安葬方式,共规划了花坛葬约5000个。此次活动,回龙山功德园将资助100户家庭完成绿色生态安葬,减轻殡葬负担,首批7名逝者当天安葬。通过这样的公益行动,每位逝者安葬可节约大约0.7㎡的土地资源,真正实现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的有效保护。
据悉,此次活动是烟台市莱山区民政局、烟台市莱山区殡葬协会以及烟台回龙山功德园人文纪念园践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生态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类似的公益活动和创新举措涌现,为推动殡葬改革、构建美丽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殡葬改革是一项关系民生、关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作。推广绿色生态安葬,倡导文明新风,任重道远。”莱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杨富强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充满爱心的公益实践,通过采用生态安葬的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与大地、花草树木融为一体,不仅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也降低了丧葬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是一次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行动,助力殡葬行业向绿色生态节地转型,为行业树立了“节地+殡葬”的创新模式,为殡葬文化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