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楼街道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五微地块” 更新利用 打造 “田园微景观”
2025-03-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董 刚 马晓黎
农村美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农综改试验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市级乡村振兴片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通过对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公园、微场院等“五微地块”的更新利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工程,加快农村面貌由“乱”到“治”、由“治”到“质”的转变。
找准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症结所在,张家楼街道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全面清理整治农村公共区域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按照“小投入、微景观”的原则,打造一村一品“微花园”300余处、房前屋后“微菜园”210处、农旅体验“微果园”80处、休闲娱乐“微公园”27处,建设农机具集中存放“微场院”63处。通过集中整治,变“废”为“景”,打造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田园微景观”。
微地块的高效利用,孵化出了有机果蔬集市、地块认养等新业态。石河头等村结合农文旅产业,采用“微地块+产业”的融合模式,种植果树和时令蔬菜,形成“住民宿、赏花园、品鲜果”的田园体验链,带动60余户村民增收,实现生态与收益的双提升。
建设花园式街道,长效管护是关键。张家楼街道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低投入、精管护”的长效机制。在花园式街道创建工作中,松山等村探索实施“微心愿认领微地块”行动,广泛动员村民认领微花园、微公园等五微地块,通过“最美地块”评选、德育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引导农民群众主动融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管护质量。
此外,张家楼街道还创新实施新村物管运营模式,按照“自己村庄自己管理”的要求,统筹新村范围内人力、物力、财力,推动辖区内道路、河道、环卫、绿化、改厕、污水等板块一体化管护运营,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助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围绕画美达尼片区、松泉山市级森林公园、樱花谷、红枫林等旅游景点,张家楼将持续开展“植树培绿”行动,打造总长度14公里的5条景观道路、37处旅游打卡点,打造“城在林中、道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人城乡景观,绘出“品质楼里 处处生花”的生态振兴新图景。
本报通讯员 董 刚 马晓黎
农村美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农综改试验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市级乡村振兴片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通过对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公园、微场院等“五微地块”的更新利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工程,加快农村面貌由“乱”到“治”、由“治”到“质”的转变。
找准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症结所在,张家楼街道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全面清理整治农村公共区域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按照“小投入、微景观”的原则,打造一村一品“微花园”300余处、房前屋后“微菜园”210处、农旅体验“微果园”80处、休闲娱乐“微公园”27处,建设农机具集中存放“微场院”63处。通过集中整治,变“废”为“景”,打造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田园微景观”。
微地块的高效利用,孵化出了有机果蔬集市、地块认养等新业态。石河头等村结合农文旅产业,采用“微地块+产业”的融合模式,种植果树和时令蔬菜,形成“住民宿、赏花园、品鲜果”的田园体验链,带动60余户村民增收,实现生态与收益的双提升。
建设花园式街道,长效管护是关键。张家楼街道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低投入、精管护”的长效机制。在花园式街道创建工作中,松山等村探索实施“微心愿认领微地块”行动,广泛动员村民认领微花园、微公园等五微地块,通过“最美地块”评选、德育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引导农民群众主动融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管护质量。
此外,张家楼街道还创新实施新村物管运营模式,按照“自己村庄自己管理”的要求,统筹新村范围内人力、物力、财力,推动辖区内道路、河道、环卫、绿化、改厕、污水等板块一体化管护运营,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助推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围绕画美达尼片区、松泉山市级森林公园、樱花谷、红枫林等旅游景点,张家楼将持续开展“植树培绿”行动,打造总长度14公里的5条景观道路、37处旅游打卡点,打造“城在林中、道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人城乡景观,绘出“品质楼里 处处生花”的生态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