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根超越物理凭证属性,成为连接需求与供给的重要媒介
票根经济:打通圈层撬动大消费
2025-03-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劳帼龄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发力提振消费。联动成为释放消费新活力的重要抓手,票根成为连接多元消费场景的关键媒介。今年2月,上海发布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明确提出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支持市场开发“门票+”主题产品,并计划评选10个票根经济创新产品。这是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倡导票根经济。无独有偶,济南刀郎演唱会期间,山东各地景区也开启联动优惠,拿着演唱会门票票根就可以享受景区优惠。
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凭借文旅体育活动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形成“消费链”延伸,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产生的一种经济模式。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消费,即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不同消费领域,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为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路径。
票根经济的兴起与流行
票根经济概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24年的“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当时,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大展火爆出圈,新世界集团、黄浦区先后推出联动活动,观众可凭展览票根享受购物、餐饮、停车等优惠,实现“展-商-餐”跨业引流。小小票根激活了南京路商圈,带动周边消费增长,这一创新标志着票根经济的诞生。
随后,票根经济迅速在全国各地流行,比较典型的案例,如2025年春节假期,许多景区借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度,推出凭电影票根享受折扣或免票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该模式不仅为景区带来了新的流量,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此外,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也成了票根经济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今年2月,刀郎济南演唱会期间,山东各地景区开启联动优惠,免票、折扣、赠票等福利满满,歌迷与游客都能畅享多重特惠,这种跨领域的联动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3月,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轰响引擎,以赛为媒,上海的票根经济再次发力,百联集团推出“看赛车·送惊喜·享福利”主题营销,通过“票证+消费”双向引流,将观赛流量变消费留量,该模式以门票联动商圈、酒店、体验店,打造“观赛-购物-文化”一站式消费场景。
小票根如何撬动大消费
剖析票根经济,之所以能成为带动消费的重要推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重点在实惠和体验。消费者凭借票根能在后续消费中获得折扣、满减、兑换礼品等优惠,带来计划外的消费行为。同时,票根经济将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多种消费形式有机结合,打破了单一消费场景的限制,凭借一张票根,可以体验到不同领域的消费服务,多元化消费体验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是给商家带来的机会,包括拓展客源、增加品牌曝光、形成消费闭环。商家参与票根经济活动,能与其他行业商家合作,吸引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者。同时,商家与不同领域的品牌或机构进行票根联动,能借助合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群体,扩大自身品牌的曝光度。而围绕票根设计的消费闭环,可使不同商家之间相互引流,形成良性的消费循环。
第三是对整体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一是激发消费乘数效应,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不同消费领域,使消费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或单一领域,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二是整合碎片化消费场景,将原本分散、独立的消费场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消费生态,提高了消费市场的整体活力和效率。三是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票根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消费模式,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经营者开发更多与票根相关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票根经济也有“成长的烦恼”
从现有票根经济的实践经验看,成功的关键是做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的协同。
首先,精准营销是核心,即依托票务数据构建精准用户画像,如上海通过赛事门票识别体育爱好者,匹配赛车主题商品。其次,跨部门协作是关键,如上海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打破文旅、商务、交通的数据壁垒,黄浦区商圈牵头联动博物馆、航空公司,实现“展-商-航”资源整合。再者,技术赋能是支撑,即借助技术完善票务核验、权益兑换系统,提升优惠兑现效率与精准度。
虽然票根经济快速崛起,但也存在不少“成长的烦恼”。第一是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票根经济主要依赖政府补贴与商家让利,缺乏长效收益分配机制,部分商家因成本顾虑参与度低。第二是数据壁垒有待破除,目前跨行业数据共享不足,难以评估联动效果,典型如场馆周边餐饮消费增长是否源于票务引流,政策制定缺乏数据支撑。第三,技术体验有待优化,现有纸质票根易遭遇伪造问题,而电子票根则需打通多平台接口,还有部分场景的兑换流程繁琐,影响消费者体验。第四,消费场景有待深化,目前部分票根联动消费仅停留在简单折扣,缺乏基于用户需求的深度定制,影响长期吸引力。
推动票根经济释放更大能量
在票根经济的联动消费中,周边商家作为溢出效应的得益者,或是最为积极的一方,但票根经济的真正成功,不能仅建立在商家的一头热上。票根经济的始发点其实是出票方,需要从源头上提高票的吸引力和票务方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在政策、技术、评估层面精准发力。
源头层面,首先要打造优质内容,创作推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演艺作品,提高演出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或是举办有吸引力的体育赛事、展览,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为票根经济提供源头动力;其次鼓励创新票务营销,设计多样化的票务套餐,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实惠,同时,通过积极的票务推广,扩大演出展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者鼓励加强与周边商家合作,主动与周边的餐饮、住宿、零售等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策划票根联动活动。
政策层面,应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文旅、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权责,设定消费拉动率、商家参与度等票根经济的重要观察和评估指标;同时,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票根经济,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益共享”的可持续模式;还要加强监管,规范票根经济市场秩序,防止出现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行为,保障票根经济的良性发展。
技术层面,应积极搭建统一票务数据平台,整合交通、文旅、消费数据,完善用户画像与消费预测模型;同时,鼓励推广区块链技术防伪措施,优化电子票根跨平台兑换体验,打通“线上预约-线下核销-反馈迭代”全链路票根数据闭环。
评估层面,要积极建立“票根经济”效能评估体系,追踪分析票务流量转化路径,反映观赛游客后续消费频次、客单价等数据变化,动态调整联动策略;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跟踪评估商家收益与消费者满意度,形成“数据-策略-优化”的闭环管理。
总之,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需要文化圈、体育圈、展览圈与商圈高频互动,打破圈层“结界”,通过“一票联动多场景”,推动商业、文化、体育、旅游的深度交叉融合。“小票根撬动大消费”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消费提振,更在于推动城市从“流量依赖”转向“生态运营”。当票根超越物理凭证属性,成为连接需求与供给的重要媒介,城市经济的增长逻辑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共生”,成为撬动大消费的支点。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发力提振消费。联动成为释放消费新活力的重要抓手,票根成为连接多元消费场景的关键媒介。今年2月,上海发布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明确提出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支持市场开发“门票+”主题产品,并计划评选10个票根经济创新产品。这是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倡导票根经济。无独有偶,济南刀郎演唱会期间,山东各地景区也开启联动优惠,拿着演唱会门票票根就可以享受景区优惠。
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凭借文旅体育活动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形成“消费链”延伸,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产生的一种经济模式。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消费,即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不同消费领域,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为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路径。
票根经济的兴起与流行
票根经济概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24年的“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当时,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大展火爆出圈,新世界集团、黄浦区先后推出联动活动,观众可凭展览票根享受购物、餐饮、停车等优惠,实现“展-商-餐”跨业引流。小小票根激活了南京路商圈,带动周边消费增长,这一创新标志着票根经济的诞生。
随后,票根经济迅速在全国各地流行,比较典型的案例,如2025年春节假期,许多景区借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度,推出凭电影票根享受折扣或免票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该模式不仅为景区带来了新的流量,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此外,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也成了票根经济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今年2月,刀郎济南演唱会期间,山东各地景区开启联动优惠,免票、折扣、赠票等福利满满,歌迷与游客都能畅享多重特惠,这种跨领域的联动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3月,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轰响引擎,以赛为媒,上海的票根经济再次发力,百联集团推出“看赛车·送惊喜·享福利”主题营销,通过“票证+消费”双向引流,将观赛流量变消费留量,该模式以门票联动商圈、酒店、体验店,打造“观赛-购物-文化”一站式消费场景。
小票根如何撬动大消费
剖析票根经济,之所以能成为带动消费的重要推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重点在实惠和体验。消费者凭借票根能在后续消费中获得折扣、满减、兑换礼品等优惠,带来计划外的消费行为。同时,票根经济将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多种消费形式有机结合,打破了单一消费场景的限制,凭借一张票根,可以体验到不同领域的消费服务,多元化消费体验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是给商家带来的机会,包括拓展客源、增加品牌曝光、形成消费闭环。商家参与票根经济活动,能与其他行业商家合作,吸引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者。同时,商家与不同领域的品牌或机构进行票根联动,能借助合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群体,扩大自身品牌的曝光度。而围绕票根设计的消费闭环,可使不同商家之间相互引流,形成良性的消费循环。
第三是对整体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一是激发消费乘数效应,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不同消费领域,使消费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或单一领域,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二是整合碎片化消费场景,将原本分散、独立的消费场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消费生态,提高了消费市场的整体活力和效率。三是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票根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消费模式,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经营者开发更多与票根相关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票根经济也有“成长的烦恼”
从现有票根经济的实践经验看,成功的关键是做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的协同。
首先,精准营销是核心,即依托票务数据构建精准用户画像,如上海通过赛事门票识别体育爱好者,匹配赛车主题商品。其次,跨部门协作是关键,如上海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打破文旅、商务、交通的数据壁垒,黄浦区商圈牵头联动博物馆、航空公司,实现“展-商-航”资源整合。再者,技术赋能是支撑,即借助技术完善票务核验、权益兑换系统,提升优惠兑现效率与精准度。
虽然票根经济快速崛起,但也存在不少“成长的烦恼”。第一是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票根经济主要依赖政府补贴与商家让利,缺乏长效收益分配机制,部分商家因成本顾虑参与度低。第二是数据壁垒有待破除,目前跨行业数据共享不足,难以评估联动效果,典型如场馆周边餐饮消费增长是否源于票务引流,政策制定缺乏数据支撑。第三,技术体验有待优化,现有纸质票根易遭遇伪造问题,而电子票根则需打通多平台接口,还有部分场景的兑换流程繁琐,影响消费者体验。第四,消费场景有待深化,目前部分票根联动消费仅停留在简单折扣,缺乏基于用户需求的深度定制,影响长期吸引力。
推动票根经济释放更大能量
在票根经济的联动消费中,周边商家作为溢出效应的得益者,或是最为积极的一方,但票根经济的真正成功,不能仅建立在商家的一头热上。票根经济的始发点其实是出票方,需要从源头上提高票的吸引力和票务方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在政策、技术、评估层面精准发力。
源头层面,首先要打造优质内容,创作推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演艺作品,提高演出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或是举办有吸引力的体育赛事、展览,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为票根经济提供源头动力;其次鼓励创新票务营销,设计多样化的票务套餐,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实惠,同时,通过积极的票务推广,扩大演出展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者鼓励加强与周边商家合作,主动与周边的餐饮、住宿、零售等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策划票根联动活动。
政策层面,应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文旅、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权责,设定消费拉动率、商家参与度等票根经济的重要观察和评估指标;同时,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票根经济,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益共享”的可持续模式;还要加强监管,规范票根经济市场秩序,防止出现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行为,保障票根经济的良性发展。
技术层面,应积极搭建统一票务数据平台,整合交通、文旅、消费数据,完善用户画像与消费预测模型;同时,鼓励推广区块链技术防伪措施,优化电子票根跨平台兑换体验,打通“线上预约-线下核销-反馈迭代”全链路票根数据闭环。
评估层面,要积极建立“票根经济”效能评估体系,追踪分析票务流量转化路径,反映观赛游客后续消费频次、客单价等数据变化,动态调整联动策略;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跟踪评估商家收益与消费者满意度,形成“数据-策略-优化”的闭环管理。
总之,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需要文化圈、体育圈、展览圈与商圈高频互动,打破圈层“结界”,通过“一票联动多场景”,推动商业、文化、体育、旅游的深度交叉融合。“小票根撬动大消费”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消费提振,更在于推动城市从“流量依赖”转向“生态运营”。当票根超越物理凭证属性,成为连接需求与供给的重要媒介,城市经济的增长逻辑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共生”,成为撬动大消费的支点。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