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文荟

鹰与春天

2025-03-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张健
  春天到来时,鹰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衣,尽情翱翔在苍穹之上。在我童年记忆里,鹰的出现是与春天连在一起的,但春天很近,鹰很远。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春光普照大地,小麦开始返青。憋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如同出笼的小鸟成群地奔向野外。我们在田野里玩耍,每每会望见蓝天中盘旋着的一只或几只鹰。它那乌黑发亮的翅膀,横扫着棉花糖般的云团,一会儿从云里冒出来,一动不动悬在空中,良久地俯视着底下的一切。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鹰会一直跟着,似乎什么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那时候,我们迷一部动画片《布雷斯塔警长》。警长拥有四种神奇的能力:狼的耳朵,鹰的眼睛,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鹰的视力好似千里眼,即使在百米高空,一切尽收眼底,当然包括地上的我们。
  可是,鹰高高在上,是不会主动找我们的。怎样才能跟鹰打个招呼呢?对,放风筝。强子,小伙伴中公认的手巧,小半天就扎了个鹰状的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其跟鹰做个伴。风筝只是外形上有点鹰的样子,当与真正的雄鹰并列飞翔时,连鹰的异类都算不上。这样一个怪物飞在鹰旁,我们担心会把鹰惹恼,将风筝啄破。事实上,鹰从来没拿风筝当回事,它的眼光是找寻猎物的,才不在乎那个拴根绳子的纸玩意。
  风筝不好使,强子的大眼睛一转又有了新主意,带着我们学郭靖,当射雕英雄。找一根胳膊长的细竹竿,用刀竖劈成两半,在半圆形的竹竿两端各钻一个小孔,用麻绳将竹竿紧绷起来,做成一张弓,再削尖几条细竹当作箭。在老鹰盘旋的下方,六个童子一字排开,学着郭靖的姿势拉满弓,强子喊一声“放”,刹那间六支箭“嗖嗖嗖”射向天空。或许弓做得不好,或许力气不够大,射出去的箭距离鹰尚有十万八千里,不能伤它半分。鹰潇洒地飞着,如果能看清它的表情,一定是不屑的。
  既然射箭射不到,如果能让鹰自己飞下来就好了。受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启发,强子把我们带到三爷爷家,两间土坯屋,紧挨着他的麦田。三爷爷养的小鸡们正在麦田里悠闲地捉虫子吃。为了验证老鹰是不是真敢捉小鸡,我们藏进三爷爷院外的柴火垛里,一会儿抬头望望天上的鹰,一会儿低头看看地下的鸡。鹰似乎没注意到鸡的美味,或许意识到了“老鹰捉鸡,小孩在后”的危险。而小鸡们呢,溜达的溜达,刨食的刨食,打盹儿的打盹儿,该干啥干啥。等了老半天,也不见鹰俯冲下来捉小鸡。
  二毛有些憋不住了,正想从柴火垛里溜出来,被眼尖的强子一把薅住,“没见鹰在观察敌情吗,你一出去,没准把它吓跑了,敢捉小鸡才怪呢。”于是乎,我们屏住呼吸,固定四肢,仿佛一动就会被鹰那锐利的眼睛扫描到。又过了好大一会,二毛居然大摇大摆地从柴火垛里走了出来。不只强子发火,小伙伴们也被点燃,二毛这一出来,完全暴露,潜伏那么长时间可就白费了。我们正群起而攻之,二毛指了指天上。鹰早已飞向远方,隐隐约约只剩下一个小黑点。
  三爷爷怕踩坏了他的宝贝麦苗,对我们说,“鹰不但捉小鸡,小孩子也捉。”三爷爷咂着那跟了他一辈子的大烟斗,轻烟袅袅,说得有板有眼,似乎亲眼见过老鹰把小孩叼走。我们几个当真了,好几天都不敢出来,见了天上的老鹰,灰溜溜躲着走,生怕被它盯上。
  强子心眼多,胆子也大,“甭信三爷爷那一套,咱一群人还对付不了一只鹰?”我们几个心动了,跃跃欲试,又想到那片田里逗鹰。二毛胆小,说什么也不敢去,“万一让老鹰捉住,带到天上,一松开爪子,铁定摔成肉泥。”强子从家里顺了根绳子,把我们六个小伙伴拴在一块,“我看哪只老鹰能叼得动我们六大金刚?”二毛这才颤巍巍地跟着我们走。主要没我们,他也不知道跟谁玩。
  这次,两只鹰飞在天上,似乎是一对情侣在谈恋爱。我们若无其事,装着做游戏的样子,等着鹰飞下来捉。三爷爷的话到底是真是假,立马见分晓。玩的时候,谁的眼睛也没闲着,时不时往天上瞄一下,心里盘算着“万一老鹰来了怎么办?”早春多少有些凉,我故意把手伸向二毛的后背,居然全是汗。我们玩着玩着,竟然忘了还有鹰这档子事。当玩累了,躺下看着鹰在天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肯下来捉小孩。一个个开始怀疑三爷爷的话,刹那间又勇气满满。
  强子的眼珠不停地转动,主意一个接着一个,“鹰准是怕活人,不敢下来,如果是死人,就不怕了,要不咱们装死?”反正,我们也乏了,躺下装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学着电影里死人的镜头,喷一口唾液,当成鲜血,喊出“啊啊”两声,作痛苦状,一头摔在麦苗上,直挺挺躺下,一动也不敢动。强子叮嘱道,“鹰的眼睛好使,睁眼的大活人骗不了它,统统把眼都闭上。”可刚一闭上眼,又吓得要命,鹰真扑下来,会先捉谁呢?我时不时掀开眼睑的一条小缝,确认鹰没冲自己来,再轻轻合上。每当我偷偷睁眼时,发现二毛等其他小伙伴也是这样,心照不宣。只有强子最坚决,眼睛闭得死死的,半点不违背自己的提议。
  左等右等,没等来鹰,却等来了三爷爷那根长长的带着一股呛人味的大烟斗。“你们这几个小崽子,让你们糟蹋麦子!”三爷爷舞着烟斗,追着我们打,追上了也不会真打,大烟斗总是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三爷爷家里没小孩,或许是喜欢孩子,不舍得打我们吧。三爷爷还有个好处,把我们赶跑就算了,从来不到家里告状,这一点倒挺仗义。一连好几天,我们都不敢再到三爷爷家的麦地里去,因为麦田里那六方人体形“印章”还能看出来。等压弯的麦苗长直长高,那六方“印章”再也不见时,三爷爷的气也消了。
  后来,我们都上学了。小学是在村里上,周末尚能趁三爷爷打盹的工夫到麦田里撒个欢儿。初中搬到镇上,高中来到县城,毕业后各奔东西,小伙伴早已成了小伙子,凑在一块已成奢望。就算几个碰巧遇上,也不会相约去看鹰了,鹰只飞翔在童年的春天,且越飞越高直到消失在天际。
  去年春天回老家,正好碰到二毛。当年的那些玩伴只有二毛留守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地,也算得上个“小地主”。见到他很亲切,但又不知该说些啥,更不知从何说起。我一一问了玩伴的现状,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就如鲁迅与闰土,距离在无形中悄然拉开。
  我问,“还能看到鹰吗?”二毛一时语塞,一如小时候憨憨的样子,“地里的庄稼都顾不过来,谁还有闲工夫朝天上瞎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年没有抬头望望家乡的天空了。
  我跟二毛一前一后,来到小时候玩耍的那片麦田,绿油油的,正在拔节生长。一阵春风吹来,“沙沙”作响,似乎夹杂着儿时的笑声、打闹声。无边的麦田,无尽的苍凉,三爷爷塌了半边的土房子坚强地矗立在那儿,默默看守着他的魂灵。我隐隐看见三爷爷佝偻着背从房里走出,腰间别着那个形影不离的大烟斗,跟我俩打招呼,“怎么就你俩来啊,那几个毛孩子哪里去了?”
  抬头望向天空,灰蒙蒙的,远不如小时候清澈。突然,我发现空中有个黑点在动,慢慢地朝我们移动,是一只鹰在天空中翱翔。我俩兴奋得一跳三尺高。二毛拉着我的手,“走,咱们继续到麦田里躺下装死,看鹰还敢不敢抓我们。”我说,“好,这次咱俩谁也别睁眼。”
  我愿这样一直躺着,一直闭着眼,直待奇迹发生。春天到了,鹰也来了,童年的故乡还能回得去吗?
□ 张健
  春天到来时,鹰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衣,尽情翱翔在苍穹之上。在我童年记忆里,鹰的出现是与春天连在一起的,但春天很近,鹰很远。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春光普照大地,小麦开始返青。憋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如同出笼的小鸟成群地奔向野外。我们在田野里玩耍,每每会望见蓝天中盘旋着的一只或几只鹰。它那乌黑发亮的翅膀,横扫着棉花糖般的云团,一会儿从云里冒出来,一动不动悬在空中,良久地俯视着底下的一切。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鹰会一直跟着,似乎什么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那时候,我们迷一部动画片《布雷斯塔警长》。警长拥有四种神奇的能力:狼的耳朵,鹰的眼睛,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鹰的视力好似千里眼,即使在百米高空,一切尽收眼底,当然包括地上的我们。
  可是,鹰高高在上,是不会主动找我们的。怎样才能跟鹰打个招呼呢?对,放风筝。强子,小伙伴中公认的手巧,小半天就扎了个鹰状的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其跟鹰做个伴。风筝只是外形上有点鹰的样子,当与真正的雄鹰并列飞翔时,连鹰的异类都算不上。这样一个怪物飞在鹰旁,我们担心会把鹰惹恼,将风筝啄破。事实上,鹰从来没拿风筝当回事,它的眼光是找寻猎物的,才不在乎那个拴根绳子的纸玩意。
  风筝不好使,强子的大眼睛一转又有了新主意,带着我们学郭靖,当射雕英雄。找一根胳膊长的细竹竿,用刀竖劈成两半,在半圆形的竹竿两端各钻一个小孔,用麻绳将竹竿紧绷起来,做成一张弓,再削尖几条细竹当作箭。在老鹰盘旋的下方,六个童子一字排开,学着郭靖的姿势拉满弓,强子喊一声“放”,刹那间六支箭“嗖嗖嗖”射向天空。或许弓做得不好,或许力气不够大,射出去的箭距离鹰尚有十万八千里,不能伤它半分。鹰潇洒地飞着,如果能看清它的表情,一定是不屑的。
  既然射箭射不到,如果能让鹰自己飞下来就好了。受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启发,强子把我们带到三爷爷家,两间土坯屋,紧挨着他的麦田。三爷爷养的小鸡们正在麦田里悠闲地捉虫子吃。为了验证老鹰是不是真敢捉小鸡,我们藏进三爷爷院外的柴火垛里,一会儿抬头望望天上的鹰,一会儿低头看看地下的鸡。鹰似乎没注意到鸡的美味,或许意识到了“老鹰捉鸡,小孩在后”的危险。而小鸡们呢,溜达的溜达,刨食的刨食,打盹儿的打盹儿,该干啥干啥。等了老半天,也不见鹰俯冲下来捉小鸡。
  二毛有些憋不住了,正想从柴火垛里溜出来,被眼尖的强子一把薅住,“没见鹰在观察敌情吗,你一出去,没准把它吓跑了,敢捉小鸡才怪呢。”于是乎,我们屏住呼吸,固定四肢,仿佛一动就会被鹰那锐利的眼睛扫描到。又过了好大一会,二毛居然大摇大摆地从柴火垛里走了出来。不只强子发火,小伙伴们也被点燃,二毛这一出来,完全暴露,潜伏那么长时间可就白费了。我们正群起而攻之,二毛指了指天上。鹰早已飞向远方,隐隐约约只剩下一个小黑点。
  三爷爷怕踩坏了他的宝贝麦苗,对我们说,“鹰不但捉小鸡,小孩子也捉。”三爷爷咂着那跟了他一辈子的大烟斗,轻烟袅袅,说得有板有眼,似乎亲眼见过老鹰把小孩叼走。我们几个当真了,好几天都不敢出来,见了天上的老鹰,灰溜溜躲着走,生怕被它盯上。
  强子心眼多,胆子也大,“甭信三爷爷那一套,咱一群人还对付不了一只鹰?”我们几个心动了,跃跃欲试,又想到那片田里逗鹰。二毛胆小,说什么也不敢去,“万一让老鹰捉住,带到天上,一松开爪子,铁定摔成肉泥。”强子从家里顺了根绳子,把我们六个小伙伴拴在一块,“我看哪只老鹰能叼得动我们六大金刚?”二毛这才颤巍巍地跟着我们走。主要没我们,他也不知道跟谁玩。
  这次,两只鹰飞在天上,似乎是一对情侣在谈恋爱。我们若无其事,装着做游戏的样子,等着鹰飞下来捉。三爷爷的话到底是真是假,立马见分晓。玩的时候,谁的眼睛也没闲着,时不时往天上瞄一下,心里盘算着“万一老鹰来了怎么办?”早春多少有些凉,我故意把手伸向二毛的后背,居然全是汗。我们玩着玩着,竟然忘了还有鹰这档子事。当玩累了,躺下看着鹰在天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肯下来捉小孩。一个个开始怀疑三爷爷的话,刹那间又勇气满满。
  强子的眼珠不停地转动,主意一个接着一个,“鹰准是怕活人,不敢下来,如果是死人,就不怕了,要不咱们装死?”反正,我们也乏了,躺下装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学着电影里死人的镜头,喷一口唾液,当成鲜血,喊出“啊啊”两声,作痛苦状,一头摔在麦苗上,直挺挺躺下,一动也不敢动。强子叮嘱道,“鹰的眼睛好使,睁眼的大活人骗不了它,统统把眼都闭上。”可刚一闭上眼,又吓得要命,鹰真扑下来,会先捉谁呢?我时不时掀开眼睑的一条小缝,确认鹰没冲自己来,再轻轻合上。每当我偷偷睁眼时,发现二毛等其他小伙伴也是这样,心照不宣。只有强子最坚决,眼睛闭得死死的,半点不违背自己的提议。
  左等右等,没等来鹰,却等来了三爷爷那根长长的带着一股呛人味的大烟斗。“你们这几个小崽子,让你们糟蹋麦子!”三爷爷舞着烟斗,追着我们打,追上了也不会真打,大烟斗总是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三爷爷家里没小孩,或许是喜欢孩子,不舍得打我们吧。三爷爷还有个好处,把我们赶跑就算了,从来不到家里告状,这一点倒挺仗义。一连好几天,我们都不敢再到三爷爷家的麦地里去,因为麦田里那六方人体形“印章”还能看出来。等压弯的麦苗长直长高,那六方“印章”再也不见时,三爷爷的气也消了。
  后来,我们都上学了。小学是在村里上,周末尚能趁三爷爷打盹的工夫到麦田里撒个欢儿。初中搬到镇上,高中来到县城,毕业后各奔东西,小伙伴早已成了小伙子,凑在一块已成奢望。就算几个碰巧遇上,也不会相约去看鹰了,鹰只飞翔在童年的春天,且越飞越高直到消失在天际。
  去年春天回老家,正好碰到二毛。当年的那些玩伴只有二毛留守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地,也算得上个“小地主”。见到他很亲切,但又不知该说些啥,更不知从何说起。我一一问了玩伴的现状,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就如鲁迅与闰土,距离在无形中悄然拉开。
  我问,“还能看到鹰吗?”二毛一时语塞,一如小时候憨憨的样子,“地里的庄稼都顾不过来,谁还有闲工夫朝天上瞎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年没有抬头望望家乡的天空了。
  我跟二毛一前一后,来到小时候玩耍的那片麦田,绿油油的,正在拔节生长。一阵春风吹来,“沙沙”作响,似乎夹杂着儿时的笑声、打闹声。无边的麦田,无尽的苍凉,三爷爷塌了半边的土房子坚强地矗立在那儿,默默看守着他的魂灵。我隐隐看见三爷爷佝偻着背从房里走出,腰间别着那个形影不离的大烟斗,跟我俩打招呼,“怎么就你俩来啊,那几个毛孩子哪里去了?”
  抬头望向天空,灰蒙蒙的,远不如小时候清澈。突然,我发现空中有个黑点在动,慢慢地朝我们移动,是一只鹰在天空中翱翔。我俩兴奋得一跳三尺高。二毛拉着我的手,“走,咱们继续到麦田里躺下装死,看鹰还敢不敢抓我们。”我说,“好,这次咱俩谁也别睁眼。”
  我愿这样一直躺着,一直闭着眼,直待奇迹发生。春天到了,鹰也来了,童年的故乡还能回得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