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嫁妆到文化新载体

水落坡“老”生意的进阶密码

2025-03-21 作者: 韩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韩凯
   本报通讯员 陈瑞 陈永芳

  “我们主要承接民宿、景区、博物馆、故居、百年老店的装饰订单,既卖东西,也提供设计服务。”近日,在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家具经销商郭剑锋正忙着给外地客商发货。他的店里既有外地收来的古家具,也有本地生产的仿古家具,还有老油灯、陶罐等老物件。“老”是这些商品的共同特质,越老越受欢迎,有的甚至远销海外。
  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起源于古家具二手交易的水落坡家具产业已有大约60年的历史。从一门营生到一个产业,从最初农村嫁姑娘的陪嫁到如今的文化载体,从收来的家具修修补补到开设仿古家具厂,随着古家具资源越来越少、“商二代”逐渐挑起大梁,水落坡的这门“老”生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张磊的直播间经常点亮市场里的第一盏灯。他和伙伴们一般在零点至3点半直播,这是视频平台根据直播数据推荐的“黄金流量窗口”,通常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可达数万元。
  自2020年起,37个特色专业村“触网”,70余家企业及上千家店铺通过直播、云订单等方式实现线上运营,交易额逆势增长。张磊就是其中最早一批“触网”的“商二代”。直播不仅改变了交易方式,更重构了产业链。从业者利用视频展示工厂生产流程,让客户直观感受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互联网、大数据、流量,这些老辈人陌生的词汇如今成了生意密码。
  2024年,中国水落坡第十二届古典家具博览会首次引入网红带货模式,吸引全国买家在线“云逛展”,进一步擦亮了水落坡“古家具”这张地域名片。
  销售方式在变,产品的形态也在变。传统榫卯工艺结合现代设计,木雕师郭新泽以红花梨木设计出益智玩具“平安鲁班锁”,颇受市场欢迎;设计师杨志波研究明式家具的比例与雕花,结合现代人体工学,打造出兼具仪式感与舒适度的新中式座椅,让传统家具焕发新生。
  旧门板改造成桌面,老木料拼接为屏风……“新”与“旧”的融合试验在水落坡从未停歇。当地企业甚至推出“市井火锅餐桌”“新中式书房套装”等主题产品,精准对接年轻消费群体对怀旧美学的需求。第55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水落坡人携自主研发的现代实木家具新品闪亮登场,“水落坡设计”站上了更高的舞台。
  文化与活化开启产业突围新篇章。在如今的水落坡镇,逛逛家具市场后再到水韵古街和刘古良村看看,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前者在6700平方米的展区内高度还原了铁匠铺、皮匠坊、火药铺等传统手艺的生产场景,成为热门的研学游基地;后者则浓缩各类本地民俗技艺,活化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风貌,村民们表演的民俗社火“年代秀”更是吸粉无数。
  “水落坡全面转向‘文化+’战略,以民俗资源重构产业价值。古家具也好、水韵古街也好、刘古良村也好,不但是看点,更是文化传承、体验的平台。”水落坡镇党委书记孟光说。从“收旧贩旧”到“仿古创古”,再到“以文促产”,恰是水落坡破解“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当所有物件都被注入了灵魂,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生态圈正在加快形成。
  □ 本报记者 韩凯
   本报通讯员 陈瑞 陈永芳

  “我们主要承接民宿、景区、博物馆、故居、百年老店的装饰订单,既卖东西,也提供设计服务。”近日,在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家具经销商郭剑锋正忙着给外地客商发货。他的店里既有外地收来的古家具,也有本地生产的仿古家具,还有老油灯、陶罐等老物件。“老”是这些商品的共同特质,越老越受欢迎,有的甚至远销海外。
  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起源于古家具二手交易的水落坡家具产业已有大约60年的历史。从一门营生到一个产业,从最初农村嫁姑娘的陪嫁到如今的文化载体,从收来的家具修修补补到开设仿古家具厂,随着古家具资源越来越少、“商二代”逐渐挑起大梁,水落坡的这门“老”生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张磊的直播间经常点亮市场里的第一盏灯。他和伙伴们一般在零点至3点半直播,这是视频平台根据直播数据推荐的“黄金流量窗口”,通常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可达数万元。
  自2020年起,37个特色专业村“触网”,70余家企业及上千家店铺通过直播、云订单等方式实现线上运营,交易额逆势增长。张磊就是其中最早一批“触网”的“商二代”。直播不仅改变了交易方式,更重构了产业链。从业者利用视频展示工厂生产流程,让客户直观感受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互联网、大数据、流量,这些老辈人陌生的词汇如今成了生意密码。
  2024年,中国水落坡第十二届古典家具博览会首次引入网红带货模式,吸引全国买家在线“云逛展”,进一步擦亮了水落坡“古家具”这张地域名片。
  销售方式在变,产品的形态也在变。传统榫卯工艺结合现代设计,木雕师郭新泽以红花梨木设计出益智玩具“平安鲁班锁”,颇受市场欢迎;设计师杨志波研究明式家具的比例与雕花,结合现代人体工学,打造出兼具仪式感与舒适度的新中式座椅,让传统家具焕发新生。
  旧门板改造成桌面,老木料拼接为屏风……“新”与“旧”的融合试验在水落坡从未停歇。当地企业甚至推出“市井火锅餐桌”“新中式书房套装”等主题产品,精准对接年轻消费群体对怀旧美学的需求。第55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水落坡人携自主研发的现代实木家具新品闪亮登场,“水落坡设计”站上了更高的舞台。
  文化与活化开启产业突围新篇章。在如今的水落坡镇,逛逛家具市场后再到水韵古街和刘古良村看看,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前者在6700平方米的展区内高度还原了铁匠铺、皮匠坊、火药铺等传统手艺的生产场景,成为热门的研学游基地;后者则浓缩各类本地民俗技艺,活化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风貌,村民们表演的民俗社火“年代秀”更是吸粉无数。
  “水落坡全面转向‘文化+’战略,以民俗资源重构产业价值。古家具也好、水韵古街也好、刘古良村也好,不但是看点,更是文化传承、体验的平台。”水落坡镇党委书记孟光说。从“收旧贩旧”到“仿古创古”,再到“以文促产”,恰是水落坡破解“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当所有物件都被注入了灵魂,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生态圈正在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