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田新体验:一人管理500亩
2025-03-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媛
3月13日8时,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同富勤耕合作社经理姜怀唐来到“无人农场”数字农业平台运营中心,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运行系统进入平台系统主界面,点击田间信息模块,屏幕上随即显示当天气象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相对湿度等信息。
一一核查确认情况正常后,姜怀唐又打开水分管理模块,查看土壤含水率。由于开春以来,青岛地区降水量并不充足,而眼下小麦正处于返青期,对水分需求量大,所以每天他都会重点关注土壤含水率指标。
“只有水分充足才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和下扎,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叶片的伸展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为后面分蘖和穗分化打下良好基础。”姜怀唐介绍,同富勤耕合作社打造的500亩“无人农场”安装有土壤墒情监测站,可随时监测农场各地块的土壤含水率。一旦某地块土壤含水率低于60%,平台系统会自动标红,并基于内嵌的数据大模型计算出该地块所需灌溉用水量和浇灌时间,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农田水分管理。
当姜怀唐看到29号地块被标红后,便登录手机远程操作界面,根据数字农业平台预算出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设置好数值,然后点击灌溉按键,29号地块200亩麦田里的喷头、电池阀、水肥一体机同时开始工作,不一会,水肥便通过自动伸缩杆从地下喷薄而出,200亩麦田灌溉一小时后,土壤含水量就达到了适宜指标。
“智慧灌溉模块应用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大模型计算精准调控灌溉量,较传统模式节水30%以上,还能显著减少人工成本并提升水肥利用率。”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坤介绍,他们帮助同富勤耕合作社研发的数字农业平台能有效地接收、存储、处理并分析农场数据,动态显示当前麦田的虫情、病情、墒情,辅助农场进行农业生产管理、远程操作以及长期规划。
在这里,一个人就能管500亩地,高效、节能又环保。“人工智能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变量。青岛市着力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驱动—人才支撑’全链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农业生产,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宋辉介绍,聚焦田、种、技、机、管等核心要素,青岛市集成应用耕地地力提升新方式、绿色高效新品种、绿色增产新技术、绿色高效新机械、智慧管理新模式等,应用无人驾驶、植保飞防等智能绿色高效机械,运用优良品种、节水节肥、绿色防控等增产技术,实施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负增长”。
通过大力推广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作业精准化的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青岛市智能农机保有量达到1.6万台(套),机艺融合水平居全国一流。
2023年以来,青岛市通过打造“良田”、育推“良种”、普及“良机”、集成“良法”、推广“良制”,加快全市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建设进程。2024年,青岛市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超过600公斤、700公斤。
3月13日8时,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同富勤耕合作社经理姜怀唐来到“无人农场”数字农业平台运营中心,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运行系统进入平台系统主界面,点击田间信息模块,屏幕上随即显示当天气象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相对湿度等信息。
一一核查确认情况正常后,姜怀唐又打开水分管理模块,查看土壤含水率。由于开春以来,青岛地区降水量并不充足,而眼下小麦正处于返青期,对水分需求量大,所以每天他都会重点关注土壤含水率指标。
“只有水分充足才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和下扎,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叶片的伸展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为后面分蘖和穗分化打下良好基础。”姜怀唐介绍,同富勤耕合作社打造的500亩“无人农场”安装有土壤墒情监测站,可随时监测农场各地块的土壤含水率。一旦某地块土壤含水率低于60%,平台系统会自动标红,并基于内嵌的数据大模型计算出该地块所需灌溉用水量和浇灌时间,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农田水分管理。
当姜怀唐看到29号地块被标红后,便登录手机远程操作界面,根据数字农业平台预算出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设置好数值,然后点击灌溉按键,29号地块200亩麦田里的喷头、电池阀、水肥一体机同时开始工作,不一会,水肥便通过自动伸缩杆从地下喷薄而出,200亩麦田灌溉一小时后,土壤含水量就达到了适宜指标。
“智慧灌溉模块应用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大模型计算精准调控灌溉量,较传统模式节水30%以上,还能显著减少人工成本并提升水肥利用率。”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坤介绍,他们帮助同富勤耕合作社研发的数字农业平台能有效地接收、存储、处理并分析农场数据,动态显示当前麦田的虫情、病情、墒情,辅助农场进行农业生产管理、远程操作以及长期规划。
在这里,一个人就能管500亩地,高效、节能又环保。“人工智能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变量。青岛市着力构建‘技术研发—场景落地—数据驱动—人才支撑’全链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农业生产,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宋辉介绍,聚焦田、种、技、机、管等核心要素,青岛市集成应用耕地地力提升新方式、绿色高效新品种、绿色增产新技术、绿色高效新机械、智慧管理新模式等,应用无人驾驶、植保飞防等智能绿色高效机械,运用优良品种、节水节肥、绿色防控等增产技术,实施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负增长”。
通过大力推广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作业精准化的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青岛市智能农机保有量达到1.6万台(套),机艺融合水平居全国一流。
2023年以来,青岛市通过打造“良田”、育推“良种”、普及“良机”、集成“良法”、推广“良制”,加快全市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建设进程。2024年,青岛市10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超过600公斤、7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