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环节都嵌入了智慧化,种田劲头更足了

2025-03-12 作者: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张天峰

  “春雨贵如油”,今年的春天雨水少。
  初春的太阳刚刚升到半空,站在自家小麦地头,成武县伯乐集镇黄楼村村民黄启栋悠闲自在,一脸轻松。
  麦田里,细密的水珠从喷灌机飞出,均匀地洒落在麦苗上。“正值小麦返青,适时灌溉才能确保小麦发根成长。昨天,我这片麦田已经使用播肥机给小麦施了肥,深度和用量都能控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肥料的利用率。”黄启栋说。
  “使用喷灌机灌溉不仅省时省力,操作起来也简便,相比原来靠人工拉水管轻松太多了。”黄启栋说着走向喷灌机控制面板前,熟练地操作起来。随着机器的启动,分布在麦田里的喷头开始旋转喷水。
  “麦田里还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的湿度和需水量监测数据会传输到我的手机上,让我随时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了,该浇多少水。”黄启栋拿出手机打开提示信息,向记者展示。
  “下周的天气很适合喷洒农药。”黄启栋拿出手机查看起天气预报,开始规划下一步春季麦田管理事项。“现在喷药也不用人背着了,租借一架无人机分分钟搞定。”利用无人机对庄稼进行施药管理,对黄启栋来说,之前还是很陌生的事,自从尝到无人机施药带来的甜头后,他对科学种田越来越着迷。
  “咱老百姓有了‘科技帮手’,庄稼在播种、育苗、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都嵌入了‘智慧化’,种田的劲头更足了!”黄启栋说。
  走进成武县汶上集镇秦田片区为民服务综合体,一片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气息扑面而来。村民田胜正站在大屏前,与智能机器人进行“对话”。
  “春季小麦如何镇压?”随着田胜提出问题,大屏上迅速显示出详细的解答。“村民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取所需的农业知识和答案,还能用手机拍照保存,就像把农业知识库‘装’进了口袋里。”田胜笑着说。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AI帮忙,种地更科学、更精准了。”据田胜介绍,去年从小麦播种,到现在春季管理,村民过来询问科学种植和管理知识的越来越多。
  据了解,秦田片区为民服务综合体是成武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举措之一。综合体集成了AI技术、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设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帮助农民精准施策。
  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在成武县永昌街道节楼村的西瓜大棚里,孙春明按下智能灌溉系统的按钮,为刚刚移植好的西瓜苗浇水。“这种新型灌溉设备能根据土壤湿度精准供水,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的模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对幼苗成长还很有益处。”作为带头使用智能设备的种植大户孙春明,说起现在种西瓜方式的变化,他如数家珍。
  在温室大棚的地上,铺设着细密的电热丝。“一旦温度低于设定值,电热丝就会自动启动,为土壤升温,给西瓜苗打造温暖的‘被窝’。”孙春明走到总控电子屏前,指着上面的温度显示说。随后,他指着大棚里的西瓜苗表示,“之前西瓜苗刚移植不久,就遇到大幅度降温,幸好有科技的助力,西瓜苗的生长没受到影响。”有了这层保障,即使遇到倒春寒,西瓜苗也能安然无恙了。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张天峰

  “春雨贵如油”,今年的春天雨水少。
  初春的太阳刚刚升到半空,站在自家小麦地头,成武县伯乐集镇黄楼村村民黄启栋悠闲自在,一脸轻松。
  麦田里,细密的水珠从喷灌机飞出,均匀地洒落在麦苗上。“正值小麦返青,适时灌溉才能确保小麦发根成长。昨天,我这片麦田已经使用播肥机给小麦施了肥,深度和用量都能控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肥料的利用率。”黄启栋说。
  “使用喷灌机灌溉不仅省时省力,操作起来也简便,相比原来靠人工拉水管轻松太多了。”黄启栋说着走向喷灌机控制面板前,熟练地操作起来。随着机器的启动,分布在麦田里的喷头开始旋转喷水。
  “麦田里还安装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的湿度和需水量监测数据会传输到我的手机上,让我随时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了,该浇多少水。”黄启栋拿出手机打开提示信息,向记者展示。
  “下周的天气很适合喷洒农药。”黄启栋拿出手机查看起天气预报,开始规划下一步春季麦田管理事项。“现在喷药也不用人背着了,租借一架无人机分分钟搞定。”利用无人机对庄稼进行施药管理,对黄启栋来说,之前还是很陌生的事,自从尝到无人机施药带来的甜头后,他对科学种田越来越着迷。
  “咱老百姓有了‘科技帮手’,庄稼在播种、育苗、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都嵌入了‘智慧化’,种田的劲头更足了!”黄启栋说。
  走进成武县汶上集镇秦田片区为民服务综合体,一片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气息扑面而来。村民田胜正站在大屏前,与智能机器人进行“对话”。
  “春季小麦如何镇压?”随着田胜提出问题,大屏上迅速显示出详细的解答。“村民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取所需的农业知识和答案,还能用手机拍照保存,就像把农业知识库‘装’进了口袋里。”田胜笑着说。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AI帮忙,种地更科学、更精准了。”据田胜介绍,去年从小麦播种,到现在春季管理,村民过来询问科学种植和管理知识的越来越多。
  据了解,秦田片区为民服务综合体是成武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举措之一。综合体集成了AI技术、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设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帮助农民精准施策。
  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在成武县永昌街道节楼村的西瓜大棚里,孙春明按下智能灌溉系统的按钮,为刚刚移植好的西瓜苗浇水。“这种新型灌溉设备能根据土壤湿度精准供水,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的模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对幼苗成长还很有益处。”作为带头使用智能设备的种植大户孙春明,说起现在种西瓜方式的变化,他如数家珍。
  在温室大棚的地上,铺设着细密的电热丝。“一旦温度低于设定值,电热丝就会自动启动,为土壤升温,给西瓜苗打造温暖的‘被窝’。”孙春明走到总控电子屏前,指着上面的温度显示说。随后,他指着大棚里的西瓜苗表示,“之前西瓜苗刚移植不久,就遇到大幅度降温,幸好有科技的助力,西瓜苗的生长没受到影响。”有了这层保障,即使遇到倒春寒,西瓜苗也能安然无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