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化“先天不足”为发展优势,向重回全市“第一方阵”冲刺

湖区辩证法解锁县域发展新机遇

2025-03-12 作者: 高峰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高峰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白文娟

  年初,微山县三场会开得不同寻常:会议分别以振兴、崛起和突破为主题,对应湖西四乡镇、北部四镇和南部六镇街,基本覆盖全县。聚焦工业经济倍增,县领导带领县直部门直插镇街,因片因镇逐个把脉问诊,现场解决问题。
  老话讲,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微山县内陆地被南北狭长的微山湖“挤”得“四分五裂”。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当地为保护湖区生态,实施煤矿采矿权、光伏项目和渔业养殖“三退”政策,经济发展又备受冲击。
  湖占微山七分,弥补因湖而生的“先天不足”更需要比常人多出七分的格局和胆识。怎样打开格局?记者于会上会下听到了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答案,看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实践。
  于“长(cháng)”的劣势里寻“长(zhǎng)”的优势。“散装”的微山并非没有优势——狭长的地域“捋”出的串联式组合,为更多乡镇(街道)拉长了直接与外县、市,甚至是外省的交界面。如同珍贵的海岸线一般,也拉开了每个乡镇(街道)开放发展的格局。
  春寒料峭,新落成的韩庄港上一派忙碌景象。“港口与江苏徐钢集团一墙之隔,通过京杭大运河可通江达海,既为徐钢服务又带动韩庄镇发展,一举两得。”项目负责人许小辉介绍。目前,韩庄镇打造“前港后园”,规划建设冷链物流、船舶修造、机械加工三大板块,乘势推动镇域经济突破发展。
  西南接徐州,东与滕州、邹城毗连,北靠济宁主城区,微山周边不乏GDP千亿级、万亿级的县、市经济体。面对优势,两城镇抢抓交通优势,正布局超50亿元的智能仓配和应急保障基地项目;马坡镇建设工业园,主动融入济宁主城区,与韩庄“一港三园”形成“南韩北马”呼应格局……越来越多的乡镇(街道)正乘势而上。
  送走“黑金刚”,迎来“绿巨人”。“发展的步子要从资源中拔出来,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迈出去。”当前,微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决心空前坚定。
  忙碌的易兰达高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正讲述着转型故事。“我们正赶制一批30万套智能卫浴订单,采用全球领先的低压铸造工艺,全程无污染、零排放。”山东岱庄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伟向记者介绍。项目由他们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填补了省内智能高端卫浴生产企业空白。
  “煤总有挖完的时候,吃‘子孙饭’算不上高质量。”王绍伟深有感触地说。一段时期,“靠煤吃煤”曾让企业发展壮大,但发展前景也随着煤矿的陆续关停越做越窄。近几年,在当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煤老板”走上了转型路。
  当地不再追求“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聚焦“5+2”主导产业超前布局、精准招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经历短暂阵痛后,微山经济整体位次没有因煤炭的“削弱”而下滑,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连年进位、取得近十年最好水平,正向着重回全市“第一方阵”冲刺。
  不管陆地还是湖地,都是发展的阵地。近年来,在陆地面积上不占优势的微山,将“亲水”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一斤能卖800元!一只小小的水蛭游上了产业转型的风口。得益于优质生态,当地推进水蛭等水生中药材生态化、道地化、标准化养殖,养殖范围从昭阳街道扩展到9个乡镇(街道),预计今年水蛭干品将超30吨。守着微山湖这个“中药库”,微山中医药产业正加速跃升。南四湖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创成国内首家水蛭GAP养殖基地,水蛭养殖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均居全国第一。
  如今的微山湖畔,不仅“产业生态化”活力迸发,“生态产业化”也在遍地开花。除了中医药产业,一湖好水还滋养了特色文旅产业。当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超30亿元。同时,发挥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布局“一港五区”,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100万吨、增长33%。
  □ 本报记者 高峰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白文娟

  年初,微山县三场会开得不同寻常:会议分别以振兴、崛起和突破为主题,对应湖西四乡镇、北部四镇和南部六镇街,基本覆盖全县。聚焦工业经济倍增,县领导带领县直部门直插镇街,因片因镇逐个把脉问诊,现场解决问题。
  老话讲,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微山县内陆地被南北狭长的微山湖“挤”得“四分五裂”。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体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当地为保护湖区生态,实施煤矿采矿权、光伏项目和渔业养殖“三退”政策,经济发展又备受冲击。
  湖占微山七分,弥补因湖而生的“先天不足”更需要比常人多出七分的格局和胆识。怎样打开格局?记者于会上会下听到了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答案,看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实践。
  于“长(cháng)”的劣势里寻“长(zhǎng)”的优势。“散装”的微山并非没有优势——狭长的地域“捋”出的串联式组合,为更多乡镇(街道)拉长了直接与外县、市,甚至是外省的交界面。如同珍贵的海岸线一般,也拉开了每个乡镇(街道)开放发展的格局。
  春寒料峭,新落成的韩庄港上一派忙碌景象。“港口与江苏徐钢集团一墙之隔,通过京杭大运河可通江达海,既为徐钢服务又带动韩庄镇发展,一举两得。”项目负责人许小辉介绍。目前,韩庄镇打造“前港后园”,规划建设冷链物流、船舶修造、机械加工三大板块,乘势推动镇域经济突破发展。
  西南接徐州,东与滕州、邹城毗连,北靠济宁主城区,微山周边不乏GDP千亿级、万亿级的县、市经济体。面对优势,两城镇抢抓交通优势,正布局超50亿元的智能仓配和应急保障基地项目;马坡镇建设工业园,主动融入济宁主城区,与韩庄“一港三园”形成“南韩北马”呼应格局……越来越多的乡镇(街道)正乘势而上。
  送走“黑金刚”,迎来“绿巨人”。“发展的步子要从资源中拔出来,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迈出去。”当前,微山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决心空前坚定。
  忙碌的易兰达高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正讲述着转型故事。“我们正赶制一批30万套智能卫浴订单,采用全球领先的低压铸造工艺,全程无污染、零排放。”山东岱庄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伟向记者介绍。项目由他们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填补了省内智能高端卫浴生产企业空白。
  “煤总有挖完的时候,吃‘子孙饭’算不上高质量。”王绍伟深有感触地说。一段时期,“靠煤吃煤”曾让企业发展壮大,但发展前景也随着煤矿的陆续关停越做越窄。近几年,在当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煤老板”走上了转型路。
  当地不再追求“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聚焦“5+2”主导产业超前布局、精准招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经历短暂阵痛后,微山经济整体位次没有因煤炭的“削弱”而下滑,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连年进位、取得近十年最好水平,正向着重回全市“第一方阵”冲刺。
  不管陆地还是湖地,都是发展的阵地。近年来,在陆地面积上不占优势的微山,将“亲水”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一斤能卖800元!一只小小的水蛭游上了产业转型的风口。得益于优质生态,当地推进水蛭等水生中药材生态化、道地化、标准化养殖,养殖范围从昭阳街道扩展到9个乡镇(街道),预计今年水蛭干品将超30吨。守着微山湖这个“中药库”,微山中医药产业正加速跃升。南四湖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创成国内首家水蛭GAP养殖基地,水蛭养殖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均居全国第一。
  如今的微山湖畔,不仅“产业生态化”活力迸发,“生态产业化”也在遍地开花。除了中医药产业,一湖好水还滋养了特色文旅产业。当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超30亿元。同时,发挥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布局“一港五区”,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100万吨、增长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