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文物保护——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2025-03-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筑牢文物保护
法治屏障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依法治理进入新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表示,各地要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尽快完善地方法律法规,构建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为文物保护管理保驾护航;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体系,牢固树立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理念。通过健全机构、人员配备到位、新技术手段应用等多种方式,建立起文物保护网。通过广泛宣传,让文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加强技术研究
提升修复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建议,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文物保护并非简单一个配方就能解决,它有很多调整。”方北松表示,技术需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做好简牍文物后期的保管维护,探索创新无止境。
  “如果能在精度上实现突破,将更有利于信息提取解读。”方北松介绍,在一些抢救性发掘现场,如果能随身携带小巧的检测设备,将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希望这类便携式仪器早日研发投用。
建立“中国简牍中心”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湖南代表团建议,在湖南建立“中国简牍中心”。
  湖南是学界公认的简牍大省,是全国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加强简牍的保护利用,湖南出台的《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对“湖南简牍保护研究与展示传播”作出了重点部署安排。
  湖南代表团建议批准在湖南成立“中国简牍中心”,在后续建设中予以支持,协调国内有关省份文物部门与“中国简牍中心”共同创建中国简牍资源大数据平台。
加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
  不同于青铜器、金银器等文物,简牍往往内容晦涩难懂,研究群体范围小,被称为“冷门绝学”。
  随着简牍大量集中出土,加之其保护修复难度大,专业人才极为紧缺。当前,各地高校持续加大简牍学人才培养,但培养重点仍以简牍研究为主,简牍保护修复人才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钱家盛建议,整合学科设置,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让简牍成为国际传播纽带
  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陈天竺认为,简牍文化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希望有关部门综合地域特点和学科知识,健全保护措施,集聚各方力量,妥善保护、长久传承这一中华文明重要载体。”
  她建议,推动简牍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纽带,通过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国内外机构加强合作,联合举办简牍主题展览、学术论坛等方式,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筑牢文物保护
法治屏障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依法治理进入新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表示,各地要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尽快完善地方法律法规,构建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为文物保护管理保驾护航;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体系,牢固树立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理念。通过健全机构、人员配备到位、新技术手段应用等多种方式,建立起文物保护网。通过广泛宣传,让文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加强技术研究
提升修复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建议,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文物保护并非简单一个配方就能解决,它有很多调整。”方北松表示,技术需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做好简牍文物后期的保管维护,探索创新无止境。
  “如果能在精度上实现突破,将更有利于信息提取解读。”方北松介绍,在一些抢救性发掘现场,如果能随身携带小巧的检测设备,将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希望这类便携式仪器早日研发投用。
建立“中国简牍中心”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湖南代表团建议,在湖南建立“中国简牍中心”。
  湖南是学界公认的简牍大省,是全国出土简牍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加强简牍的保护利用,湖南出台的《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对“湖南简牍保护研究与展示传播”作出了重点部署安排。
  湖南代表团建议批准在湖南成立“中国简牍中心”,在后续建设中予以支持,协调国内有关省份文物部门与“中国简牍中心”共同创建中国简牍资源大数据平台。
加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
  不同于青铜器、金银器等文物,简牍往往内容晦涩难懂,研究群体范围小,被称为“冷门绝学”。
  随着简牍大量集中出土,加之其保护修复难度大,专业人才极为紧缺。当前,各地高校持续加大简牍学人才培养,但培养重点仍以简牍研究为主,简牍保护修复人才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钱家盛建议,整合学科设置,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文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让简牍成为国际传播纽带
  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陈天竺认为,简牍文化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希望有关部门综合地域特点和学科知识,健全保护措施,集聚各方力量,妥善保护、长久传承这一中华文明重要载体。”
  她建议,推动简牍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纽带,通过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国内外机构加强合作,联合举办简牍主题展览、学术论坛等方式,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