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再也不怕“风高浪急”
气象指数成为保险创新重要“引擎”
2025-03-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崔广勋
王亭然
日前,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所属济宁市中心支公司与济宁市气象局签署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创新“保险+气象”产品模式,激发气象和保险数据要素潜能。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不断强化与各级气象部门的协同联动,以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一方面,推进气象指数及衍生品研发应用,扎实推出系列气象指数系列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在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服务和损失评估等方面展开合作。
“风高浪急”可获赔偿
长期以来,水产养殖风险难以预估和控制、灾害损失难以查勘、赔付金额难以确定,这制约了水产保险保障体系的推进。为此,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利用当地历史和当前气象数据、不同渔业产品的生长特性和规律,以波高、气温、水温、风力、降雨量等气象指数为依据确定理赔阈值,先后研发开办了扇贝和牡蛎浪高指数保险,大闸蟹、南美白对虾、海参、淡水鱼、贻贝等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渔业指数保险产品,让水产养殖再也不怕“风高浪急”。
当前,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针对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对海参养殖的影响,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当地气象资源将天气对大闸蟹、海参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自2021年起先后进行了大闸蟹、海参养殖气象指数保险创新研发和试点工作,四年来已累计承保14.28万亩,赔付灾害损失1241万元。
枣庄市峄城区实施石膏塌陷地综合治理推动生态渔业发展,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根据当地气象历史数据和淡水鱼生长条件规律,设计研发出山东首款淡水鱼养殖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当气象部门观测到气温和降雨达到相关阈值,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每亩最高可给予3000元的赔付。
天气指数保险不断扩围
去年3月,济南市商河县1069个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户收到了8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转账款项。这是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支付的日光温室蔬菜寡照指数保险赔款,共计323万元。
自2017年起,每年10月,当地政府都要组织温室大棚种植户在该公司参加蔬菜寡照指数保险,共有1.4万户次投保,累计投保面积达10万多亩。此前,商河县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当地持续出现5天以上因阴天和大雾造成的寡照天气,导致日光温室棚内温度大幅降低,影响了棚内作物生长,按规定预计每亩将赔付400元,不久后,600多万元的赔款将通过“惠农一卡通”分别兑付到1454个种植户手中。
在种植气象指数保险方面,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已在济南大棚蔬菜、日照茶叶、临沂金银花、枣庄大棚蔬菜等产业方面取得突破。截至2024年,共计承保22.67万亩,承担风险保障6.8亿元,支付赔款3151.47万元。
2024年,该公司还将天气指数保险扩展到小麦种植上,在开办好政策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小麦收获期间降水频发给小麦生长和收获造成的损失,在商河县研发开办了商业性小麦收获期降水指数保险。小麦收获期间的47天内,当投保地理区域内气象站观测到的日降水量连续1天(含)以上大于5mm时,视为发生一次降水事件,去年共承保1.4万亩,赔偿金额13.69万元。
保险助力“双碳”经济
围绕“双碳”目标,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不断创新丰富绿色保险供给,创新推出海洋、森林、湿地碳汇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实现三大生态系统碳汇保障有效覆盖,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有效破解了“验标难、定损难”等问题。目前,该公司已开办碳汇保险项目19个,海草床、牡蛎等5个碳汇保险产品为全国、全省首创,共提供风险保障1.12亿元,业务范围扩展到9市19县域。
山东是生态资源大省。该公司利用政府奖补政策支撑,先后为沂源、博山、章丘、邹城、冠县、夏津、河口、莱阳等县区194万亩森林提供碳汇指数风险保障,为潍坊、济宁、淄博提供湿地碳汇指数保险服务,赔款可用于灾后碳汇资源救助、碳源清除、资源培育及生态保护修复等,其中连续两年承保的淄博市博山区、沂源县全域森林碳汇保险,碳汇损失赔款达99.8万元。
该公司去年在威海成立了蓝色保险发展中心暨海洋数据研究院,搭建起以海洋气象大数据为支撑、以蓝色保险为载体、以碳汇和渔业多样化风险管理为杠杆的专业服务平台,目前已落地蓝色保险项目6个,风险保障金额达1.3亿元。
本报通讯员 崔广勋
王亭然
日前,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所属济宁市中心支公司与济宁市气象局签署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创新“保险+气象”产品模式,激发气象和保险数据要素潜能。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不断强化与各级气象部门的协同联动,以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市场需求为切入点,一方面,推进气象指数及衍生品研发应用,扎实推出系列气象指数系列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在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服务和损失评估等方面展开合作。
“风高浪急”可获赔偿
长期以来,水产养殖风险难以预估和控制、灾害损失难以查勘、赔付金额难以确定,这制约了水产保险保障体系的推进。为此,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利用当地历史和当前气象数据、不同渔业产品的生长特性和规律,以波高、气温、水温、风力、降雨量等气象指数为依据确定理赔阈值,先后研发开办了扇贝和牡蛎浪高指数保险,大闸蟹、南美白对虾、海参、淡水鱼、贻贝等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渔业指数保险产品,让水产养殖再也不怕“风高浪急”。
当前,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已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针对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对海参养殖的影响,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当地气象资源将天气对大闸蟹、海参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自2021年起先后进行了大闸蟹、海参养殖气象指数保险创新研发和试点工作,四年来已累计承保14.28万亩,赔付灾害损失1241万元。
枣庄市峄城区实施石膏塌陷地综合治理推动生态渔业发展,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根据当地气象历史数据和淡水鱼生长条件规律,设计研发出山东首款淡水鱼养殖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当气象部门观测到气温和降雨达到相关阈值,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每亩最高可给予3000元的赔付。
天气指数保险不断扩围
去年3月,济南市商河县1069个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户收到了8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转账款项。这是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支付的日光温室蔬菜寡照指数保险赔款,共计323万元。
自2017年起,每年10月,当地政府都要组织温室大棚种植户在该公司参加蔬菜寡照指数保险,共有1.4万户次投保,累计投保面积达10万多亩。此前,商河县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当地持续出现5天以上因阴天和大雾造成的寡照天气,导致日光温室棚内温度大幅降低,影响了棚内作物生长,按规定预计每亩将赔付400元,不久后,600多万元的赔款将通过“惠农一卡通”分别兑付到1454个种植户手中。
在种植气象指数保险方面,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已在济南大棚蔬菜、日照茶叶、临沂金银花、枣庄大棚蔬菜等产业方面取得突破。截至2024年,共计承保22.67万亩,承担风险保障6.8亿元,支付赔款3151.47万元。
2024年,该公司还将天气指数保险扩展到小麦种植上,在开办好政策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小麦收获期间降水频发给小麦生长和收获造成的损失,在商河县研发开办了商业性小麦收获期降水指数保险。小麦收获期间的47天内,当投保地理区域内气象站观测到的日降水量连续1天(含)以上大于5mm时,视为发生一次降水事件,去年共承保1.4万亩,赔偿金额13.69万元。
保险助力“双碳”经济
围绕“双碳”目标,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不断创新丰富绿色保险供给,创新推出海洋、森林、湿地碳汇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实现三大生态系统碳汇保障有效覆盖,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有效破解了“验标难、定损难”等问题。目前,该公司已开办碳汇保险项目19个,海草床、牡蛎等5个碳汇保险产品为全国、全省首创,共提供风险保障1.12亿元,业务范围扩展到9市19县域。
山东是生态资源大省。该公司利用政府奖补政策支撑,先后为沂源、博山、章丘、邹城、冠县、夏津、河口、莱阳等县区194万亩森林提供碳汇指数风险保障,为潍坊、济宁、淄博提供湿地碳汇指数保险服务,赔款可用于灾后碳汇资源救助、碳源清除、资源培育及生态保护修复等,其中连续两年承保的淄博市博山区、沂源县全域森林碳汇保险,碳汇损失赔款达99.8万元。
该公司去年在威海成立了蓝色保险发展中心暨海洋数据研究院,搭建起以海洋气象大数据为支撑、以蓝色保险为载体、以碳汇和渔业多样化风险管理为杠杆的专业服务平台,目前已落地蓝色保险项目6个,风险保障金额达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