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全力构建覆盖全面、兜底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

幸福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2025-02-28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王佩丽

  进入正月以来,烟台家禾嘉居家养老服务负责人孔丹丹总算歇了一歇,她们公司承接的“爱心助浴”项目为高龄失能、经济困难老人提供洗澡服务,让她一直忙活到腊月二十九。“困难家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该项目享受免费上门助浴服务,市民政局补贴一部分,我们企业补贴一部分。”孔丹丹说,从2022年开展“爱心助浴”服务后,90%的客户是回头客,上门助浴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开了一扇幸福的大门。
  爱心助浴、暖心过冬、安心居家、顺心助餐“四心”服务是烟台市民政局于2022年针对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和困境,创新推出的助老服务项目。去年,该服务由“四心”升级为“五心”,并在芝罘区东山街道和大海阳社区试点开展“仁心助医”服务,然后逐步推广至全市,辖区高龄老人将享受到免费的陪诊、代办跑腿等医疗服务。
  “五心”助老服务的开展,通过精准对接老年人日常所需,解决其居家生活困境,打造“身边、床边、周边”的幸福养老圈。截至目前,服务已累计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2.7万人次,为困难老人提供暖心过冬床位2447张,完成独居老人智能监护设备安装8644户,探索开展助医服务164人次,建成市民社区食堂和助老配餐点612处、日均服务老年人2万多人次。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问题,持续在打造公益慈善城市、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用心用力……烟台市民政部门一直在努力。“我们实施了温暖烟台、情暖万家等慈善救助项目340个,惠及困难群众61.4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兜牢民生底线,奋力开创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近日,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作的典型发言,让“品重烟台·慈善之城”的名片再次闪亮。烟台市民政部门以“幸福路上,不让一人掉队”为准则,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幸福答卷”。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最底线的民生保障。近年来,烟台市以打造“爱心烟台·阳光救助”社会救助品牌为抓手,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主动帮办制度,创新搭建一“网”贯通、多“链”融合的困难人员救助集成服务模式,有效保障9.5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全力构建覆盖全面、兜底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烟台市民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救助网络。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45万人、特困人员2.4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4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07万人。烟台市连年提高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王佩丽

  进入正月以来,烟台家禾嘉居家养老服务负责人孔丹丹总算歇了一歇,她们公司承接的“爱心助浴”项目为高龄失能、经济困难老人提供洗澡服务,让她一直忙活到腊月二十九。“困难家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该项目享受免费上门助浴服务,市民政局补贴一部分,我们企业补贴一部分。”孔丹丹说,从2022年开展“爱心助浴”服务后,90%的客户是回头客,上门助浴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开了一扇幸福的大门。
  爱心助浴、暖心过冬、安心居家、顺心助餐“四心”服务是烟台市民政局于2022年针对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和困境,创新推出的助老服务项目。去年,该服务由“四心”升级为“五心”,并在芝罘区东山街道和大海阳社区试点开展“仁心助医”服务,然后逐步推广至全市,辖区高龄老人将享受到免费的陪诊、代办跑腿等医疗服务。
  “五心”助老服务的开展,通过精准对接老年人日常所需,解决其居家生活困境,打造“身边、床边、周边”的幸福养老圈。截至目前,服务已累计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2.7万人次,为困难老人提供暖心过冬床位2447张,完成独居老人智能监护设备安装8644户,探索开展助医服务164人次,建成市民社区食堂和助老配餐点612处、日均服务老年人2万多人次。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问题,持续在打造公益慈善城市、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用心用力……烟台市民政部门一直在努力。“我们实施了温暖烟台、情暖万家等慈善救助项目340个,惠及困难群众61.4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兜牢民生底线,奋力开创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近日,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作的典型发言,让“品重烟台·慈善之城”的名片再次闪亮。烟台市民政部门以“幸福路上,不让一人掉队”为准则,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幸福答卷”。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最底线的民生保障。近年来,烟台市以打造“爱心烟台·阳光救助”社会救助品牌为抓手,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主动帮办制度,创新搭建一“网”贯通、多“链”融合的困难人员救助集成服务模式,有效保障9.5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全力构建覆盖全面、兜底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烟台市民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救助网络。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45万人、特困人员2.4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4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07万人。烟台市连年提高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