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5-0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文旅演艺
与传统舞台之“界”
据人民日报,春节期间,由张艺谋总导演的大型驻场演出《无界·长安》改版启幕。此次重启历经2年打磨、多次改版,主打中国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的融合。
舞台上,秦腔、行鼓、霓裳羽衣舞、华阴老腔、杖头木偶、面塑、兵马俑等文化遗产,与前沿科技碰撞出震撼的视觉奇观;逼真的历史场景快速切换,让观众化身“时空穿越者”,在不同的场景中自由穿梭;戏曲、舞蹈、音乐、杂技、民俗、武术等多种元素交相辉映,展现一个传统又现代的长安城。可以看出,创作团队借助技术深入传统文化与民俗宝库,再以当代审美重新编码,当兵马俑在数字宇宙中起舞,当皮影戏穿透幕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光彩,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
但围绕《无界·长安》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其过于追求形式创新和技术展示,主题浮于表面,缺乏艺术深度。这背后其实潜藏着对文旅演艺与传统舞台艺术差异性的思索。当演艺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走向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深度融合的更大舞台,当表现形式从昔日的唱念做打走向跨界融合,走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带来的沉浸,当观众从文艺爱好者变为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必将带来许多演艺新课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与艺术的平衡、视听效果与主题内涵的融合等。技术的发展,审美的变化,改变着艺术的形式,也改变着对艺术的评论。
以影载道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据光明网,2025年电影春节档,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更是创历史新高。
电影是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观众思想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短视频,电影在作品精度和表达深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好电影对内能凝聚合力,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对外是扩大文化影响力、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一直以来,电影都是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电影应再接再厉,在创作上拓展题材内容、丰富创作角度、深挖主题思想,创作出更具中国精神的作品,肩负起承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要重视和引导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把当代中国人勤劳、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展现出来,把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包容、充满勃勃生机的面貌展示出去。中国电影要以影载道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
数字化
助推文化遗产“出圈”
据中新网,走进古迹遍布的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坐落在惠来街的“阮家旧宅”“圣狮民俗馆”“圣狮村史展览馆”等楼馆内,数字化的“寻·展古村落”展厅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我们借助机器扫描和高清图片拍摄等技术,对‘非遗凤舞’的表演细节特征进行全方位记录,运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凤凰形象,设计开发凤舞的文创产品。”相关负责人阿丽莎介绍,精心打造以凤舞为原型的“凤凤”IP和以游客身份出现的“昱昱”IP形象,通过这两个IP人物展开生动有趣的圣狮村研学故事线。
“在口述史采集、老照片数字化修复过程中,村民们主动分享家族记忆,年轻一代通过短视频传播村落故事,文化认同感在代际间自然传递。”阿丽莎表示,数字化为圣狮古村落文化提供“云端备份”,可视化则通过文旅融合、线上展览等形式,推动侨乡文化遗产走向海外。
浙江“文化+”
如何融合发展
据中国新闻网,在浙江,如何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
从2024年的“悟空一棒”到2025年的“哪吒闹海”,这些充满创意与科技感的文化作品,不仅展示了浙江文化产业的创新实力,也预示着“文化+科技”的无限潜力。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君受访时表示,随着AI技术的进步,动画与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制作效率和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与全球化元素,将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
十余年前,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的艺创小镇正式成立。除了《黑神话:悟空》外,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优秀作品都诞生于此。
如今,艺创小镇聚集了追光动画、时光坐标等3000余家文创企业,构筑起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地。
而这,只是浙江“文化+科技”发展的剪影。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浙江积极探索“文化+民生”的新模式,让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 卢昱 整理)
与传统舞台之“界”
据人民日报,春节期间,由张艺谋总导演的大型驻场演出《无界·长安》改版启幕。此次重启历经2年打磨、多次改版,主打中国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的融合。
舞台上,秦腔、行鼓、霓裳羽衣舞、华阴老腔、杖头木偶、面塑、兵马俑等文化遗产,与前沿科技碰撞出震撼的视觉奇观;逼真的历史场景快速切换,让观众化身“时空穿越者”,在不同的场景中自由穿梭;戏曲、舞蹈、音乐、杂技、民俗、武术等多种元素交相辉映,展现一个传统又现代的长安城。可以看出,创作团队借助技术深入传统文化与民俗宝库,再以当代审美重新编码,当兵马俑在数字宇宙中起舞,当皮影戏穿透幕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光彩,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
但围绕《无界·长安》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其过于追求形式创新和技术展示,主题浮于表面,缺乏艺术深度。这背后其实潜藏着对文旅演艺与传统舞台艺术差异性的思索。当演艺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走向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深度融合的更大舞台,当表现形式从昔日的唱念做打走向跨界融合,走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带来的沉浸,当观众从文艺爱好者变为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必将带来许多演艺新课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与艺术的平衡、视听效果与主题内涵的融合等。技术的发展,审美的变化,改变着艺术的形式,也改变着对艺术的评论。
以影载道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据光明网,2025年电影春节档,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更是创历史新高。
电影是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观众思想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短视频,电影在作品精度和表达深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好电影对内能凝聚合力,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对外是扩大文化影响力、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一直以来,电影都是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电影应再接再厉,在创作上拓展题材内容、丰富创作角度、深挖主题思想,创作出更具中国精神的作品,肩负起承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要重视和引导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把当代中国人勤劳、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展现出来,把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包容、充满勃勃生机的面貌展示出去。中国电影要以影载道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
数字化
助推文化遗产“出圈”
据中新网,走进古迹遍布的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坐落在惠来街的“阮家旧宅”“圣狮民俗馆”“圣狮村史展览馆”等楼馆内,数字化的“寻·展古村落”展厅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我们借助机器扫描和高清图片拍摄等技术,对‘非遗凤舞’的表演细节特征进行全方位记录,运用3D建模技术构建凤凰形象,设计开发凤舞的文创产品。”相关负责人阿丽莎介绍,精心打造以凤舞为原型的“凤凤”IP和以游客身份出现的“昱昱”IP形象,通过这两个IP人物展开生动有趣的圣狮村研学故事线。
“在口述史采集、老照片数字化修复过程中,村民们主动分享家族记忆,年轻一代通过短视频传播村落故事,文化认同感在代际间自然传递。”阿丽莎表示,数字化为圣狮古村落文化提供“云端备份”,可视化则通过文旅融合、线上展览等形式,推动侨乡文化遗产走向海外。
浙江“文化+”
如何融合发展
据中国新闻网,在浙江,如何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
从2024年的“悟空一棒”到2025年的“哪吒闹海”,这些充满创意与科技感的文化作品,不仅展示了浙江文化产业的创新实力,也预示着“文化+科技”的无限潜力。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副院长宣学君受访时表示,随着AI技术的进步,动画与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制作效率和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与全球化元素,将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
十余年前,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的艺创小镇正式成立。除了《黑神话:悟空》外,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等优秀作品都诞生于此。
如今,艺创小镇聚集了追光动画、时光坐标等3000余家文创企业,构筑起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地。
而这,只是浙江“文化+科技”发展的剪影。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浙江积极探索“文化+民生”的新模式,让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 卢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