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十八般武艺”,为春运增添温暖底色

知心大姐和她的乘务组

2025-02-17 作者: 范薇 来源: 大众日报
  列车长刘崇珊(右二)和乘务员在工作中。
  □ 本报记者 范 薇
  本报通讯员 毕经锦

  “刘车长,4车有位旅客身份证卡在座椅缝了,您过来看一下吧。”近日,K8333次列车从淄博站刚驶出不久,列车长刘崇珊的对讲机里就传来呼叫。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往返于菏泽和东营间的K8333次列车迎来了返程客流高峰。
  今年春运,刘崇珊也开启了铁路工作的第27个年头。她所带领的乘务组目前有10位工作人员,其中8位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而50岁的她作为列车长,年龄最大,是大家的“主心骨”。
  刘崇珊值乘的K8333次列车,经过菏泽、聊城、济南、淄博、东营等城市,这列在局管内往返的“小慢车”,以其便宜的票价和温暖的服务,方便了沿途各站百姓出行。
  “我是刘姐的‘忠实粉丝’,以前在淄博上学的时候坐K8291次列车周末回家经常遇到她。”旅客小孟说,她与刘车长间还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去年,小孟在乘车回济南应聘途中,把一个随身的小包落在了车上,里面装着次日要用的身份证。正当她着急发蒙时,接到了刘车长的电话。刘崇珊通过包里学生卡上的手机号联系到了小孟,并把包又送回了济南站。得益于刘崇珊发现及时、沟通迅速,小孟不仅没有耽误第二天的招聘,还顺利通过了考试,进入了现在就职的银行工作。
  常坐车的旅客更愿意喊她刘姐、刘姨、刘大妹子……在“小慢车”上工作的这些年,她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粉丝群”,周末往返家和学校的学生、乘车来济南看病的老姐姐老哥哥、带着孩子出来务工的年轻人……“刘车长”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太官方也太生分,大家在车上遇到刘崇珊会热情地打招呼,像是久违的朋友。
  不仅是刘崇珊,班组的乘务员大姐们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每天接车以后乘务员需要更换全列的靠背头,调整座席,检查卫生间是否作用良好……虽然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各位女乘务员都能准时做好。“春运期间,很多旅客都是务工或者探亲,行李会比较多,但是咱们乘务员搬起东西来完全不在话下。”刘崇珊说。
  除了这些“基本操作”,各位乘务员大姐还有很多“隐藏技能”。“咱们的大姐在家是行家里手,在火车上也有‘十八般武艺’。”刘崇珊介绍。乘务员大姐都自备针线包,在车上,如果谁的衣服扣子掉了或者老乡装东西的袋子坏了,招呼一声,大姐都可以帮忙缝上。“我们还自备了鱼鳞布用来擦玻璃或者擦镜子,擦得可干净了。”刘崇珊说。
  这两年,研学、出游的客流逐渐增加。“现在东营生态环境治理得非常好,有很多家长会特意带着小朋友到这边看看,天气暖和的时候列车会穿过芦苇荡,沿途还会看到很多野鸡、白鹭等,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班组乘务员刘东敏说。48岁的刘东敏初来铁路工作时,还是一个青涩的小姑娘,那时候班组的大姐手把手地教她学业务。一转眼,她自己也成了旅客口中的大姐。谈及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她说有一位旅客于阿姨,她的家乡是济南。上世纪50年代,为突破新中国石油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大量地质科研人员和石油工人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豪情,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扎根东营,投身胜利油田的大会战中,于阿姨就是其中一员。现在于阿姨退休了,经常乘坐这趟车去济南看望姐姐。
  在聊天中刘东敏得知,于阿姨的姐姐家与自己家离得不远。于阿姨每次想给姐姐带点特产、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乘车前往时,就会让刘东敏帮忙带过来。“阿姨每次过来时,总会带几条她儿子钓的、她精心烧制的鱼给我吃。我也总会在休班时第一时间把于阿姨的东西转送到她姐姐手中。想起我们这段因我所值乘的列车而结缘的友谊,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刘东敏说。
  春运中,各地的人都奔赴家中迎接新春的到来,又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去往远方。温情的火车上,知心大姐们书写着别样的故事,为春运默默增添温暖的底色。
  □ 本报记者 范 薇
  本报通讯员 毕经锦

  “刘车长,4车有位旅客身份证卡在座椅缝了,您过来看一下吧。”近日,K8333次列车从淄博站刚驶出不久,列车长刘崇珊的对讲机里就传来呼叫。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往返于菏泽和东营间的K8333次列车迎来了返程客流高峰。
  今年春运,刘崇珊也开启了铁路工作的第27个年头。她所带领的乘务组目前有10位工作人员,其中8位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而50岁的她作为列车长,年龄最大,是大家的“主心骨”。
  刘崇珊值乘的K8333次列车,经过菏泽、聊城、济南、淄博、东营等城市,这列在局管内往返的“小慢车”,以其便宜的票价和温暖的服务,方便了沿途各站百姓出行。
  “我是刘姐的‘忠实粉丝’,以前在淄博上学的时候坐K8291次列车周末回家经常遇到她。”旅客小孟说,她与刘车长间还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去年,小孟在乘车回济南应聘途中,把一个随身的小包落在了车上,里面装着次日要用的身份证。正当她着急发蒙时,接到了刘车长的电话。刘崇珊通过包里学生卡上的手机号联系到了小孟,并把包又送回了济南站。得益于刘崇珊发现及时、沟通迅速,小孟不仅没有耽误第二天的招聘,还顺利通过了考试,进入了现在就职的银行工作。
  常坐车的旅客更愿意喊她刘姐、刘姨、刘大妹子……在“小慢车”上工作的这些年,她逐渐积累了自己的“粉丝群”,周末往返家和学校的学生、乘车来济南看病的老姐姐老哥哥、带着孩子出来务工的年轻人……“刘车长”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太官方也太生分,大家在车上遇到刘崇珊会热情地打招呼,像是久违的朋友。
  不仅是刘崇珊,班组的乘务员大姐们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每天接车以后乘务员需要更换全列的靠背头,调整座席,检查卫生间是否作用良好……虽然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各位女乘务员都能准时做好。“春运期间,很多旅客都是务工或者探亲,行李会比较多,但是咱们乘务员搬起东西来完全不在话下。”刘崇珊说。
  除了这些“基本操作”,各位乘务员大姐还有很多“隐藏技能”。“咱们的大姐在家是行家里手,在火车上也有‘十八般武艺’。”刘崇珊介绍。乘务员大姐都自备针线包,在车上,如果谁的衣服扣子掉了或者老乡装东西的袋子坏了,招呼一声,大姐都可以帮忙缝上。“我们还自备了鱼鳞布用来擦玻璃或者擦镜子,擦得可干净了。”刘崇珊说。
  这两年,研学、出游的客流逐渐增加。“现在东营生态环境治理得非常好,有很多家长会特意带着小朋友到这边看看,天气暖和的时候列车会穿过芦苇荡,沿途还会看到很多野鸡、白鹭等,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班组乘务员刘东敏说。48岁的刘东敏初来铁路工作时,还是一个青涩的小姑娘,那时候班组的大姐手把手地教她学业务。一转眼,她自己也成了旅客口中的大姐。谈及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她说有一位旅客于阿姨,她的家乡是济南。上世纪50年代,为突破新中国石油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大量地质科研人员和石油工人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豪情,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扎根东营,投身胜利油田的大会战中,于阿姨就是其中一员。现在于阿姨退休了,经常乘坐这趟车去济南看望姐姐。
  在聊天中刘东敏得知,于阿姨的姐姐家与自己家离得不远。于阿姨每次想给姐姐带点特产、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乘车前往时,就会让刘东敏帮忙带过来。“阿姨每次过来时,总会带几条她儿子钓的、她精心烧制的鱼给我吃。我也总会在休班时第一时间把于阿姨的东西转送到她姐姐手中。想起我们这段因我所值乘的列车而结缘的友谊,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刘东敏说。
  春运中,各地的人都奔赴家中迎接新春的到来,又怀揣梦想离开家乡去往远方。温情的火车上,知心大姐们书写着别样的故事,为春运默默增添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