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费叔”的中国情结
2025-0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杨胜男 朱枫珍
2月3日,大年初六一大早,意大利人费德里科(以下简称“费叔”)在中国的家中,铺开大红的宣纸,挥笔写下“福”字以及“万事如意”“春风迎新岁”等春联,写好的“福”字和春联整齐地铺在桌面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从这些作品中展现出来。
2019年,费叔离开了自己生活了57年的意大利里米尼,与中国妻子董延(以下简称“延姐”)来到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生活的第6年,费叔对春节的印象已经从“遥远陌生”变为“温暖团圆”。
费叔一直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李小龙、中国功夫,还早早学会了使用筷子。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他现在更加相信,开放包容、充满人情味儿的中国,一定会认可、接纳他们。
“费叔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现在也算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了,他平时就会向好朋友曲老师学写毛笔字,年前我们把提前写好的春联带到咖啡厅,将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送给大家。”延姐告诉记者。
除夕当天,费叔和延姐受邀去了一位东营朋友家中过年,与朋友、家人一同贴窗花、包饺子、吃年夜饭,其乐融融的团圆氛围,让费叔和延姐在东营这片土地上体会到了别样的温暖。“我俩置办了新年挂件、红包还有干果零食等年货,朋友们也来家中帮我们一起布置。街两侧的红灯笼、商场里的喜庆氛围,都让我感受到了热闹喜庆的中国年!”费叔说,东营现在已经真正成了他的家。他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无论是过节还是日常生活,朋友都会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体会到了强烈的归属感,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也变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为了增进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费叔和延姐在东营市图书馆一楼咖啡厅为读者提供“咖啡与书”文化交流空间。1月27日,在准备了大半年后,“费叔之家”意大利餐厅正式试营业。“这一刻等了很久,有很多的期盼,欢迎‘回家’。”在短视频中,费叔配了这样一段文字,他认为“回家”这两个字最能代表他在中国生活的心境,也希望这家餐厅能带给中国朋友家一样的温暖。
本报通讯员 杨胜男 朱枫珍
2月3日,大年初六一大早,意大利人费德里科(以下简称“费叔”)在中国的家中,铺开大红的宣纸,挥笔写下“福”字以及“万事如意”“春风迎新岁”等春联,写好的“福”字和春联整齐地铺在桌面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从这些作品中展现出来。
2019年,费叔离开了自己生活了57年的意大利里米尼,与中国妻子董延(以下简称“延姐”)来到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生活的第6年,费叔对春节的印象已经从“遥远陌生”变为“温暖团圆”。
费叔一直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李小龙、中国功夫,还早早学会了使用筷子。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他现在更加相信,开放包容、充满人情味儿的中国,一定会认可、接纳他们。
“费叔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现在也算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了,他平时就会向好朋友曲老师学写毛笔字,年前我们把提前写好的春联带到咖啡厅,将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送给大家。”延姐告诉记者。
除夕当天,费叔和延姐受邀去了一位东营朋友家中过年,与朋友、家人一同贴窗花、包饺子、吃年夜饭,其乐融融的团圆氛围,让费叔和延姐在东营这片土地上体会到了别样的温暖。“我俩置办了新年挂件、红包还有干果零食等年货,朋友们也来家中帮我们一起布置。街两侧的红灯笼、商场里的喜庆氛围,都让我感受到了热闹喜庆的中国年!”费叔说,东营现在已经真正成了他的家。他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无论是过节还是日常生活,朋友都会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体会到了强烈的归属感,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也变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为了增进中意两国的文化交流,费叔和延姐在东营市图书馆一楼咖啡厅为读者提供“咖啡与书”文化交流空间。1月27日,在准备了大半年后,“费叔之家”意大利餐厅正式试营业。“这一刻等了很久,有很多的期盼,欢迎‘回家’。”在短视频中,费叔配了这样一段文字,他认为“回家”这两个字最能代表他在中国生活的心境,也希望这家餐厅能带给中国朋友家一样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