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2025-01-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媛
本报通讯员 肖玲玲
“通过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可以申请使用特制夹具和多种特殊刀具,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磐维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亮说,公司一款关键零部件属典型的薄壁零件,加工该零部件需使用特殊刀具,企业自行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而依托位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公共研发平台,在园区内就能完成加工,不用出去找加工工厂,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以成果育成转化为核心,不断提升孵化载体能级,在项目开发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储备等方面协作对接,全面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全区新获批25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级以上总数达到127家,实验室总量达到40家。与此同时,强化成果转化平台布局,形成了包含35家单位的中试基地建设储备库,建成并运营市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3个。
其中,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由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重点服务海洋仪器仪表、化学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等领域的企业。“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这些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创客群体研发过程‘缺项’很多,几乎需要全过程全体系的服务。”该平台负责人王会翔说,通过平台配备的50余台(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加工设备,他们可以满足科学仪器多个领域企业从产品研发到中试、工程化开发等各阶段制造服务需求,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问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企业创业成功率。聚焦提升自动进样器、高精密高压液相泵、高精密电磁进样阀等关键部件的性能,该平台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离子色谱核心零部件的二次开发服务。
据统计,依托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已成功孵化并转化多项优质科技成果,累计授权知识产权37项。2024年提供对外服务120余次,服务企业40余家。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青岛高新区不断加快海洋科技大市场建设,打造集成果发布、成果交易、供需对接、成果孵化、科技金融、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青岛好成果”、“卡位入链”等产研对接活动143场次,达成合作94项,衍生孵化企业50家,促成投融资超2亿元。
本报通讯员 肖玲玲
“通过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可以申请使用特制夹具和多种特殊刀具,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磐维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培亮说,公司一款关键零部件属典型的薄壁零件,加工该零部件需使用特殊刀具,企业自行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而依托位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公共研发平台,在园区内就能完成加工,不用出去找加工工厂,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以成果育成转化为核心,不断提升孵化载体能级,在项目开发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储备等方面协作对接,全面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全区新获批25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级以上总数达到127家,实验室总量达到40家。与此同时,强化成果转化平台布局,形成了包含35家单位的中试基地建设储备库,建成并运营市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3个。
其中,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由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重点服务海洋仪器仪表、化学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等领域的企业。“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这些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创客群体研发过程‘缺项’很多,几乎需要全过程全体系的服务。”该平台负责人王会翔说,通过平台配备的50余台(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加工设备,他们可以满足科学仪器多个领域企业从产品研发到中试、工程化开发等各阶段制造服务需求,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问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企业创业成功率。聚焦提升自动进样器、高精密高压液相泵、高精密电磁进样阀等关键部件的性能,该平台为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离子色谱核心零部件的二次开发服务。
据统计,依托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已成功孵化并转化多项优质科技成果,累计授权知识产权37项。2024年提供对外服务120余次,服务企业40余家。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青岛高新区不断加快海洋科技大市场建设,打造集成果发布、成果交易、供需对接、成果孵化、科技金融、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青岛好成果”、“卡位入链”等产研对接活动143场次,达成合作94项,衍生孵化企业50家,促成投融资超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