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把群众“关心事”办成幸福“暖心事”

2025-01-21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王荷云 杜晓莹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工作人员帮我在手机上提交了申请,操作流程简单快捷。证件办好后还直接邮寄到家,太贴心了!”日前,威海市民姜先生拿到线上办理的残疾人证后连连点赞。据了解,威海市着力推动助残事项融合办理,通过整合优化服务流程,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大幅压减,真正把群众“关心事”办成幸福“暖心事”。
  用实事暖民心,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1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2000多个村居集体“租金”同比增收1.1亿余元……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威海市纪委监委把为群众办实事贯穿集中整治全过程,推动各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从解决“一件事”出发,向办好“一类事”延伸,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去年以来,威海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市民、游客对城市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暑期旅游高峰,威海市级领导干部多次化身“游客”深入高铁站、景点等进行实地体验调研,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网约车接送进站较慢、部分景点停车难等问题。随着总面积6200平方米的网约车接送站通道正式启用、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旅游环境获得游客纷纷点赞。
  “民呼我应”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威海市坚持找“新问题”与办“老难题”相结合,创新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市直部门和区市班子成员参与的体验式“微调研”及包靠12345热线群众不满意工单机制;各级“体验官”通过开展微调研,领办帮办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小区消防通道非法占用、楼房漏雨维修难等一批“问题清单”变成了“暖心清单”。
  “以前要先挂号,再找医生开单缴费,来回跑好多趟。现在省事多了,心里暖暖的!”体验了“一站式”乳腺超声检查服务后,威海市民林女士很满意。不一样的体验源于威海市立医院发生的新变化——肿瘤、乳腺、儿童、眼科等8个特色医学中心建成使用,目前,在该中心内即可实现全流程诊疗服务,让患者既省时又省事。
  医疗问题事关民生大计,也是破解民生痛点难点的重要着力点。威海市开展医疗行为“规范检查、规范用药、规范收费”专项行动和“换位思考促提升”医疗服务体验式“微调研”活动,在全市推行“一码监管”,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目前已实现全市1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节省医保基金和个人自付费用742.5万元;扎实开展清廉医院建设,聚焦以案促改促治,环翠区纪委监委推动辖区医院健全药品器材招采及廉洁风险防控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小餐盘”承载“大民生”。聚焦长效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威海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推动家校监管、家长陪餐、学生评价等一系列守护“学生餐”措施落地落实。目前全市200余所中小学校园食堂实现自营,在全省首创“242道标准学生餐”基础上,依托教育数字服务平台新增食谱“智慧公开”和食堂“智能监管”模块,方便家长和主管部门随时查询和实时监管,有力推动中小学食堂饭菜质量提档升级。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威海市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中,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文件制度98个;聚力打造“智慧监管+智慧监督”模式,文登区建立村级事务阳光平台,设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廉情地图、阳光监督等8个板块,助力织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重点整治问题清单和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推动完成区域幼儿园学位扩增等集中整治实事项目48个,用心用情赢得百姓点赞,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 本报通讯员 王荷云 杜晓莹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工作人员帮我在手机上提交了申请,操作流程简单快捷。证件办好后还直接邮寄到家,太贴心了!”日前,威海市民姜先生拿到线上办理的残疾人证后连连点赞。据了解,威海市着力推动助残事项融合办理,通过整合优化服务流程,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大幅压减,真正把群众“关心事”办成幸福“暖心事”。
  用实事暖民心,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1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2000多个村居集体“租金”同比增收1.1亿余元……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威海市纪委监委把为群众办实事贯穿集中整治全过程,推动各部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从解决“一件事”出发,向办好“一类事”延伸,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去年以来,威海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市民、游客对城市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暑期旅游高峰,威海市级领导干部多次化身“游客”深入高铁站、景点等进行实地体验调研,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网约车接送进站较慢、部分景点停车难等问题。随着总面积6200平方米的网约车接送站通道正式启用、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旅游环境获得游客纷纷点赞。
  “民呼我应”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威海市坚持找“新问题”与办“老难题”相结合,创新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市直部门和区市班子成员参与的体验式“微调研”及包靠12345热线群众不满意工单机制;各级“体验官”通过开展微调研,领办帮办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小区消防通道非法占用、楼房漏雨维修难等一批“问题清单”变成了“暖心清单”。
  “以前要先挂号,再找医生开单缴费,来回跑好多趟。现在省事多了,心里暖暖的!”体验了“一站式”乳腺超声检查服务后,威海市民林女士很满意。不一样的体验源于威海市立医院发生的新变化——肿瘤、乳腺、儿童、眼科等8个特色医学中心建成使用,目前,在该中心内即可实现全流程诊疗服务,让患者既省时又省事。
  医疗问题事关民生大计,也是破解民生痛点难点的重要着力点。威海市开展医疗行为“规范检查、规范用药、规范收费”专项行动和“换位思考促提升”医疗服务体验式“微调研”活动,在全市推行“一码监管”,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目前已实现全市1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节省医保基金和个人自付费用742.5万元;扎实开展清廉医院建设,聚焦以案促改促治,环翠区纪委监委推动辖区医院健全药品器材招采及廉洁风险防控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小餐盘”承载“大民生”。聚焦长效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威海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推动家校监管、家长陪餐、学生评价等一系列守护“学生餐”措施落地落实。目前全市200余所中小学校园食堂实现自营,在全省首创“242道标准学生餐”基础上,依托教育数字服务平台新增食谱“智慧公开”和食堂“智能监管”模块,方便家长和主管部门随时查询和实时监管,有力推动中小学食堂饭菜质量提档升级。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威海市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中,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文件制度98个;聚力打造“智慧监管+智慧监督”模式,文登区建立村级事务阳光平台,设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廉情地图、阳光监督等8个板块,助力织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重点整治问题清单和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推动完成区域幼儿园学位扩增等集中整治实事项目48个,用心用情赢得百姓点赞,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