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依仁游艺 书写经典

——书法家张仲亭与尼山的翰墨缘

2025-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仲亭 1947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录孟子尽心章句》 张仲亭
  《礼记·乐记节录》 张仲亭
  《论语》册页局部 张仲亭
  巍巍尼山,矗立曲阜,历代文士,竞相朝拜。《史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自此,尼山成为一种文化思想的隽永象征。如今,尼山圣境驰名中外,殿堂高敞,人文荟萃,翰墨流光。
  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以其审美雅正观为指导,在艺术上长年深耕细研,以其雅正的书法意象为有效载体,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突出贡献,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他植根儒家经典,书迹广布,多处留刻,与尼山结下了异常深厚的翰墨之缘,是在尼山圣境留存书迹最多的一位当代书法家。
  张仲亭先生共有30余件大幅作品先后陈列于尼山圣境大学堂的“仁厅”和“礼乐堂”等处,构成一道蔚为大观、丰富多彩的风景线。2018年9月26日,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圣境开幕。当与会嘉宾走进大学堂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仁厅两侧的20根金丝楠木大抱柱上的阳文镌刻书法,这是由张仲亭先生创作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共有109处谈到“仁”,张仲亭先生抄录了其中的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子的哲言通过张仲亭先生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张仲亭先生的作品在尼山圣境大学堂还有很多精彩呈现,如礼乐厅悬挂的行楷书《礼记》选录作品,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拍照背景。
  尼山圣境中轴线上重要建筑——而立门,由三十根立柱支撑而起,寓意三十而立的人生,是遵循礼法还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样式。张仲亭先生通过仔细查询历史记载和考察文物,认真手书了而立门两侧的对联,对联与讲究对称、均齐、庄严的而立门相映互衬,美美与共。
  2017年尼山书院酒店重新修葺圣母泉,张仲亭先生又负责了《圣母泉记》碑刻的书丹工作。2020年7月他再次受邀为尼山圣境中轴前沿观水台石阙创作书法作品,书写《论语》《荀子》《孟子》《庄子》《韩诗外传》等经典中与水相关的名句佳言,刻成四座照壁。整个石阙门气势雄伟,书法石刻金字装点,彰显孔孟儒家文化之辉煌,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书法作品优良的背后,是张仲亭先生能够以仁存心,于艺术上精益求精,笔笔精到,字字神采,可谓“依仁游艺”。漫步徜徉在圣境,多处可赏先生字。广大观众从其入驻尼山的30余件作品中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中华书法的无穷魅力。
  张仲亭先生以书载道,让书家、书法和传统文化三位一体,互为表里,在领受文化经典之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欣赏到其书法艺术的雅正、内美、丰盈、卓然。他研发经典,进而以其书法为国学添翼,谱写时代新篇,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书法将何去何从?是孤芳自赏还是介入时代、介入公共领域?张仲亭先生的书法创作堪称艺术典范,不仅具代表性且充满榜样力量,他不仅在艺术上不懈追求真正的美学价值,还积极承担起回馈社会的责任,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与担当。(上官爵文)
  巍巍尼山,矗立曲阜,历代文士,竞相朝拜。《史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自此,尼山成为一种文化思想的隽永象征。如今,尼山圣境驰名中外,殿堂高敞,人文荟萃,翰墨流光。
  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以其审美雅正观为指导,在艺术上长年深耕细研,以其雅正的书法意象为有效载体,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突出贡献,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他植根儒家经典,书迹广布,多处留刻,与尼山结下了异常深厚的翰墨之缘,是在尼山圣境留存书迹最多的一位当代书法家。
  张仲亭先生共有30余件大幅作品先后陈列于尼山圣境大学堂的“仁厅”和“礼乐堂”等处,构成一道蔚为大观、丰富多彩的风景线。2018年9月26日,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圣境开幕。当与会嘉宾走进大学堂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仁厅两侧的20根金丝楠木大抱柱上的阳文镌刻书法,这是由张仲亭先生创作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共有109处谈到“仁”,张仲亭先生抄录了其中的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子的哲言通过张仲亭先生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张仲亭先生的作品在尼山圣境大学堂还有很多精彩呈现,如礼乐厅悬挂的行楷书《礼记》选录作品,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拍照背景。
  尼山圣境中轴线上重要建筑——而立门,由三十根立柱支撑而起,寓意三十而立的人生,是遵循礼法还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样式。张仲亭先生通过仔细查询历史记载和考察文物,认真手书了而立门两侧的对联,对联与讲究对称、均齐、庄严的而立门相映互衬,美美与共。
  2017年尼山书院酒店重新修葺圣母泉,张仲亭先生又负责了《圣母泉记》碑刻的书丹工作。2020年7月他再次受邀为尼山圣境中轴前沿观水台石阙创作书法作品,书写《论语》《荀子》《孟子》《庄子》《韩诗外传》等经典中与水相关的名句佳言,刻成四座照壁。整个石阙门气势雄伟,书法石刻金字装点,彰显孔孟儒家文化之辉煌,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书法作品优良的背后,是张仲亭先生能够以仁存心,于艺术上精益求精,笔笔精到,字字神采,可谓“依仁游艺”。漫步徜徉在圣境,多处可赏先生字。广大观众从其入驻尼山的30余件作品中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中华书法的无穷魅力。
  张仲亭先生以书载道,让书家、书法和传统文化三位一体,互为表里,在领受文化经典之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欣赏到其书法艺术的雅正、内美、丰盈、卓然。他研发经典,进而以其书法为国学添翼,谱写时代新篇,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书法将何去何从?是孤芳自赏还是介入时代、介入公共领域?张仲亭先生的书法创作堪称艺术典范,不仅具代表性且充满榜样力量,他不仅在艺术上不懈追求真正的美学价值,还积极承担起回馈社会的责任,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与担当。(上官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