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施济泰同城化、钢城新泰一体化
泰安推动同城化合作
2025-01-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报道
本报泰安讯 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泰安将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入济南都市圈。加速济泰同城化、钢城新泰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合作。
这意味着泰安市大力推动城市合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将再次加速。
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城市之间的合作则给这个发动机加装了新引擎。近年来,城市竞争已从之前的城与城的比较转化为城市群、都市圈的竞争。
前不久获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一小时通勤圈为核心构建济南都市圈,重点推进与泰安、淄博、德州的同城化发展,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保、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完善区域一体化与协调互动机制,进一步提升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水平。
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省会经济圈首个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区域战略。方案确定了先行区建设69项重点任务,探索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2021年印发实施的《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则最早提出了济泰同城化的概念和实施路径,提出要打造“泰安—济南—德州”发展枢轴,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
《规划》明确提出,省会经济圈将构建“一心两圈层、一带两枢轴”发展格局。“两圈层”,即内核圈层和联动圈层。以济南为中心,率先推进济淄、济泰同城化,构筑以服务业和人口集聚区为内核和中枢,制造业集聚区、生态旅游区和物流基地为外围支撑,形成引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核心区。“一带”,即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带。可见,泰安属于“内核圈层”。
“两枢轴”,即“泰安—济南—德州”发展枢轴和“淄博—济南—聊城”发展枢轴。依托京沪高铁、京台高速、G104线等交通走廊,打造南北向“泰安—济南—德州”发展枢轴。支持泰安对接济南“南美”战略,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和绿色生态之城。
《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济泰同城化,协同保护泰山区域、黄河流域、大汶河流域,一体促进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五个济南”与泰安建设“五个名地”全方位对接。强化毗邻县(市、区)合作,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发展新模式。支持泰安新泰—济南钢城等探索跨市域毗邻县(市、区)一体化发展路径,支持新泰建设连接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泰安对接的是济南“南美”战略,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这是济泰一体化的发力点。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黄潇婷教授认为,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将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则透露:“目前济泰之间已经有了高铁、高速公路,未来还将规划建设一条高速磁悬浮实验专线,因此两地协同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报泰安讯 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泰安将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入济南都市圈。加速济泰同城化、钢城新泰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合作。
这意味着泰安市大力推动城市合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将再次加速。
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城市之间的合作则给这个发动机加装了新引擎。近年来,城市竞争已从之前的城与城的比较转化为城市群、都市圈的竞争。
前不久获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一小时通勤圈为核心构建济南都市圈,重点推进与泰安、淄博、德州的同城化发展,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保、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完善区域一体化与协调互动机制,进一步提升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水平。
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省会经济圈首个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区域战略。方案确定了先行区建设69项重点任务,探索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2021年印发实施的《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则最早提出了济泰同城化的概念和实施路径,提出要打造“泰安—济南—德州”发展枢轴,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
《规划》明确提出,省会经济圈将构建“一心两圈层、一带两枢轴”发展格局。“两圈层”,即内核圈层和联动圈层。以济南为中心,率先推进济淄、济泰同城化,构筑以服务业和人口集聚区为内核和中枢,制造业集聚区、生态旅游区和物流基地为外围支撑,形成引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核心区。“一带”,即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带。可见,泰安属于“内核圈层”。
“两枢轴”,即“泰安—济南—德州”发展枢轴和“淄博—济南—聊城”发展枢轴。依托京沪高铁、京台高速、G104线等交通走廊,打造南北向“泰安—济南—德州”发展枢轴。支持泰安对接济南“南美”战略,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和绿色生态之城。
《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济泰同城化,协同保护泰山区域、黄河流域、大汶河流域,一体促进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五个济南”与泰安建设“五个名地”全方位对接。强化毗邻县(市、区)合作,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发展新模式。支持泰安新泰—济南钢城等探索跨市域毗邻县(市、区)一体化发展路径,支持新泰建设连接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泰安对接的是济南“南美”战略,共建“大美泰山”生态文化共同体,这是济泰一体化的发力点。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黄潇婷教授认为,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将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济南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则透露:“目前济泰之间已经有了高铁、高速公路,未来还将规划建设一条高速磁悬浮实验专线,因此两地协同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