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货轮
装载“山东好品”驶往地中海
2025-01-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媛 报道
本报青岛1月1日讯 今天下午1点,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2025首发货轮“达飞伊瓜苏”驶离山东港口青岛港,前往地中海沿岸国家。
“‘达飞伊瓜苏’轮船长366米,载箱量1.5万标箱。本次在青岛港装卸10200标箱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日用品、橡胶制品等。”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值班副经理张彦介绍,青岛港从泊位安排、堆场布局、岸桥密度、人员机械配置等方面提供保障,使得该轮完船时间比计划提前了2小时,获得了船方、货主的好评。
近年来,青岛港持续强化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发挥航线补贴等政策优势,外贸航线增速领先全国同行业,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稳居东北亚首位,海铁联运量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
除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也紧扣主业发力: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累计刷新生产纪录180余次;烟台港汽车滚装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件杂货航线覆盖全球,中非班轮业务量稳居中国对非贸易第一港;渤海湾港培育件杂货航线4条,新开发物流新通道超40条。
据统计,2024年,山东港口集团共开通包含258条外贸航线在内的357条航线,跨越海洋,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布局建设51个内陆港、开通101条班列线,打通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海铁联运箱量连年保持15%以上增幅、突破360万标箱,初步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山东港口集团正在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集成金融、贸易、物流、航运、海外等新兴业务功能,提供个性化的“港口+”、“+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加快建设全球生活资料集散中心,行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本报青岛1月1日讯 今天下午1点,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2025首发货轮“达飞伊瓜苏”驶离山东港口青岛港,前往地中海沿岸国家。
“‘达飞伊瓜苏’轮船长366米,载箱量1.5万标箱。本次在青岛港装卸10200标箱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日用品、橡胶制品等。”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值班副经理张彦介绍,青岛港从泊位安排、堆场布局、岸桥密度、人员机械配置等方面提供保障,使得该轮完船时间比计划提前了2小时,获得了船方、货主的好评。
近年来,青岛港持续强化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发挥航线补贴等政策优势,外贸航线增速领先全国同行业,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稳居东北亚首位,海铁联运量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
除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也紧扣主业发力: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市场占有率稳中有升,累计刷新生产纪录180余次;烟台港汽车滚装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件杂货航线覆盖全球,中非班轮业务量稳居中国对非贸易第一港;渤海湾港培育件杂货航线4条,新开发物流新通道超40条。
据统计,2024年,山东港口集团共开通包含258条外贸航线在内的357条航线,跨越海洋,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布局建设51个内陆港、开通101条班列线,打通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海铁联运箱量连年保持15%以上增幅、突破360万标箱,初步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山东港口集团正在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集成金融、贸易、物流、航运、海外等新兴业务功能,提供个性化的“港口+”、“+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方案,加快建设全球生活资料集散中心,行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