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百姓家门口“好就医”、“就好医”

一间村卫生室“涨粉”的背后

2024-12-30 作者: 黄鑫 张焕辰 来源: 大众日报
  我的2024年是在姜韩社区卫生室度过的。卫生室改造提升之后,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对卫生室的信任程度也更高了。现在卫生室里的药都是零差价销售的集采药,价格很低,特别是慢性病药,我们卫生室也开展了中医特色疗法,帮助居民们好好调理身体。2025年,我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精湛医术守护乡里乡亲的健康。
  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姜韩社区卫生室。 (□记者 张焕辰 报道)
  □ 本报记者 黄 鑫 张焕辰
  本报通讯员 曹恒凤

  12月23日早9点30分,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姜韩社区卫生室的中医理疗室迎来了一波“热敏灸小高峰”。室内艾草香浓,6个床位全满,姜韩社区卫生室站长李建利正熟练地操作各个仪器,让居民们享受博兴特色“热敏灸”治疗。
  “自从改造提升后,来卫生室看病就医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周边村的居民也会过来,平均每月就诊人数增加了200多。”李建利说。
  是什么样的改造提升,让小小的村卫生室短时间内迅速“涨粉”?
  在李建利的记忆中,曾经的湖滨镇姜韩社区卫生室是一座“30多岁”的平房,“没有什么先进设备,只能满足居民的日常诊疗。”李建利说。几年前,因附近小学迁址,上级部门协调把学校一楼倒腾出来作为卫生室新址。“换了环境,有了空间,条件好了,人也多了。”李建利说。
  今年,山东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博兴县投资1000余万元,强化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目前,博兴县46处薄弱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已经基本完成,打造“亮点”示范卫生室24处。姜韩社区卫生室也在今年的提质提效行动中改头换面,成为周边群众问医求药的首选。
  走进姜韩社区卫生室,各种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可螺旋调节冷热的温灸盒、可替换药片装置的全身穴位灸仪器,传统的艾灸小木盒被换成了现代化“热敏灸”理疗工具。“我是中医专业出身,来到这里之后跟县里申请了电针仪等先进设备,很受周边居民欢迎。”李建利说。
  改造提升后,智慧诊疗成了李建利的行医“关键词”之一。
  66岁的张大爷最近一直胃疼。远程心电设备引进的第一天,他就受邀免费试机。“没想到,心电图一做,做出问题来了。”片子传到博兴县人民医院,医院的反馈结果显示:病人存在严重心梗隐患,需马上就医。附近居民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争着来做心电图。“心电一张网”的签约运行,让疾病的县级诊断、早诊早治成为可能。
  改造更换的工具设备中,一个写着“智慧家医健康管理随访箱”的蓝色手提箱是李建利的“老伙计”。“体重秤、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远程摄像设备……这个箱子里都是我随访时会带的东西。”李建利一边往外拿,一边向记者介绍。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姜韩社区卫生室逐渐配齐了与功能定位匹配的康复理疗设备、智慧随访设备、诊查床、可起背观察床、三人位输液椅、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和血液分析仪等,成了远近闻名的“智慧卫生室”。
  李建利介绍,由于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姜韩村里留守老人们普遍受慢病、疼痛等困扰,上门查体随访对当地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工程”。“随访后得到的数据,我们会实时上传,实时连线,利用电脑进行线上居民健康管理。在智慧设施帮助下,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他说。
  患者多了,需求高了,光有设备支撑还不够,得会用才行。目前姜韩社区卫生室共有两名工作人员,除了李建利,还有他的妻子护士出身的闫英。平时,闫英会定期参加“热敏灸”技术培训。“来做理疗的患者多了之后,我也能用专业技术打打下手。”她说。
  和闫英相同,李建利也始终奔走在学习的路上。今年6月,李建利特意去潍坊市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专家的线下授课,“从常见慢病诊疗知识到专家用药经验,课堂内容‘干货’满满。”李建利说,听了几次线下授课,他的技术越来越好,得到的“点赞”也越来越多。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之后,县里对乡村医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渠道大大拓宽了。”李建利说。他加了好几个技术交流群,可以随时在群里和专家联系,获得专家的一对一业务指导。
  “现在的中医理疗室和中医阁相距太远,我已经向县里提交了申请,想重新调整一下房间位置,让患者看病就医更便捷。”他一边说,一边环顾四周。对这个小小的卫生室,他有了新的期盼。
  □ 本报记者 黄 鑫 张焕辰
  本报通讯员 曹恒凤

  12月23日早9点30分,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姜韩社区卫生室的中医理疗室迎来了一波“热敏灸小高峰”。室内艾草香浓,6个床位全满,姜韩社区卫生室站长李建利正熟练地操作各个仪器,让居民们享受博兴特色“热敏灸”治疗。
  “自从改造提升后,来卫生室看病就医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周边村的居民也会过来,平均每月就诊人数增加了200多。”李建利说。
  是什么样的改造提升,让小小的村卫生室短时间内迅速“涨粉”?
  在李建利的记忆中,曾经的湖滨镇姜韩社区卫生室是一座“30多岁”的平房,“没有什么先进设备,只能满足居民的日常诊疗。”李建利说。几年前,因附近小学迁址,上级部门协调把学校一楼倒腾出来作为卫生室新址。“换了环境,有了空间,条件好了,人也多了。”李建利说。
  今年,山东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博兴县投资1000余万元,强化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目前,博兴县46处薄弱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已经基本完成,打造“亮点”示范卫生室24处。姜韩社区卫生室也在今年的提质提效行动中改头换面,成为周边群众问医求药的首选。
  走进姜韩社区卫生室,各种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可螺旋调节冷热的温灸盒、可替换药片装置的全身穴位灸仪器,传统的艾灸小木盒被换成了现代化“热敏灸”理疗工具。“我是中医专业出身,来到这里之后跟县里申请了电针仪等先进设备,很受周边居民欢迎。”李建利说。
  改造提升后,智慧诊疗成了李建利的行医“关键词”之一。
  66岁的张大爷最近一直胃疼。远程心电设备引进的第一天,他就受邀免费试机。“没想到,心电图一做,做出问题来了。”片子传到博兴县人民医院,医院的反馈结果显示:病人存在严重心梗隐患,需马上就医。附近居民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争着来做心电图。“心电一张网”的签约运行,让疾病的县级诊断、早诊早治成为可能。
  改造更换的工具设备中,一个写着“智慧家医健康管理随访箱”的蓝色手提箱是李建利的“老伙计”。“体重秤、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远程摄像设备……这个箱子里都是我随访时会带的东西。”李建利一边往外拿,一边向记者介绍。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姜韩社区卫生室逐渐配齐了与功能定位匹配的康复理疗设备、智慧随访设备、诊查床、可起背观察床、三人位输液椅、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和血液分析仪等,成了远近闻名的“智慧卫生室”。
  李建利介绍,由于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姜韩村里留守老人们普遍受慢病、疼痛等困扰,上门查体随访对当地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工程”。“随访后得到的数据,我们会实时上传,实时连线,利用电脑进行线上居民健康管理。在智慧设施帮助下,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他说。
  患者多了,需求高了,光有设备支撑还不够,得会用才行。目前姜韩社区卫生室共有两名工作人员,除了李建利,还有他的妻子护士出身的闫英。平时,闫英会定期参加“热敏灸”技术培训。“来做理疗的患者多了之后,我也能用专业技术打打下手。”她说。
  和闫英相同,李建利也始终奔走在学习的路上。今年6月,李建利特意去潍坊市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专家的线下授课,“从常见慢病诊疗知识到专家用药经验,课堂内容‘干货’满满。”李建利说,听了几次线下授课,他的技术越来越好,得到的“点赞”也越来越多。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之后,县里对乡村医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渠道大大拓宽了。”李建利说。他加了好几个技术交流群,可以随时在群里和专家联系,获得专家的一对一业务指导。
  “现在的中医理疗室和中医阁相距太远,我已经向县里提交了申请,想重新调整一下房间位置,让患者看病就医更便捷。”他一边说,一边环顾四周。对这个小小的卫生室,他有了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