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兰陵县向城镇南陈庄村

“后进村”挂上“前进挡”

2024-1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志斌
  
  南陈庄村位于兰陵县向城镇北,长期以来班子基础薄弱、集体增收困难,今年被列为临沂市“后进班子”百村攻坚村。为了摘掉“后进帽子”,向城镇党委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在市、县两级的帮扶指导及多方努力下,南陈庄逐渐褪去“班子软、集体穷、矛盾多”的旧面貌。
支部来了个年轻人
  “年轻人就是有干劲!因为班子缺职,很多工作力不从心,这回新选配的副书记协助我抓工作很起劲。”南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中厚说。
  陈星原来是村里的无职党员,平时主要在县城务工。近几年,他作为年轻党员,有担当、肯奉献,在村庄大小工作中经常出工出力。今年3月,在村内党员的一致认可下,33岁的陈星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班子配齐配强后,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同做一件事”活动,发动党员修建了“同心碾”“连心渠”,并在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帮扶下,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新修主干道、生产路15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整治后进村,就要先从班子入手。我们今年通过开展‘头雁’队伍提升行动,使一大批思路活、干劲足的年轻人顶了上来,很多村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向城镇党委书记钱成广说。
农资超市营业了
  这几天,南陈庄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村里的农资超市开业了。开业当天,超市内人头攒动、生意红火,从种子、化肥到农药、农具,各种农资产品应有尽有,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选购。
  “以前买肥料都是从零售商那里拿货,价格高不说,质量还参差不齐。现在村里有了农资超市,价格很实惠,质量有保障,我们买着放心。”正在选购农资的村民陈桂全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南陈庄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承包费,因缺少产业项目,连带着整个村都发展滞后。今年村党支部通过盘活党群服务中心旧址,建设了农资超市,并通过对外租赁、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经营,目前已为集体增收6万多元。
  “建农资超市这个‘金点子’是帮包后进村的县政协主席刘志军提出来的,这个村有近三分之二的村民种植蔬菜,农资需求量大,我们的超市现在可以供应周边十多个村,东西根本不愁卖。”驻村“第一书记”吴兴泰说。
学风带动好村风
  走进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墙上的“博士榜”。“我们家弟兄9人,光我们这一门就出了4个博士。”说起家里的博士,村民陈中彦脸上写满了骄傲。
  小小村庄,人才济济。只要孩子想读书,倾尽全力也要支持,村里逐步兴起了“不比金、不比银,就比家里出能人”的好风气。据了解,南陈庄村目前已走出20名博士、40名硕士、100多名本科生。
  为了传承良好学风,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摸排、统计信息,专门制作了“博士榜”“硕士榜”“学士风采墙”,“博士村”也成为南陈庄村的新名片。
  刘志军说:“深挖学风、带动民风是我们整治后进村的关键一招。经过一年的努力,南陈庄村不仅班子强了、收入多了,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好,各项工作都呈现向上向好态势,真的是后进村挂上了前进挡。”
  □李志斌
  
  南陈庄村位于兰陵县向城镇北,长期以来班子基础薄弱、集体增收困难,今年被列为临沂市“后进班子”百村攻坚村。为了摘掉“后进帽子”,向城镇党委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在市、县两级的帮扶指导及多方努力下,南陈庄逐渐褪去“班子软、集体穷、矛盾多”的旧面貌。
支部来了个年轻人
  “年轻人就是有干劲!因为班子缺职,很多工作力不从心,这回新选配的副书记协助我抓工作很起劲。”南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中厚说。
  陈星原来是村里的无职党员,平时主要在县城务工。近几年,他作为年轻党员,有担当、肯奉献,在村庄大小工作中经常出工出力。今年3月,在村内党员的一致认可下,33岁的陈星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班子配齐配强后,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同做一件事”活动,发动党员修建了“同心碾”“连心渠”,并在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帮扶下,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新修主干道、生产路1500多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整治后进村,就要先从班子入手。我们今年通过开展‘头雁’队伍提升行动,使一大批思路活、干劲足的年轻人顶了上来,很多村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向城镇党委书记钱成广说。
农资超市营业了
  这几天,南陈庄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村里的农资超市开业了。开业当天,超市内人头攒动、生意红火,从种子、化肥到农药、农具,各种农资产品应有尽有,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选购。
  “以前买肥料都是从零售商那里拿货,价格高不说,质量还参差不齐。现在村里有了农资超市,价格很实惠,质量有保障,我们买着放心。”正在选购农资的村民陈桂全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南陈庄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承包费,因缺少产业项目,连带着整个村都发展滞后。今年村党支部通过盘活党群服务中心旧址,建设了农资超市,并通过对外租赁、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经营,目前已为集体增收6万多元。
  “建农资超市这个‘金点子’是帮包后进村的县政协主席刘志军提出来的,这个村有近三分之二的村民种植蔬菜,农资需求量大,我们的超市现在可以供应周边十多个村,东西根本不愁卖。”驻村“第一书记”吴兴泰说。
学风带动好村风
  走进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墙上的“博士榜”。“我们家弟兄9人,光我们这一门就出了4个博士。”说起家里的博士,村民陈中彦脸上写满了骄傲。
  小小村庄,人才济济。只要孩子想读书,倾尽全力也要支持,村里逐步兴起了“不比金、不比银,就比家里出能人”的好风气。据了解,南陈庄村目前已走出20名博士、40名硕士、100多名本科生。
  为了传承良好学风,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摸排、统计信息,专门制作了“博士榜”“硕士榜”“学士风采墙”,“博士村”也成为南陈庄村的新名片。
  刘志军说:“深挖学风、带动民风是我们整治后进村的关键一招。经过一年的努力,南陈庄村不仅班子强了、收入多了,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好,各项工作都呈现向上向好态势,真的是后进村挂上了前进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