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多元平台
让青春在这里灿烂绽放
2024-12-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通讯员 王国章 报道
2024年胜利油田新入职员工报到现场。
|
□ 本报记者 杨 珂
本报通讯员 于 佳 王 迪
尹永华 陈军光
00后小伙儿武瑞涛作为胜利油田鲁胜公司未动用项目组一员,目前负责新井方案设计。三年前,他还是一名初来乍到的“新人”,而今的他已成长为岗位技术骨干。
两个月前,家住河北省的武瑞涛父母,应鲁胜公司邀请来到胜利油田。踏入这片土地,他们不仅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感到震撼,更为儿子的成长和蜕变感到惊喜。
武瑞涛的转变是胜利油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缩影。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多年来,胜利油田着力打造中国石化油气能源领域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助力高校毕业生在这里成长成才。
人才“引得优”
武瑞涛与胜利油田结缘,源于一场宣讲会。那是2020年秋天,临近毕业的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招聘宣讲会。几经思考,选择来到“胜利”。
多年来,胜利油田抓实校企合作,强化宣讲推介,每年组织优秀毕业生代表赴全国高校举办招聘宣讲会,与学弟学妹们畅谈个人成长收获和体会,就工作环境、人才待遇和成长通道等普遍关注问题进行交流。
去年以来,油田领导更是亲自参与招聘宣讲,组织高层次专家一同走进校园,让宣讲推介成为高校毕业生认识“胜利”、了解“胜利”的重要平台。
随着油田进入转型发展快车道,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胜利油田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产业布局,突出主业、兼顾专业,着眼新能源、CCUS等新兴产业,有序补充氢能、风电、光伏、地热等领域人才,坚持人才布局与产业发展联动。
2022年入职的张长青,被分配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后,一直从事高青区域CCUS项目建设,参与完成《胜利油田CCUS操作规范》《胜利油田业务手册》策划编写工作,为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发挥了作用。在他看来,很幸运能够在胜利油田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胜利油田还坚持严格引才标准条件,抽调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建专业面试团队,开展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估,提升精准引才质量。2020年以来,引进毕业生2843人,其中硕士毕业生占比55%,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65%,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的跨越。
人才“育得精”
和武瑞涛一样,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郭润华,身上也有了越来越多“油味”。
两年前来到胜利油田时,郭润华被分配到勘探开发研究院准格尔盆地勘探研究三室。还没进入角色,他就被安排到生产单位先对各岗位熟悉了一遍,紧接着又在院里历练了一遍,最后才回到研究室参与项目研究。
为了培育好这棵“地质新苗”,单位还给他配备了成长和专业技能“双导师”,让小郭在思想和专业技能上得到双向指导。
像勘探开发研究院这样为郭润华们量身打造的培养计划,正是胜利油田精准育才的策略之一。
上好实践这堂课,是毕业生培养必不可少的一环。胜利油田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新员工成长历练的“主战场”,在育苗蹲苗期,用足用好各专业领域培养基地,提升勘探开发、钻测录井等综合素能;在拔节孕穗期,突出补短板、强复合、育专长;在抽穗成熟期,依托高层次实验、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效率成果转化“三大平台”,为成熟优秀的毕业生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一大批优秀青年在这个舞台上成长起来。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的李江博,研制出自动化探通径装置,为单位创效165万元。临盘采油厂的樊祥刚,带领团队提升老区效益,累计增油860吨,增加效益140万元。
2020年以来,887名入职高校毕业生走上基层班站长、“三室一中心”经理等重要岗位,15人已经走上基层副职、主管师岗位。
油田还坚持面向勘探开发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能源转型新需求,依托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平台载体,锻炼、培养、储备基础研究人才,促进形成高校毕业生、青年科技人才、科技专家、领军人才有序接替。
正是通过这一培养,郭润华不仅快速融入团队,还通过自身所学帮助团队攻克多项研究难题。
人才“留得住”
枣子成熟的季节,在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工作的赵靓泽,选择了留下来。
法律专业毕业的赵靓泽,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和石油“打交道”。刚到这里时,空旷的野外和施工现场,跟曾经幻想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强烈反差,她心中一片迷茫。彼时,和她心情一样青涩的,还有院里的一棵枣树。
很快,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管理区领导带来生活物资和关怀慰问,帮助大家排忧解难;定期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安排导师谈心谈话,因人施策帮助年轻人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注、精神上鼓舞,这让小赵看到希望,也让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面对95后、00后新入职毕业生,胜利油田党委深知,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也正因为年轻,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焦虑迷茫和思想波动,需要用客观、公正、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成长最关键时期给予指引和帮助。
多年来,油田在关怀、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改进和用力,面向青年人才搭建各类创新创效平台,让实干者实惠,让出力者出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不仅当好“引路人”,还做好毕业生的“知心人”,增强青年人对油田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
同样被“看到”的,还有在孤东采油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刘倩。
几个月前,孤东采油厂给厂里的两栋员工公寓楼重新进行了装修。“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住在自己设计的公寓楼里,也更爱这个小窝。”每当有人来参观,刘倩都会非常激动的介绍着每一个主题背后的理念,言语中掩盖不住满满的骄傲。
孤东采油厂充分征集年轻人的意见和建议,从公寓楼装修风格到家具选配,多次组织开会征求大家的意愿和选择。更让刘倩没想到的是,她还参与了公寓楼的文化墙设计。
他们打破“论资排辈”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用当其时”“开放包容”的理念,大胆培养和启用青年人参与采油厂发展,共同为工作出谋划策。因为看到了“受重视”的自己,如今的刘倩,已经没有了当初站在偏远油区时的犹豫,她想在这里好好干一番事业。
参观完鲁胜公司返程的那天,武瑞涛父母一直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对儿子说:“好好干,把你交给‘胜利’我们放心。”
本报通讯员 于 佳 王 迪
尹永华 陈军光
00后小伙儿武瑞涛作为胜利油田鲁胜公司未动用项目组一员,目前负责新井方案设计。三年前,他还是一名初来乍到的“新人”,而今的他已成长为岗位技术骨干。
两个月前,家住河北省的武瑞涛父母,应鲁胜公司邀请来到胜利油田。踏入这片土地,他们不仅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感到震撼,更为儿子的成长和蜕变感到惊喜。
武瑞涛的转变是胜利油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缩影。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多年来,胜利油田着力打造中国石化油气能源领域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助力高校毕业生在这里成长成才。
人才“引得优”
武瑞涛与胜利油田结缘,源于一场宣讲会。那是2020年秋天,临近毕业的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招聘宣讲会。几经思考,选择来到“胜利”。
多年来,胜利油田抓实校企合作,强化宣讲推介,每年组织优秀毕业生代表赴全国高校举办招聘宣讲会,与学弟学妹们畅谈个人成长收获和体会,就工作环境、人才待遇和成长通道等普遍关注问题进行交流。
去年以来,油田领导更是亲自参与招聘宣讲,组织高层次专家一同走进校园,让宣讲推介成为高校毕业生认识“胜利”、了解“胜利”的重要平台。
随着油田进入转型发展快车道,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胜利油田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产业布局,突出主业、兼顾专业,着眼新能源、CCUS等新兴产业,有序补充氢能、风电、光伏、地热等领域人才,坚持人才布局与产业发展联动。
2022年入职的张长青,被分配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后,一直从事高青区域CCUS项目建设,参与完成《胜利油田CCUS操作规范》《胜利油田业务手册》策划编写工作,为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发挥了作用。在他看来,很幸运能够在胜利油田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胜利油田还坚持严格引才标准条件,抽调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建专业面试团队,开展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估,提升精准引才质量。2020年以来,引进毕业生2843人,其中硕士毕业生占比55%,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65%,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的跨越。
人才“育得精”
和武瑞涛一样,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郭润华,身上也有了越来越多“油味”。
两年前来到胜利油田时,郭润华被分配到勘探开发研究院准格尔盆地勘探研究三室。还没进入角色,他就被安排到生产单位先对各岗位熟悉了一遍,紧接着又在院里历练了一遍,最后才回到研究室参与项目研究。
为了培育好这棵“地质新苗”,单位还给他配备了成长和专业技能“双导师”,让小郭在思想和专业技能上得到双向指导。
像勘探开发研究院这样为郭润华们量身打造的培养计划,正是胜利油田精准育才的策略之一。
上好实践这堂课,是毕业生培养必不可少的一环。胜利油田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新员工成长历练的“主战场”,在育苗蹲苗期,用足用好各专业领域培养基地,提升勘探开发、钻测录井等综合素能;在拔节孕穗期,突出补短板、强复合、育专长;在抽穗成熟期,依托高层次实验、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效率成果转化“三大平台”,为成熟优秀的毕业生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
一大批优秀青年在这个舞台上成长起来。油气井下作业中心的李江博,研制出自动化探通径装置,为单位创效165万元。临盘采油厂的樊祥刚,带领团队提升老区效益,累计增油860吨,增加效益140万元。
2020年以来,887名入职高校毕业生走上基层班站长、“三室一中心”经理等重要岗位,15人已经走上基层副职、主管师岗位。
油田还坚持面向勘探开发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能源转型新需求,依托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平台载体,锻炼、培养、储备基础研究人才,促进形成高校毕业生、青年科技人才、科技专家、领军人才有序接替。
正是通过这一培养,郭润华不仅快速融入团队,还通过自身所学帮助团队攻克多项研究难题。
人才“留得住”
枣子成熟的季节,在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工作的赵靓泽,选择了留下来。
法律专业毕业的赵靓泽,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和石油“打交道”。刚到这里时,空旷的野外和施工现场,跟曾经幻想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强烈反差,她心中一片迷茫。彼时,和她心情一样青涩的,还有院里的一棵枣树。
很快,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管理区领导带来生活物资和关怀慰问,帮助大家排忧解难;定期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安排导师谈心谈话,因人施策帮助年轻人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注、精神上鼓舞,这让小赵看到希望,也让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面对95后、00后新入职毕业生,胜利油田党委深知,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也正因为年轻,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焦虑迷茫和思想波动,需要用客观、公正、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成长最关键时期给予指引和帮助。
多年来,油田在关怀、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改进和用力,面向青年人才搭建各类创新创效平台,让实干者实惠,让出力者出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不仅当好“引路人”,还做好毕业生的“知心人”,增强青年人对油田的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
同样被“看到”的,还有在孤东采油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刘倩。
几个月前,孤东采油厂给厂里的两栋员工公寓楼重新进行了装修。“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住在自己设计的公寓楼里,也更爱这个小窝。”每当有人来参观,刘倩都会非常激动的介绍着每一个主题背后的理念,言语中掩盖不住满满的骄傲。
孤东采油厂充分征集年轻人的意见和建议,从公寓楼装修风格到家具选配,多次组织开会征求大家的意愿和选择。更让刘倩没想到的是,她还参与了公寓楼的文化墙设计。
他们打破“论资排辈”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用当其时”“开放包容”的理念,大胆培养和启用青年人参与采油厂发展,共同为工作出谋划策。因为看到了“受重视”的自己,如今的刘倩,已经没有了当初站在偏远油区时的犹豫,她想在这里好好干一番事业。
参观完鲁胜公司返程的那天,武瑞涛父母一直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对儿子说:“好好干,把你交给‘胜利’我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