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在“绿电”现场,能源转型迈向新纪元
2024-12-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童
今年是山东先行先试,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的第一年,也是山东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这一年里,山东先后实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和超过煤电装机两件“大事”。一年来,从政策会议推动、产业技术落地到日常运维调度,我见证了山东能源发展背后的多方努力,和更加澎湃的“绿能”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带来的新发展、新机遇。
面向海洋,逐风揽电。今年10月,我在乳山市南侧海域见证了我国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在山东全容量并网。庞大的海上风机群在海风拂动下缓缓转动,送出一条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的能源“绿道”。随着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山东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4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
一批批能源重大项目的安全高效推进,有力推动着全省能源转型发展的进程。这既得益于山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也离不开前瞻性的谋篇布局。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前10个月,威海、淄博等8市投资完成率超90%。
伴随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落地生根,“绿电”资源开发在各地展开藤蔓,我省新能源产业加速起势。在枣庄,一个链条完备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百年煤城”走向“新能源电池名城”,以新旧动能转换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因地制宜,近悦远来。我省在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规划的三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在烟台、威海打造的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在泰安打造的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等,都逐渐成为优质能源产业良栖地,加速资源整合为全省能源转型蓄势赋能。今年,我省印发的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提出,随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5年全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今年我省实现了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的突破,成功应对了迎峰度夏期间全网最高用电负荷38天破亿、四次刷新历史纪录的严峻挑战。这不仅得益于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电网输送通道的安全可靠。山东拥有国内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省级电网,随着12月“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全面贯通,我省接纳外电和电力输送能力再上“新台阶”,能源供应韧性更足。
一年来,我看到了一个个能源项目落地串联起的壮阔图景,感受着一项项能源创新突破带来的巨大变革,新旧动能转换的效益在地方积蓄、在产业加速、在基层惠民。站在全省能源发展的“黄金期”,我从山东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进程中深受鼓舞,2025年,我会更坚定地讲好能源故事。
今年是山东先行先试,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的第一年,也是山东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这一年里,山东先后实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和超过煤电装机两件“大事”。一年来,从政策会议推动、产业技术落地到日常运维调度,我见证了山东能源发展背后的多方努力,和更加澎湃的“绿能”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带来的新发展、新机遇。
面向海洋,逐风揽电。今年10月,我在乳山市南侧海域见证了我国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在山东全容量并网。庞大的海上风机群在海风拂动下缓缓转动,送出一条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的能源“绿道”。随着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山东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4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
一批批能源重大项目的安全高效推进,有力推动着全省能源转型发展的进程。这既得益于山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也离不开前瞻性的谋篇布局。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前10个月,威海、淄博等8市投资完成率超90%。
伴随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落地生根,“绿电”资源开发在各地展开藤蔓,我省新能源产业加速起势。在枣庄,一个链条完备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百年煤城”走向“新能源电池名城”,以新旧动能转换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因地制宜,近悦远来。我省在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规划的三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在烟台、威海打造的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在泰安打造的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等,都逐渐成为优质能源产业良栖地,加速资源整合为全省能源转型蓄势赋能。今年,我省印发的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提出,随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5年全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今年我省实现了新增用电量全部由绿电供应的突破,成功应对了迎峰度夏期间全网最高用电负荷38天破亿、四次刷新历史纪录的严峻挑战。这不仅得益于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电网输送通道的安全可靠。山东拥有国内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省级电网,随着12月“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全面贯通,我省接纳外电和电力输送能力再上“新台阶”,能源供应韧性更足。
一年来,我看到了一个个能源项目落地串联起的壮阔图景,感受着一项项能源创新突破带来的巨大变革,新旧动能转换的效益在地方积蓄、在产业加速、在基层惠民。站在全省能源发展的“黄金期”,我从山东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进程中深受鼓舞,2025年,我会更坚定地讲好能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