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全媒

舆论引导如何做到稳与准

2024-12-06 作者: 熊苗 来源: 大众日报
  
  □ 大众新闻记者 熊苗

  “捞舆工作室”,“舆”字代表了“舆论场”这个主阵地,也代表了“舆论”“舆情”等关注对象,关乎工作室的内容和方向;“捞”字,一则体现了主流媒体挺进主战场的主动性、积极性,二则体现了在选题上的选择性和价值观上的引领性。
  这意味着“捞舆工作室”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了深耕舆论场、做强引导力的志向。运行半年来,在选题和内容上,始终坚守公共性和建设性,在传播力追求上,要流量但不唯流量,始终坚守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
  半年来,“捞舆”栏目持续常态化更新,“捞舆”稿件在自有平台和部分商业平台上,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量,例如在微信上产生多篇“5万+”“10万+”作品,在微博上产生“100万+”阅读量作品,“捞舆”品牌初具影响力。
  省级党报下场作热点引导,一方面有党报的权威性做后盾,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引导作品始终保持权威性,这在不断反转的“后真相时代”,要求我们更加保有专业和定力,不为乱花迷人眼——
  坚信评论价值。近些年来,关于文科和新闻是否重要的讨论不绝于耳。越是科技大发展的时候越需要思想的引领,越是信息爆炸的时候越需要专业的声音,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提供社会和公众所需要的智识。现下复杂多变的、撕裂对立的、流量至上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客观的声音。新闻和评论的价值、意义更加凸显,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坚持始终在场。只有始终在场,才能感知舆论的温度,摸到情绪的脉络,理解社会的痛点和敏感点,才能找到需要关注的话题,可以引导的角度和方向。只有始终在场,才能保持一个新闻人和评论员的“见识”,不在空中楼阁里做文章,保有对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同理心,保有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坚守价值导向。价值观和价值导向听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很实,它明明白白地显现在文章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里。无论是褒扬还是批评,底色都聚焦于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公平正义的坚守,聚焦于对社会的建设性。
  省级党报下场作热点引导,如何做到既稳又准?“捞舆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探索,力争在时、度、效上做到更好的平衡。
  在选题上,注重冷热均沾。热点引导一方面是选择当下最有热度、最具争议的话题来写,因为有争议才更有引导的必要;另一方面,可以让“冷”问题形成“热”思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议题设置能力,要让我们关注的有价值的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比如“捞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上的两篇“10万+”文章,就代表了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儿童骑行遭碾压”案,司机境遇关乎法理人心》是全网关注讨论的热点,评论适时发声表达主流媒体的态度,能够和舆论一起推动事情的进展;《别让“12345”被满意率绑架》则是没有即时热度的话题,但牵涉面广,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性,以此为题是评论的责任,也同样彰显了评论的社会价值。
  在时效上,力求快和稳的平衡。不得不说,在当下,追热点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专业媒体也难免陷入被打脸的困境。比如百雀羚被举报涉嫌添加禁用原料,由于上海市药监局答复“基本属实”,有媒体迅速跟进批评百年老字号不珍惜自己的羽毛,但事实又很快反转。的确,快一步就意味着离流量更近一些,但我们还是要克制冲动,通过交叉验证不同信源、确保涉事各方都有发声机会等再判断。
  在表达上,避免高高在上的说教。评论引导,说到底是说服的艺术。在反感“爹味”的时代,大家还是追求一种更平等、平视的沟通交流。当媒体也被舆论放在放大镜下审视,媒体要想以观点去说服引导公众,真相和立场的基石须坚如磐石,逻辑和情感的牵引也须无懈可击,这对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对挑战,“捞舆工作室”将继续不断探索,在内容上突出聚焦原创性、专业性、高质量,在队伍上提升自有评论员业务素养,同时挖掘各领域优秀作者,以平台化思维运营好“捞舆”IP,发挥好主流媒体应有的价值。
  
  □ 大众新闻记者 熊苗

  “捞舆工作室”,“舆”字代表了“舆论场”这个主阵地,也代表了“舆论”“舆情”等关注对象,关乎工作室的内容和方向;“捞”字,一则体现了主流媒体挺进主战场的主动性、积极性,二则体现了在选题上的选择性和价值观上的引领性。
  这意味着“捞舆工作室”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了深耕舆论场、做强引导力的志向。运行半年来,在选题和内容上,始终坚守公共性和建设性,在传播力追求上,要流量但不唯流量,始终坚守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
  半年来,“捞舆”栏目持续常态化更新,“捞舆”稿件在自有平台和部分商业平台上,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量,例如在微信上产生多篇“5万+”“10万+”作品,在微博上产生“100万+”阅读量作品,“捞舆”品牌初具影响力。
  省级党报下场作热点引导,一方面有党报的权威性做后盾,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引导作品始终保持权威性,这在不断反转的“后真相时代”,要求我们更加保有专业和定力,不为乱花迷人眼——
  坚信评论价值。近些年来,关于文科和新闻是否重要的讨论不绝于耳。越是科技大发展的时候越需要思想的引领,越是信息爆炸的时候越需要专业的声音,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提供社会和公众所需要的智识。现下复杂多变的、撕裂对立的、流量至上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客观的声音。新闻和评论的价值、意义更加凸显,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坚持始终在场。只有始终在场,才能感知舆论的温度,摸到情绪的脉络,理解社会的痛点和敏感点,才能找到需要关注的话题,可以引导的角度和方向。只有始终在场,才能保持一个新闻人和评论员的“见识”,不在空中楼阁里做文章,保有对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同理心,保有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坚守价值导向。价值观和价值导向听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很实,它明明白白地显现在文章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里。无论是褒扬还是批评,底色都聚焦于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公平正义的坚守,聚焦于对社会的建设性。
  省级党报下场作热点引导,如何做到既稳又准?“捞舆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探索,力争在时、度、效上做到更好的平衡。
  在选题上,注重冷热均沾。热点引导一方面是选择当下最有热度、最具争议的话题来写,因为有争议才更有引导的必要;另一方面,可以让“冷”问题形成“热”思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议题设置能力,要让我们关注的有价值的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比如“捞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上的两篇“10万+”文章,就代表了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儿童骑行遭碾压”案,司机境遇关乎法理人心》是全网关注讨论的热点,评论适时发声表达主流媒体的态度,能够和舆论一起推动事情的进展;《别让“12345”被满意率绑架》则是没有即时热度的话题,但牵涉面广,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性,以此为题是评论的责任,也同样彰显了评论的社会价值。
  在时效上,力求快和稳的平衡。不得不说,在当下,追热点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专业媒体也难免陷入被打脸的困境。比如百雀羚被举报涉嫌添加禁用原料,由于上海市药监局答复“基本属实”,有媒体迅速跟进批评百年老字号不珍惜自己的羽毛,但事实又很快反转。的确,快一步就意味着离流量更近一些,但我们还是要克制冲动,通过交叉验证不同信源、确保涉事各方都有发声机会等再判断。
  在表达上,避免高高在上的说教。评论引导,说到底是说服的艺术。在反感“爹味”的时代,大家还是追求一种更平等、平视的沟通交流。当媒体也被舆论放在放大镜下审视,媒体要想以观点去说服引导公众,真相和立场的基石须坚如磐石,逻辑和情感的牵引也须无懈可击,这对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对挑战,“捞舆工作室”将继续不断探索,在内容上突出聚焦原创性、专业性、高质量,在队伍上提升自有评论员业务素养,同时挖掘各领域优秀作者,以平台化思维运营好“捞舆”IP,发挥好主流媒体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