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北风卷地 瑞雪将临

2024-12-06 作者: 卢昱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卢昱

  北风卷地,瑞雪将临。从最初酝酿到漫天飞舞,再到银装素裹、万山积玉,大雪给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提供丰厚的滋养。今天,我们迎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古人将大雪节气共分为三候: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时寒意正盛,夜鸣求旦的寒号鸟也停止啼叫;而正所谓盛极而衰,随着阴气达到极盛,世间阳气也逐渐回升,大自然进入新的循环周期。
  汉字中的“雪”是一个以“雨”为义符的形声字,说明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雪是和雨类似的自然气象。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雪”字身影。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雪,凝雨,说物者。”这“凝雨”,是雨水凝结的冰晶;而“说物”,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道:“说,今之‘悦’字,物无不喜雪者。”
  对乡土世界来说,一场大雪使得田地像盖了一床棉被一样。当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被积雪覆盖的麦田也会安然越冬;到冬末春初、气温回暖,积雪逐渐融化而为麦田吸收。由此,有齐鲁农谚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农人常把雪与收成丰歉相联系。“大雪不寒明年旱”,如果大雪时节不降温,来年雨水不满,有可能导致干旱;“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大雪节气下雪,预示着来年雨水充沛;“大雪不冻倒春寒”,如果大雪不冷的话,来年春天会“倒春寒”,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瑞雪兆丰年”“腊雪盖地,年岁加倍”“雪多见丰年”“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等,则饱含着农人对来年丰收的期盼。
  明代高濂所著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提到,“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告诫我们不要用火炙烤腹部和背部,如拔火罐、艾灸等,易使寒气入体,耗散阳气。大雪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之说。尽管如此,也千万不可乱补,务必要遵循科学的养生进补之道。
  □ 本报记者 卢昱

  北风卷地,瑞雪将临。从最初酝酿到漫天飞舞,再到银装素裹、万山积玉,大雪给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提供丰厚的滋养。今天,我们迎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古人将大雪节气共分为三候: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时寒意正盛,夜鸣求旦的寒号鸟也停止啼叫;而正所谓盛极而衰,随着阴气达到极盛,世间阳气也逐渐回升,大自然进入新的循环周期。
  汉字中的“雪”是一个以“雨”为义符的形声字,说明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雪是和雨类似的自然气象。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雪”字身影。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雪,凝雨,说物者。”这“凝雨”,是雨水凝结的冰晶;而“说物”,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道:“说,今之‘悦’字,物无不喜雪者。”
  对乡土世界来说,一场大雪使得田地像盖了一床棉被一样。当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被积雪覆盖的麦田也会安然越冬;到冬末春初、气温回暖,积雪逐渐融化而为麦田吸收。由此,有齐鲁农谚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农人常把雪与收成丰歉相联系。“大雪不寒明年旱”,如果大雪时节不降温,来年雨水不满,有可能导致干旱;“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大雪节气下雪,预示着来年雨水充沛;“大雪不冻倒春寒”,如果大雪不冷的话,来年春天会“倒春寒”,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瑞雪兆丰年”“腊雪盖地,年岁加倍”“雪多见丰年”“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等,则饱含着农人对来年丰收的期盼。
  明代高濂所著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提到,“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告诫我们不要用火炙烤腹部和背部,如拔火罐、艾灸等,易使寒气入体,耗散阳气。大雪是养生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之说。尽管如此,也千万不可乱补,务必要遵循科学的养生进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