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4-12-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让更多观众
爱上中华文化
据人民网,前不久,李子柒“回归”,更新了一条制作漆器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近年来,从李子柒的“一枝独秀”,到众多博主的出现与成长,在短视频平台上,传统文化视频创作者越来越多。他们并非非遗传承人,却通过对非遗的学习体验、视频科普等形式,用镜头定格古老技艺,将那些在时光中渐渐隐匿的记忆,重新带回公众视野,让观众看见更多传统文化之美。
借助清新的画面氛围、生动的叙事,这些传统文化视频创作者让非遗技艺从山野田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唤醒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同时也带领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守护。数字化传播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爱上非遗,甚至投身其中,这就是它的意义。”谈起下一步发展计划,视频博主彭南科说,他准备邀请更多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来他的“南科院子”,把院子打造成“非遗谷”,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焕发新的生机。
今年中国内地电影
总票房已破400亿元
据中国新闻网,截至北京时间11月27日14时36分,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截至目前2024年票房前十名影片为:《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默杀》《志愿军:存亡之战》《年会不能停!》《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认为,今年喜剧类型片市场表现较为抢眼,截至目前喜剧片总票房已接近200亿元,该类型在春节档、暑期档等热门档期均获得观众的明显青睐。
陈晋表示,正在上映的国产影片《好东西》,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1分,影片通过映前精准点映,口碑快速发酵,上映5天票房已经突破2亿元。根据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该片总票房有望突破5亿元。凭借《好东西》的优异表现,上周此间总票房突破4.2亿元,较2023年同期上涨32%,为今年贺岁档迎来良好开端。
微短剧
以影像描绘诗与远方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从剧本孵化、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揽子计划,确立将郑州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战略目标。
之前,北京、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安徽等地也纷纷布局微短剧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其中,文旅微短剧成为抢眼的创作类型。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实现全球传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消费新模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还陆续发布4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其中许多作品为文旅微短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创作样本。
但目前一些制作机构对于文旅微短剧的行业标准、创作导向和拍摄手法还不甚明晰,有的沿用以往的创作模式生搬硬套,导致作品的推介效果不佳。因此,要针对竖屏和横屏文旅微短剧采取差异化创作策略,积极拓展旅游目的地的定制业务,让精品化、IP化成为文旅微短剧的创作潮流。
小城办大赛
缘何成为新趋势
据光明日报,近几个月,多场顶尖赛事落户浙江区县。比如,2024年全国热气球公开赛(浙江武义站)吸引全国多支队伍空中竞技;绍兴上虞见证了2024年第9届世界杯木球锦标赛的精彩瞬间;2024宁海越野挑战赛上,全球近5000名越野跑爱好者在大自然中挑战极限。新兴体育赛事的承办地从一、二线大城市向县城转移,小城办大赛正从过去的新鲜事变成新趋势。
大赛缘何青睐小城?从主办方角度来看,在小城办大赛不仅有成本优势,还有“情感加分”。一方面,小城的“性价比”更高。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均等化,我国城乡区域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大城和小城虽然在空间上有“山川异域”之别,但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享受“风月同天”之利,大城和小城的信息鸿沟日益缩小。另一方面,小城的人情味更浓,更富有乡土味和烟火气,能为不同类型的赛事附加情感和文化价值。
小城又为何渴望大赛?从承办方角度来看,大赛能给小城带来更多人气和流量。小城之“小”,表面看来是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之小,从经济学角度看,则是其本身的市场和消费需求相对有限。作为一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赛事经济在赋能引流、拉动消费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不仅能帮助小城链接更加开放的市场,还能使其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催生新的消费需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景 整理)
爱上中华文化
据人民网,前不久,李子柒“回归”,更新了一条制作漆器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近年来,从李子柒的“一枝独秀”,到众多博主的出现与成长,在短视频平台上,传统文化视频创作者越来越多。他们并非非遗传承人,却通过对非遗的学习体验、视频科普等形式,用镜头定格古老技艺,将那些在时光中渐渐隐匿的记忆,重新带回公众视野,让观众看见更多传统文化之美。
借助清新的画面氛围、生动的叙事,这些传统文化视频创作者让非遗技艺从山野田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唤醒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同时也带领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守护。数字化传播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爱上非遗,甚至投身其中,这就是它的意义。”谈起下一步发展计划,视频博主彭南科说,他准备邀请更多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来他的“南科院子”,把院子打造成“非遗谷”,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焕发新的生机。
今年中国内地电影
总票房已破400亿元
据中国新闻网,截至北京时间11月27日14时36分,2024年中国内地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截至目前2024年票房前十名影片为:《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默杀》《志愿军:存亡之战》《年会不能停!》《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认为,今年喜剧类型片市场表现较为抢眼,截至目前喜剧片总票房已接近200亿元,该类型在春节档、暑期档等热门档期均获得观众的明显青睐。
陈晋表示,正在上映的国产影片《好东西》,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1分,影片通过映前精准点映,口碑快速发酵,上映5天票房已经突破2亿元。根据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该片总票房有望突破5亿元。凭借《好东西》的优异表现,上周此间总票房突破4.2亿元,较2023年同期上涨32%,为今年贺岁档迎来良好开端。
微短剧
以影像描绘诗与远方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从剧本孵化、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揽子计划,确立将郑州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战略目标。
之前,北京、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安徽等地也纷纷布局微短剧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其中,文旅微短剧成为抢眼的创作类型。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实现全球传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消费新模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还陆续发布4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其中许多作品为文旅微短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创作样本。
但目前一些制作机构对于文旅微短剧的行业标准、创作导向和拍摄手法还不甚明晰,有的沿用以往的创作模式生搬硬套,导致作品的推介效果不佳。因此,要针对竖屏和横屏文旅微短剧采取差异化创作策略,积极拓展旅游目的地的定制业务,让精品化、IP化成为文旅微短剧的创作潮流。
小城办大赛
缘何成为新趋势
据光明日报,近几个月,多场顶尖赛事落户浙江区县。比如,2024年全国热气球公开赛(浙江武义站)吸引全国多支队伍空中竞技;绍兴上虞见证了2024年第9届世界杯木球锦标赛的精彩瞬间;2024宁海越野挑战赛上,全球近5000名越野跑爱好者在大自然中挑战极限。新兴体育赛事的承办地从一、二线大城市向县城转移,小城办大赛正从过去的新鲜事变成新趋势。
大赛缘何青睐小城?从主办方角度来看,在小城办大赛不仅有成本优势,还有“情感加分”。一方面,小城的“性价比”更高。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均等化,我国城乡区域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大城和小城虽然在空间上有“山川异域”之别,但在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享受“风月同天”之利,大城和小城的信息鸿沟日益缩小。另一方面,小城的人情味更浓,更富有乡土味和烟火气,能为不同类型的赛事附加情感和文化价值。
小城又为何渴望大赛?从承办方角度来看,大赛能给小城带来更多人气和流量。小城之“小”,表面看来是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之小,从经济学角度看,则是其本身的市场和消费需求相对有限。作为一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赛事经济在赋能引流、拉动消费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不仅能帮助小城链接更加开放的市场,还能使其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催生新的消费需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