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4-11-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郑昌峰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孩子们认知结构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对教育的期望都向传统的教育资源、教育方式提出挑战,因此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已迫在眉睫。
  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幼儿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于实现幼儿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智力发展的所有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还有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等。
  1.当前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传承国学,学古诗、读儿歌占比较大,这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幼儿园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幼儿的教学活动每天都伴有游戏,但许多游戏过于单调、缺乏趣味性,导致有些孩子根本不乐意玩,或者中途就掉队。一方面是老师缺乏组织能力,再就是游戏本身没有吸引力,无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3.尽管贯彻“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只是迫使幼儿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没有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索能力。
  此外,关于师资情况。当前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一部分是专职幼儿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较少;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对幼教知识掌握较少。因此我们应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促进各科知识相互融合。
  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提高教师素质,活用现有教材、教具。幼儿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按常规进行教学一定时间内会使孩子厌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对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对孩子产生魔法般的吸引力。因此,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展幼儿体魄的同时进行艺术熏陶,从而使其心智发展进一步优化、加快、拓宽。
  例如:在大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将黎族的《竹竿舞》视频下载运用。竹竿在本地不一定充足,再者跳起来也很危险,可把竹竿替换成橡皮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皮筋舞”就会使孩子们身心荡漾、跃跃欲试。皮筋与竹竿的替换,既节约资金又保证安全,操作起来省力便捷。再如,音乐伴奏下的掷保龄球比赛。相邻纸箱间空隙末端,放上装有适量沙子的塑料瓶,小朋友们用小球滚过纸箱间空隙,去击打瓶子,用小黑板记录击倒的数目,来评判胜负并给予适当奖励,孩子怎会没有兴趣?
  (二)加强家校互动,整合家庭资源。家长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外部资源,家校共育是永久的话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闲暇之余,要积极和家长交流,择优采纳家长的建议,完善教学活动,同时不失时机把他们请进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过程。例如:“六一”节时,把家长请来做亲子活动——“找宝宝”。孩子们围成大圈,家长们围成小圈,相互记住彼此位置,然后蒙住家长双眼,孩子们绕家长转圈,当听到“停”后看哪个家长最快找到自己的孩子。
  (三)充分利用场地和设备,积极创新教具,开展各种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孩子,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孩子的创新思维打下实践基础。
  比如:投手榴弹比赛,大班、中班的孩子可用饮料瓶装上沙子练习;小班的孩子可用袜筒装上锯末等练习。这样开展教学活动,既考虑到孩子年龄、力量的差别,又兼顾安全因素。再如“筷子夹球”游戏。由于幼儿年龄小,手的力量太弱,可事先把筷子换成便于孩子们握持的宽夹子。大班的孩子夹取放在盆子中的小球;中班和小班的孩子夹取放在盘子上的小球。虽变化不大,但更适合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更易操作。儿童活动不应为了加大难度而设计,考虑更多的应是可操作性、趣味性、安全性。
  (四)变换教学条件、方式,拓宽教育资源。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让同一教具发挥多种作用。比如“轮胎”,可以拴上绳子当作小车让孩子们拉动;还可以多个连起来,固定到架子上作为攀登器,让孩子们攀爬;还可以放在平地上串在一起当作山洞让孩子们钻。
  (五)统筹活动时间,错时使用活动场地和设施。根据季节、各年龄段幼儿的数目,按照动静交替原则,幼儿园开展活动要把握好时间差,让各班级错开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像蹦蹦床、滑梯、综合攀登器、转椅等活动场地和器械,做到有序轮流使用,从而保证幼儿活动有序进行。
  (六)隐形资源的利用。幼儿教育的隐形资源很多,比如自然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这里只说一下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资源。
  ⒈校园环境的利用。可以带领适龄儿童绕花树、假山做“8”字跑、蛇形跑。风和日丽、清爽温暖的日子,可有意让家长在入园时陪孩子绕花园路多走一段,适当增加日光照射,阳光也是健康教育的隐形资源。⒉让家长采集孩子们在家里活动的素材,记录下来,编辑成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选择使用。⒊校医也是得力助手。可以让其带领孩子们学做洗手操;扮演小情景剧引导孩子们学习卫生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小常识等。⒋邀请民间艺人进园,创编各种艺体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应遵循“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原则。
         (作者单位:泰安市东平县青峰山实验学校)
  □郑昌峰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孩子们认知结构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对教育的期望都向传统的教育资源、教育方式提出挑战,因此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已迫在眉睫。
  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幼儿体育与健康的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于实现幼儿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智力发展的所有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还有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等。
  1.当前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传承国学,学古诗、读儿歌占比较大,这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幼儿园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幼儿的教学活动每天都伴有游戏,但许多游戏过于单调、缺乏趣味性,导致有些孩子根本不乐意玩,或者中途就掉队。一方面是老师缺乏组织能力,再就是游戏本身没有吸引力,无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3.尽管贯彻“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只是迫使幼儿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没有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索能力。
  此外,关于师资情况。当前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一部分是专职幼儿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较少;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对幼教知识掌握较少。因此我们应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促进各科知识相互融合。
  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提高教师素质,活用现有教材、教具。幼儿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按常规进行教学一定时间内会使孩子厌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对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对孩子产生魔法般的吸引力。因此,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展幼儿体魄的同时进行艺术熏陶,从而使其心智发展进一步优化、加快、拓宽。
  例如:在大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将黎族的《竹竿舞》视频下载运用。竹竿在本地不一定充足,再者跳起来也很危险,可把竹竿替换成橡皮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皮筋舞”就会使孩子们身心荡漾、跃跃欲试。皮筋与竹竿的替换,既节约资金又保证安全,操作起来省力便捷。再如,音乐伴奏下的掷保龄球比赛。相邻纸箱间空隙末端,放上装有适量沙子的塑料瓶,小朋友们用小球滚过纸箱间空隙,去击打瓶子,用小黑板记录击倒的数目,来评判胜负并给予适当奖励,孩子怎会没有兴趣?
  (二)加强家校互动,整合家庭资源。家长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外部资源,家校共育是永久的话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闲暇之余,要积极和家长交流,择优采纳家长的建议,完善教学活动,同时不失时机把他们请进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过程。例如:“六一”节时,把家长请来做亲子活动——“找宝宝”。孩子们围成大圈,家长们围成小圈,相互记住彼此位置,然后蒙住家长双眼,孩子们绕家长转圈,当听到“停”后看哪个家长最快找到自己的孩子。
  (三)充分利用场地和设备,积极创新教具,开展各种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孩子,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孩子的创新思维打下实践基础。
  比如:投手榴弹比赛,大班、中班的孩子可用饮料瓶装上沙子练习;小班的孩子可用袜筒装上锯末等练习。这样开展教学活动,既考虑到孩子年龄、力量的差别,又兼顾安全因素。再如“筷子夹球”游戏。由于幼儿年龄小,手的力量太弱,可事先把筷子换成便于孩子们握持的宽夹子。大班的孩子夹取放在盆子中的小球;中班和小班的孩子夹取放在盘子上的小球。虽变化不大,但更适合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更易操作。儿童活动不应为了加大难度而设计,考虑更多的应是可操作性、趣味性、安全性。
  (四)变换教学条件、方式,拓宽教育资源。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让同一教具发挥多种作用。比如“轮胎”,可以拴上绳子当作小车让孩子们拉动;还可以多个连起来,固定到架子上作为攀登器,让孩子们攀爬;还可以放在平地上串在一起当作山洞让孩子们钻。
  (五)统筹活动时间,错时使用活动场地和设施。根据季节、各年龄段幼儿的数目,按照动静交替原则,幼儿园开展活动要把握好时间差,让各班级错开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像蹦蹦床、滑梯、综合攀登器、转椅等活动场地和器械,做到有序轮流使用,从而保证幼儿活动有序进行。
  (六)隐形资源的利用。幼儿教育的隐形资源很多,比如自然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这里只说一下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资源。
  ⒈校园环境的利用。可以带领适龄儿童绕花树、假山做“8”字跑、蛇形跑。风和日丽、清爽温暖的日子,可有意让家长在入园时陪孩子绕花园路多走一段,适当增加日光照射,阳光也是健康教育的隐形资源。⒉让家长采集孩子们在家里活动的素材,记录下来,编辑成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选择使用。⒊校医也是得力助手。可以让其带领孩子们学做洗手操;扮演小情景剧引导孩子们学习卫生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小常识等。⒋邀请民间艺人进园,创编各种艺体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哪种方法,都应遵循“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原则。
         (作者单位:泰安市东平县青峰山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