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学习成长要素 强化科学素养生成
2024-1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崔冰
2024年高考山东省物理试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坚持素养立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反对机械刷题,引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重点考查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基础上,能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际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学习成长的要素架构:好奇心+思考力+价值实现+终身学习,这4个要素构成环状结构,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推动学生完成面对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认知和能力素养的学习过程。
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强驱动力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生动力,是探索未知的驱动力,是学生主动思考、科学探究的心理基因。好奇心驱使着个体对未知世界保持持续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不仅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更是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源泉。好奇心还包含面对真相的勇气,它鼓励学生不断跨越已知的边界,勇于踏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展现出更强的创造力与学习韧性。例如:在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角度,引入“水火箭”项目驱动学习环节:水火不相容,水能发射火箭吗?“水火箭”项目驱动学习环节设计如下:
1 . 项目任务:发射水火箭
2 . 方案探究:如何让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获得加速?火箭加速需要点燃燃料并喷射,我们能不能发射一枚水火箭?请按照前面所学知识,计算在教室内发射水火箭的水与箭体质量比和喷射速度。
3 . 根据探究出的方案,制作并发射水火箭。
思考推动,创新突破
在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下项目顺利启动,随后,方案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思考力的推动。新高考强调教考衔接,以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高考物理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充分体现无情景不命题,要求学生具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高考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独立思考、信息获取与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处体现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水火箭”项目方案探究第一步:如何让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获得加速?首先引领学生自主联想到利用内力反冲可以使物体加速。再进一步思考水和箭体如何产生强大的反冲内力。通过讨论,想出用高压气体喷水的方法,解决了方案探究的第二步。然后按在教室内射高1.8米进行设计,估算出发射水火箭的水与箭体质量比约5:1,水喷射速度约1.2米/秒,打入“水火箭”箭体内的气体压强约2个大气压,解决了方案探究的第三步。这样,就为以高压气体喷水产生反冲现象为原理,完成制作“水火箭”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过程,巩固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实现个体价值,开创美好未来
价值实现是个体或团队通过努力实践,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对外部世界的现实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尽职尽责、迎难而上、创新创造等内涵丰富的精神价值。新高考物理试卷在精心创设的试题情境中,非常注重融入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项目进行到制作“水火箭”时,各小组同学积极承担本组的分解任务,献计献策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在喷射口加密封圈解决了漏水漏气问题;通过利用自行车手刹将其改造成喷口开关,成功实现了方便准确地控制“水火箭”发射。通过“水火箭”项目,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体现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充实完善综合素养,为自己开创出美好未来。通过观看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科学报国的拼搏精神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终身学习才是学习的终点
学习动机是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心理内因,必须引领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生命内在的需要,而非外在功利的选择。在知识爆炸与信息飞速更迭的当下,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学生学习不能再局限于校园内的学历教育,而应贯穿个体生命成长全过程,在面对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求知的欲望,不断自我更新,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韧性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韧性学习不仅指面对挑战与困境时的坚持与毅力,更强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在逆境中寻求机遇、调整策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成自我超越。韧性学习者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今后学习提供参考、指明方向。此外,面对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韧性学习者还应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在创新中适应、在适应中创新。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紧抓以上四大学习成长要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必然能强固学科必备知识基础,强化科学素养生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中学)
2024年高考山东省物理试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坚持素养立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反对机械刷题,引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重点考查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基础上,能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际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学生学习成长的要素架构:好奇心+思考力+价值实现+终身学习,这4个要素构成环状结构,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推动学生完成面对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认知和能力素养的学习过程。
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强驱动力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生动力,是探索未知的驱动力,是学生主动思考、科学探究的心理基因。好奇心驱使着个体对未知世界保持持续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不仅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更是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源泉。好奇心还包含面对真相的勇气,它鼓励学生不断跨越已知的边界,勇于踏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一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展现出更强的创造力与学习韧性。例如:在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角度,引入“水火箭”项目驱动学习环节:水火不相容,水能发射火箭吗?“水火箭”项目驱动学习环节设计如下:
1 . 项目任务:发射水火箭
2 . 方案探究:如何让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获得加速?火箭加速需要点燃燃料并喷射,我们能不能发射一枚水火箭?请按照前面所学知识,计算在教室内发射水火箭的水与箭体质量比和喷射速度。
3 . 根据探究出的方案,制作并发射水火箭。
思考推动,创新突破
在学生的好奇心驱动下项目顺利启动,随后,方案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思考力的推动。新高考强调教考衔接,以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高考物理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充分体现无情景不命题,要求学生具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高考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独立思考、信息获取与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处体现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水火箭”项目方案探究第一步:如何让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获得加速?首先引领学生自主联想到利用内力反冲可以使物体加速。再进一步思考水和箭体如何产生强大的反冲内力。通过讨论,想出用高压气体喷水的方法,解决了方案探究的第二步。然后按在教室内射高1.8米进行设计,估算出发射水火箭的水与箭体质量比约5:1,水喷射速度约1.2米/秒,打入“水火箭”箭体内的气体压强约2个大气压,解决了方案探究的第三步。这样,就为以高压气体喷水产生反冲现象为原理,完成制作“水火箭”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过程,巩固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实现个体价值,开创美好未来
价值实现是个体或团队通过努力实践,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对外部世界的现实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尽职尽责、迎难而上、创新创造等内涵丰富的精神价值。新高考物理试卷在精心创设的试题情境中,非常注重融入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项目进行到制作“水火箭”时,各小组同学积极承担本组的分解任务,献计献策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在喷射口加密封圈解决了漏水漏气问题;通过利用自行车手刹将其改造成喷口开关,成功实现了方便准确地控制“水火箭”发射。通过“水火箭”项目,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体现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充实完善综合素养,为自己开创出美好未来。通过观看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科学报国的拼搏精神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终身学习才是学习的终点
学习动机是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心理内因,必须引领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生命内在的需要,而非外在功利的选择。在知识爆炸与信息飞速更迭的当下,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学生学习不能再局限于校园内的学历教育,而应贯穿个体生命成长全过程,在面对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求知的欲望,不断自我更新,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韧性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韧性学习不仅指面对挑战与困境时的坚持与毅力,更强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在逆境中寻求机遇、调整策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成自我超越。韧性学习者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今后学习提供参考、指明方向。此外,面对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韧性学习者还应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在创新中适应、在适应中创新。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紧抓以上四大学习成长要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必然能强固学科必备知识基础,强化科学素养生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