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拟立法护航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各类要素资源向开发区倾斜
2024-1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张博韬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11月1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山东省开发区条例(草案)》的说明。
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67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家,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主阵地。2023年,全省开发区以6.4%的陆域面积,聚集了全省4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9%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72%的外贸进出口、77.4%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57.7%。
“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市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改革和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省商务厅厅长陈飞说,我省已出台了《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两个条例有关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开发区发展的需要,“为落实国家和省对开发区改革的要求,解决我省开发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必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兄弟省份立法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草案主要规范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以及服务保障等内容。陈飞介绍,开发区主要包括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类开发区在设立之初定位有所不同,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两类开发区在功能定位、管理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已趋于一致,在立法层面具备了进行统一规范的基础。
条例草案贯彻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要求,重点解决开发区权责不够清晰、社会管理职能任务重等问题。条例草案明确了开发区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划分,确定其“派出机关”的法律地位和“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并对其运营模式、行政权力下放及权责清单管理等内容进行完善。
条例草案规定了全省开发区总体规划、设区的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开发区扩区调区、整合托管、转型、退出作出规定。支持开发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创新。
条例草案鲜明提出了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体,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为营造开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条例草案重点突出了对开发区的要素和服务保障。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要素资源向开发区倾斜,在财政政策、用地保障、人才引进、数字技术等方面优先支持开发区,同时还规定了加强资产管理、完善信息统计体系等内容,吸引市场主体向开发区聚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本报通讯员 张博韬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11月1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山东省开发区条例(草案)》的说明。
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67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家,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主阵地。2023年,全省开发区以6.4%的陆域面积,聚集了全省47%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9%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72%的外贸进出口、77.4%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57.7%。
“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市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改革和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来。”省商务厅厅长陈飞说,我省已出台了《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两个条例有关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开发区发展的需要,“为落实国家和省对开发区改革的要求,解决我省开发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必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兄弟省份立法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草案主要规范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以及服务保障等内容。陈飞介绍,开发区主要包括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类开发区在设立之初定位有所不同,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两类开发区在功能定位、管理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已趋于一致,在立法层面具备了进行统一规范的基础。
条例草案贯彻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要求,重点解决开发区权责不够清晰、社会管理职能任务重等问题。条例草案明确了开发区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划分,确定其“派出机关”的法律地位和“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并对其运营模式、行政权力下放及权责清单管理等内容进行完善。
条例草案规定了全省开发区总体规划、设区的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开发区扩区调区、整合托管、转型、退出作出规定。支持开发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创新。
条例草案鲜明提出了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体,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为营造开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条例草案重点突出了对开发区的要素和服务保障。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要素资源向开发区倾斜,在财政政策、用地保障、人才引进、数字技术等方面优先支持开发区,同时还规定了加强资产管理、完善信息统计体系等内容,吸引市场主体向开发区聚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