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苹果产业全方位升级
2024-1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丙翠 闫振华
金秋送爽,苹果飘香。10月26日至11月10日,以“浓情果乡·甜美栖霞”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山东栖霞艺术节带来了近20项活动,持续放大“栖霞苹果”的声音,让栖霞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栖霞市苹果总产量约为210万吨。优越的气候、独特的水土、良好的生态孕育了栖霞苹果“秀外慧中、质脆皮薄、酸甜适口、弥久愈香”的独特品质。栖霞市通过苹果的新种法、新“吃”法、新卖法,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在栖霞市松山街道众一18度生态数字智慧果园苹果种植基地,苹果的收获已渐近尾声。检测数据显示,众一18度生态果园生产的苹果,糖度能达到18度。“我们能种植出如此高品质的苹果,与当地的天然资源密不可分。栖霞地处北纬37°苹果黄金种植带,全年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秋季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优质产地。”众一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丁英虎表示,“公司的数字化智慧管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众一18度生态数字智慧果园苹果种植基地已建成240亩现代化果园,配有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割草机、智能打药机、虫害自动监测系统、气象墒情监测系统、采摘机器人等智慧果园关键装备,实现了果园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优化决策、精准控制、精细管理。丁英虎算了一笔账:“以前果园采用人工割草,人工费和油费每次需要15000元。使用智能割草机后,每次仅需600元,再加上其他的智能设备,算下来每亩地种植成本能减少5000元。”
栖霞市以苹果生产“精准感知—智能诊断—智能作业”为主线,利用农业智能网联技术,开展一体化、数字化智慧果园建设,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数字化果园8000亩。此外,栖霞市实施合作社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企业等经营性和公益性服务组织,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靠上服务,开展农资集采集供、机械施肥、飞防服务、测土配肥、金融保险、产品收购等“菜单式”服务,探索“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栖霞市已有镇级为民服务中心10个,214个村设立果园托管服务工作站,开展测土配肥、飞防服务、机械施肥托管果园28万亩次。
在苹果种植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栖霞市注重生态效益,保持生态与发展和谐共进。栖霞市以“绿色 环保、低碳、可持续”为目标,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实现无公害苹果生产全域覆盖,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8处。同时,栖霞市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引进万华生态板业,制作零甲醛生态板材,年可回收利用废弃苹果枝条8万吨以上;利用废弃果枝资源,生产食用菌,EM菌发酵有机肥,沼渣沼液推广应用,实现果业经济可循环、可持续。隆鑫作为栖霞首家废旧反光膜回收再利用企业,年可处理废弃反光膜8000吨,可生产再生塑料团粒约2600吨,有效缓解了栖霞市及周边县市的“银色污染”。
提升苹果产业附加价值
如何让红彤彤的苹果变为“富民果”?
一颗新鲜的苹果经过去皮、去核、切片、预烘干,再经过变温压差真空膨化干燥,变成了脆香美味的苹果脆片……走进烟台中泉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苹果的身价如何“倍增”。
这款常常在直播间亮相的网红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商超、航空、高铁等消费场所经常能见到。烟台中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晔介绍,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变温压差真空脱水”技术,全过程物理变化保留营养的同时,实现无任何防腐剂或色素添加。目前公司生产的苹果脆片供不应求,还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10多个国家。
在烟台白洋酿酒公司的车间里,新一批果子正在发酵。苹果中的糖分将慢慢转化为酒精,但苹果特有的风味被保留了下来。苹果酒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前不久,烟台市博士达集团主办的“苹果水光面膜新品发布会”上,“苹果面膜”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苹果面膜的原材料就是栖霞的富硒苹果,经过高端提纯工艺制作而成,富硒苹果面膜充分发挥富硒苹果抗氧化和硒元素的功效,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烟台市博士达集团董事长张朋义表示。
“作为全国首个标准化的富硒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博士达产业园采用的是领先的纳米富硒技术。该技术能使苹果稳定达到每公斤硒含量28微克的富硒苹果标准,可改善苹果的品质并提高苹果的产量。”烟台市博士达集团总经理张平介绍。
从“原字号”“初字号”转化为“深字号”“新字号”,不断延展的产业链,让苹果产业大起来、强起来。栖霞市整合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项目和省市涉农项目,高定位打造烟台苹果产业集群隆起带,培育扶持果品收储企业开展清洗、套袋、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初加工过程的智能化创新,果品商品化处理流水线年处理能力200多万吨。
不仅如此,栖霞市支持企业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等院所强强合作,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发,开发苹果脆片、酵素、苹果酒醋、果胶、苹果发泡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目前,栖霞市拥有果品深加工企业14家,发展6个系列(苹果冻干产品、苹果冻粒、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苹果面膜)30余种产品,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
多方位实现销售升级
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在流水线上清洗、筛选、分类、贴标、装箱,直接发往海外……一台设备一小时可分拣20吨苹果,一天分拣200吨。在山东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智能分选车间,自动分拣设备精准而高效。
“在苹果传送过程中,一秒可以拍摄120张照片,并且自动分析苹果的重量、果型、色泽、糖度、病害等,再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自动分类,打包后就可以发往世界各地了。”公司副总经理姜静指着刚刚自动分拣出的苹果说,智能分选可以让每个苹果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苹果销售,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果农。
为了让更多果农搭上电商销售“快车”,栖霞市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新业态,探索“电商+直播”形态的发展道路。今年以来,栖霞市先后组织开展栖霞市名优特新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培训会、“青鸟归巢·筑梦栖霞”返乡大学生电商人才培训活动、果农电商公益系列培训活动、栖霞市高素质农民电商专题培训班等5场线下培训活动,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引导企业利用直播电商、新媒体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如今,手机已成为果农的“新农具”,电商销售已经成为新农人的“新农活”。
为加快构建产销市场体现,栖霞市实施冷链物流产业链升级延伸工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装备,健全果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提高果品冷链运输的信息智能化。截至目前,栖霞市拥有果品冷风库、气调库630多座,年贮藏能力120万吨,栖霞苹果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栖霞市众一18度生态数字智慧果园 摄影:李华
苹果全自动分拣线 摄影:张丙翠
栖霞市寺口镇苹果交易市场 摄影:王志远
金秋送爽,苹果飘香。10月26日至11月10日,以“浓情果乡·甜美栖霞”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山东栖霞艺术节带来了近20项活动,持续放大“栖霞苹果”的声音,让栖霞苹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栖霞市苹果总产量约为210万吨。优越的气候、独特的水土、良好的生态孕育了栖霞苹果“秀外慧中、质脆皮薄、酸甜适口、弥久愈香”的独特品质。栖霞市通过苹果的新种法、新“吃”法、新卖法,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在栖霞市松山街道众一18度生态数字智慧果园苹果种植基地,苹果的收获已渐近尾声。检测数据显示,众一18度生态果园生产的苹果,糖度能达到18度。“我们能种植出如此高品质的苹果,与当地的天然资源密不可分。栖霞地处北纬37°苹果黄金种植带,全年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秋季昼夜温差大,是苹果的优质产地。”众一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丁英虎表示,“公司的数字化智慧管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众一18度生态数字智慧果园苹果种植基地已建成240亩现代化果园,配有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割草机、智能打药机、虫害自动监测系统、气象墒情监测系统、采摘机器人等智慧果园关键装备,实现了果园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优化决策、精准控制、精细管理。丁英虎算了一笔账:“以前果园采用人工割草,人工费和油费每次需要15000元。使用智能割草机后,每次仅需600元,再加上其他的智能设备,算下来每亩地种植成本能减少5000元。”
栖霞市以苹果生产“精准感知—智能诊断—智能作业”为主线,利用农业智能网联技术,开展一体化、数字化智慧果园建设,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数字化果园8000亩。此外,栖霞市实施合作社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企业等经营性和公益性服务组织,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靠上服务,开展农资集采集供、机械施肥、飞防服务、测土配肥、金融保险、产品收购等“菜单式”服务,探索“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栖霞市已有镇级为民服务中心10个,214个村设立果园托管服务工作站,开展测土配肥、飞防服务、机械施肥托管果园28万亩次。
在苹果种植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栖霞市注重生态效益,保持生态与发展和谐共进。栖霞市以“绿色 环保、低碳、可持续”为目标,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实现无公害苹果生产全域覆盖,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8处。同时,栖霞市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引进万华生态板业,制作零甲醛生态板材,年可回收利用废弃苹果枝条8万吨以上;利用废弃果枝资源,生产食用菌,EM菌发酵有机肥,沼渣沼液推广应用,实现果业经济可循环、可持续。隆鑫作为栖霞首家废旧反光膜回收再利用企业,年可处理废弃反光膜8000吨,可生产再生塑料团粒约2600吨,有效缓解了栖霞市及周边县市的“银色污染”。
提升苹果产业附加价值
如何让红彤彤的苹果变为“富民果”?
一颗新鲜的苹果经过去皮、去核、切片、预烘干,再经过变温压差真空膨化干燥,变成了脆香美味的苹果脆片……走进烟台中泉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苹果的身价如何“倍增”。
这款常常在直播间亮相的网红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商超、航空、高铁等消费场所经常能见到。烟台中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晔介绍,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变温压差真空脱水”技术,全过程物理变化保留营养的同时,实现无任何防腐剂或色素添加。目前公司生产的苹果脆片供不应求,还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10多个国家。
在烟台白洋酿酒公司的车间里,新一批果子正在发酵。苹果中的糖分将慢慢转化为酒精,但苹果特有的风味被保留了下来。苹果酒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2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前不久,烟台市博士达集团主办的“苹果水光面膜新品发布会”上,“苹果面膜”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苹果面膜的原材料就是栖霞的富硒苹果,经过高端提纯工艺制作而成,富硒苹果面膜充分发挥富硒苹果抗氧化和硒元素的功效,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烟台市博士达集团董事长张朋义表示。
“作为全国首个标准化的富硒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博士达产业园采用的是领先的纳米富硒技术。该技术能使苹果稳定达到每公斤硒含量28微克的富硒苹果标准,可改善苹果的品质并提高苹果的产量。”烟台市博士达集团总经理张平介绍。
从“原字号”“初字号”转化为“深字号”“新字号”,不断延展的产业链,让苹果产业大起来、强起来。栖霞市整合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项目和省市涉农项目,高定位打造烟台苹果产业集群隆起带,培育扶持果品收储企业开展清洗、套袋、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初加工过程的智能化创新,果品商品化处理流水线年处理能力200多万吨。
不仅如此,栖霞市支持企业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等院所强强合作,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发,开发苹果脆片、酵素、苹果酒醋、果胶、苹果发泡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目前,栖霞市拥有果品深加工企业14家,发展6个系列(苹果冻干产品、苹果冻粒、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苹果面膜)30余种产品,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
多方位实现销售升级
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在流水线上清洗、筛选、分类、贴标、装箱,直接发往海外……一台设备一小时可分拣20吨苹果,一天分拣200吨。在山东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智能分选车间,自动分拣设备精准而高效。
“在苹果传送过程中,一秒可以拍摄120张照片,并且自动分析苹果的重量、果型、色泽、糖度、病害等,再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自动分类,打包后就可以发往世界各地了。”公司副总经理姜静指着刚刚自动分拣出的苹果说,智能分选可以让每个苹果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苹果销售,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果农。
为了让更多果农搭上电商销售“快车”,栖霞市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新业态,探索“电商+直播”形态的发展道路。今年以来,栖霞市先后组织开展栖霞市名优特新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培训会、“青鸟归巢·筑梦栖霞”返乡大学生电商人才培训活动、果农电商公益系列培训活动、栖霞市高素质农民电商专题培训班等5场线下培训活动,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引导企业利用直播电商、新媒体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如今,手机已成为果农的“新农具”,电商销售已经成为新农人的“新农活”。
为加快构建产销市场体现,栖霞市实施冷链物流产业链升级延伸工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装备,健全果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提高果品冷链运输的信息智能化。截至目前,栖霞市拥有果品冷风库、气调库630多座,年贮藏能力120万吨,栖霞苹果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栖霞市众一18度生态数字智慧果园 摄影:李华
苹果全自动分拣线 摄影:张丙翠
栖霞市寺口镇苹果交易市场 摄影:王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