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养正 五育融合”红色文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学校为例

2024-11-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彬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铭记。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把红色教育植根于日常的教育管理?如何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本文以垛庄镇中心学校的做法为例,进行以下几方面探究。
  垛庄镇中心学校,坐落于孟良崮山脚下,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着力把握和强化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的重要使命和独特地位。借助这样的优势,学校摸索出了“以红养正 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从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积极打造红正课程、锻造红正教师、塑造红正学子、输出红正文化,开创一条红线,结合五四精神的学校内涵发展新局面。
  打造红正课程
  创新“红+”课程体系,以红品、红润、红美3个板块,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红品课堂。聚焦课堂教学,把课堂由知识传授型向素养能力提升型转变,让课堂活起来,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各学科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共商共研,生成了学科特色鲜明的红品课堂模式,比如语文的“百家”课堂、数学的“翻转”课堂等,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润文化。为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厚德、睿智、阳光、优雅、创新的“五品”少年,学校开展了红色宣讲、科技小制作、书法、绘画等20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校地域特色,开设了“沂蒙煎饼”“粗布纺织”“支前鞋垫”等红色文化特色课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体会沂蒙精神。
  红美德育。紧紧围绕“以红养正 五育融合”这一主题,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教育,使学校的特色教育逐步走向有序化、深入化、特色化。
  例如,围绕孟良崮战役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到孟良崮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烈;聆听参战老兵对战斗过程的描述,体会当时战斗的惨烈;参观孟良崮纪念馆,亲身感受孟良崮战役的壮烈场面。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意识。
  此外,充分利用班队会、升国旗等时间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十个一”活动,即读一本革命故事书,讲一个中华英烈的故事,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等。在重大纪念日和节日开展“党旗伴我成长”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红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还将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成功打造了红色主题接力赛、读书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修养、体育意识和阅读习惯,还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锻造红正教师
  学校围绕“党性铸师魂、红色润生命”教育品牌创建,向管理要质量,在创新中求发展,高扬“文明勤奋、开拓创新”的校风,坚持“乐教、爱生、奉献”的教风,不断丰富红色教育内涵,以红养正,立德树人,锻造红正教师。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促进教师思想成长。实施“青蓝培育工程”,定期举办“行知”论坛,通过读书分享辩论会、“红+”课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引领等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助推专业成长。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中,党员教师占比均超过50%,多人次获省、市、县荣誉称号,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提高。
  塑造红正学子
  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用红色德育点亮思政教育特色,打磨“浸润”红品思政课堂,通过红色讲台,引领思政课建设入心入脑,构建“红+”融合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多种形式助力学生品质培育。开启家校共育模式,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德育建设深度融合,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讲孟良崮革命故事,以身临其境的形式和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红色沃土,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少先队荣誉不断,荣获蒙阴县十佳中队、蒙阴县少先队红旗中队,多名学生在学科、社团、少先队等方面获得不同级别奖励。
  输出红正文化
  学校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承担3项县级以上改革试点、社团建设项目;总校一线三融模式带动黄营、下峪两所薄弱小学均衡发展;与济南天桥区五柳岛中学片区在红色研学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依托双方丰厚的红色资源,互通有无,组织各学校开展多层面交流。跨县交流优势互补,主动与市内兄弟学校对接,强化交流学习,吸引其他学校师生来我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红色文化影响力,助力县域教育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临沂市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临沂市平安和谐校园”“临沂市优秀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此外,还是山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学校,并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八一爱民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立志向海图强”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红军学校,红色梦想,让红正文化浸润师生心灵,不断擦亮红色教育品牌!
  (作者单位: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学校)
  □王彬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铭记。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把红色教育植根于日常的教育管理?如何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本文以垛庄镇中心学校的做法为例,进行以下几方面探究。
  垛庄镇中心学校,坐落于孟良崮山脚下,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着力把握和强化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的重要使命和独特地位。借助这样的优势,学校摸索出了“以红养正 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从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积极打造红正课程、锻造红正教师、塑造红正学子、输出红正文化,开创一条红线,结合五四精神的学校内涵发展新局面。
  打造红正课程
  创新“红+”课程体系,以红品、红润、红美3个板块,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红品课堂。聚焦课堂教学,把课堂由知识传授型向素养能力提升型转变,让课堂活起来,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各学科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共商共研,生成了学科特色鲜明的红品课堂模式,比如语文的“百家”课堂、数学的“翻转”课堂等,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润文化。为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厚德、睿智、阳光、优雅、创新的“五品”少年,学校开展了红色宣讲、科技小制作、书法、绘画等20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校地域特色,开设了“沂蒙煎饼”“粗布纺织”“支前鞋垫”等红色文化特色课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体会沂蒙精神。
  红美德育。紧紧围绕“以红养正 五育融合”这一主题,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教育,使学校的特色教育逐步走向有序化、深入化、特色化。
  例如,围绕孟良崮战役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到孟良崮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烈;聆听参战老兵对战斗过程的描述,体会当时战斗的惨烈;参观孟良崮纪念馆,亲身感受孟良崮战役的壮烈场面。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意识。
  此外,充分利用班队会、升国旗等时间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十个一”活动,即读一本革命故事书,讲一个中华英烈的故事,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等。在重大纪念日和节日开展“党旗伴我成长”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红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还将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成功打造了红色主题接力赛、读书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修养、体育意识和阅读习惯,还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锻造红正教师
  学校围绕“党性铸师魂、红色润生命”教育品牌创建,向管理要质量,在创新中求发展,高扬“文明勤奋、开拓创新”的校风,坚持“乐教、爱生、奉献”的教风,不断丰富红色教育内涵,以红养正,立德树人,锻造红正教师。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促进教师思想成长。实施“青蓝培育工程”,定期举办“行知”论坛,通过读书分享辩论会、“红+”课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引领等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助推专业成长。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中,党员教师占比均超过50%,多人次获省、市、县荣誉称号,引领辐射作用不断提高。
  塑造红正学子
  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用红色德育点亮思政教育特色,打磨“浸润”红品思政课堂,通过红色讲台,引领思政课建设入心入脑,构建“红+”融合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多种形式助力学生品质培育。开启家校共育模式,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德育建设深度融合,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讲孟良崮革命故事,以身临其境的形式和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红色沃土,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少先队荣誉不断,荣获蒙阴县十佳中队、蒙阴县少先队红旗中队,多名学生在学科、社团、少先队等方面获得不同级别奖励。
  输出红正文化
  学校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承担3项县级以上改革试点、社团建设项目;总校一线三融模式带动黄营、下峪两所薄弱小学均衡发展;与济南天桥区五柳岛中学片区在红色研学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依托双方丰厚的红色资源,互通有无,组织各学校开展多层面交流。跨县交流优势互补,主动与市内兄弟学校对接,强化交流学习,吸引其他学校师生来我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红色文化影响力,助力县域教育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临沂市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临沂市平安和谐校园”“临沂市优秀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此外,还是山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学校,并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八一爱民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立志向海图强”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红军学校,红色梦想,让红正文化浸润师生心灵,不断擦亮红色教育品牌!
  (作者单位: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