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交出防汛“大考”合格答卷
2024-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薛良诚
本报通讯员 谢海莹
城市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气象数据显示,2024年汛期,聊城市主城区平均降水量累计达到580.6毫米,较上一年偏多12%。其中,降雨18次,达到大暴雨级别2次、暴雨2次、大雨4次。聊城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防汛硬仗,圆满完成2024年市主城区安全度汛任务,以实际行动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为民答卷”。
一场强降雨或许只有一两个小时,但防汛队员往往提前两三天就开始行动,头顶烈日疏通管网、设置防坠笼、调试防汛设备……有些队员坚守几天几夜不回家。雨停了,他们在路边隔离墩旁抓紧吃上几口饭;雨来了,马上放下碗筷投入战斗。防汛队员舍小家顾大家,换来的是风雨过后祥和平静的万家灯火。暴雨中一抹抹耀眼的“荧光绿”,也成为风雨中这座城市的“安全路标”。
今年7月5日至6日,一场大暴雨来袭。雨情就是命令,城区防汛队员闻令而动、迅速行动,21台强排车、37辆防汛应急车辆、42台强排泵、78台发电机组、800个防坠笼等防汛设备提前部署到点位。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防汛队员一起冲锋在前,最终战胜汛情,保障了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38个防汛成员单位紧密联动,构建起快速响应、高效协作的防汛工作体系。汛期来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对城区38条主次干道雨污排水管网进行循环清掏作业,对4条防汛排涝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对雨水管网进行溯源排查,加快推进雨水强排泵站、排水闸门和易积水点改造,提高排水防涝能力。同时组织对城区雨水专用泵站、下穿式桥涵泵站、涵闸等各类防汛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养护,确保“一键启动”,充实大型强排车、发电机组、强排泵等防汛物资储备,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在城区划定5处机动防汛应急设备待命区,大大提升防汛装备的快速反应保障能力。最关键的是,组建了22支共558人的防汛应急队伍,全体防汛队员24小时待命,积极开展防汛抢险实操培训,提升应急能力,确保防汛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安全度汛的背后,也有数字赋能的功劳。近年来,聊城市持续对城区防汛智能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建设城区排水管网监测终端、河道水位监测终端、下穿式桥涵监测终端等,实现多部门联动,信息一屏共享。“通过远程感知监测设备,可以及时研判哪个区域存在积水风险,关联哪个排口开闸能够排除风险;及时发现河道水系洪峰变化,第一时间研判城市内涝风险,科学调蓄内外水系库容;及时发出桥涵下积水预警,第一时间采取道路交通封控措施,避免车辆误入导致伤亡事故。我们通过气象研判、水情分析、指令传达、队伍监管、设备定位、复盘回溯等功能实现‘一张图’管理,让城市防汛‘耳聪目明’。”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秦月成表示。
本报通讯员 谢海莹
城市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气象数据显示,2024年汛期,聊城市主城区平均降水量累计达到580.6毫米,较上一年偏多12%。其中,降雨18次,达到大暴雨级别2次、暴雨2次、大雨4次。聊城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防汛硬仗,圆满完成2024年市主城区安全度汛任务,以实际行动书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为民答卷”。
一场强降雨或许只有一两个小时,但防汛队员往往提前两三天就开始行动,头顶烈日疏通管网、设置防坠笼、调试防汛设备……有些队员坚守几天几夜不回家。雨停了,他们在路边隔离墩旁抓紧吃上几口饭;雨来了,马上放下碗筷投入战斗。防汛队员舍小家顾大家,换来的是风雨过后祥和平静的万家灯火。暴雨中一抹抹耀眼的“荧光绿”,也成为风雨中这座城市的“安全路标”。
今年7月5日至6日,一场大暴雨来袭。雨情就是命令,城区防汛队员闻令而动、迅速行动,21台强排车、37辆防汛应急车辆、42台强排泵、78台发电机组、800个防坠笼等防汛设备提前部署到点位。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防汛队员一起冲锋在前,最终战胜汛情,保障了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38个防汛成员单位紧密联动,构建起快速响应、高效协作的防汛工作体系。汛期来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对城区38条主次干道雨污排水管网进行循环清掏作业,对4条防汛排涝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对雨水管网进行溯源排查,加快推进雨水强排泵站、排水闸门和易积水点改造,提高排水防涝能力。同时组织对城区雨水专用泵站、下穿式桥涵泵站、涵闸等各类防汛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养护,确保“一键启动”,充实大型强排车、发电机组、强排泵等防汛物资储备,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在城区划定5处机动防汛应急设备待命区,大大提升防汛装备的快速反应保障能力。最关键的是,组建了22支共558人的防汛应急队伍,全体防汛队员24小时待命,积极开展防汛抢险实操培训,提升应急能力,确保防汛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安全度汛的背后,也有数字赋能的功劳。近年来,聊城市持续对城区防汛智能指挥系统进行升级,建设城区排水管网监测终端、河道水位监测终端、下穿式桥涵监测终端等,实现多部门联动,信息一屏共享。“通过远程感知监测设备,可以及时研判哪个区域存在积水风险,关联哪个排口开闸能够排除风险;及时发现河道水系洪峰变化,第一时间研判城市内涝风险,科学调蓄内外水系库容;及时发出桥涵下积水预警,第一时间采取道路交通封控措施,避免车辆误入导致伤亡事故。我们通过气象研判、水情分析、指令传达、队伍监管、设备定位、复盘回溯等功能实现‘一张图’管理,让城市防汛‘耳聪目明’。”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秦月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