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记者见面会上,3位青年代表围绕绿色发展讲述奋斗故事

以青春之名 赴绿色之约

2024-10-26 作者: 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依盟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25日讯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邀请3位青年代表围绕“以青春奋斗之名 赴绿色发展之约”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2022年,搭载我们自主品牌发动机的氢能大巴参与服务了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主产品的技术水平。”见面会现场,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颖分享的故事令人自豪。
  工作以来,陈颖一直从事核能、氢能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工作,“我们研究如何把绿色零碳的氢能源制备出来,然后将氢能应用到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应用到发电供热、备用电源上,替代煤、油、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在陈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围绕氢能开发及利用,他们实现了关键材料和部件自主化,搭建了“氢腾”品牌燃料电池、“氢涌”PEM制氢装备两大产品线。
  2021年,陈颖来到济南,从零开始组建团队,负责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两年多来,这个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扎实推进交通动力、供能等各类场景需求的燃料电池产品及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氢能应用,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他们研发的各种自主产品已走向市场,服务各类交通和供能场景。
  陈颖表示,未来将与团队持续深耕氢能技术创新与攻关,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与产业链企业一道,共同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规模突破,推动氢能及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经的炼钢生产环境是“胸前火焰山,背后大风扇,上班一身汗,下班脸如炭”。现在,坐在整洁舒适的操控中心就能炼钢,不仅大幅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转炉冶炼的能源消耗还降低20%多,钢水质量的合格率提升10%以上……这些都离不开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炼钢一车间副主任刘俊宝的努力与钻研。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刘俊宝来到山钢股份炼钢厂。2017年,刘俊宝加入智能炼钢攻关小组,先后参与一系列技术项目研究与应用,实现了转炉的全流程无干预智能冶炼,“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让职工从与1600多度钢水面对面的‘苦累险’,变成人与电脑高度融合的‘点按键’。”
  如果说智能炼钢是提前设定好程序自动冶炼,那么智慧炼钢就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进行自主冶炼。“一个自动,一个自主,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差别,就好比是给炼钢生产装上了‘最强大脑’,它能自己分析和学习,设计出最优的冶炼模型。”刘俊宝介绍,他们综合运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智慧炼钢生产线。他负责的两座转炉分别荣获“全国冠军炉”和“齐鲁冠军炉”称号,经此冶炼的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
  泉水是济南的根与魂,是济南最亮丽的名片。省地矿局八〇一队自1958年建队至今,66年执守如一,一直奋战在全省水文地质工作最前线,组建了泉水保护团队,始终守护着济南泉水。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型,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平台”;首次提出“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三大保泉模式,持续优化泉水保护全链条、全过程服务;首次较为准确地推算出济南泉水“泉龄”……八〇一队水文地质中心泉水保护部主任刘春伟介绍,他们通过长期勘查工作积累了最完整、最系统的地质资料,系统查明了济南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泉水成因和资源量,绘制的《济南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被收录进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为泉水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在保泉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刘春伟所在的团队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山东省首届“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当好‘泉保姆’,服务‘强省会’,深钻细研创新突破,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地矿力量。”刘春伟说。
  □记者 张依盟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25日讯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邀请3位青年代表围绕“以青春奋斗之名 赴绿色发展之约”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2022年,搭载我们自主品牌发动机的氢能大巴参与服务了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主产品的技术水平。”见面会现场,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颖分享的故事令人自豪。
  工作以来,陈颖一直从事核能、氢能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工作,“我们研究如何把绿色零碳的氢能源制备出来,然后将氢能应用到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应用到发电供热、备用电源上,替代煤、油、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在陈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围绕氢能开发及利用,他们实现了关键材料和部件自主化,搭建了“氢腾”品牌燃料电池、“氢涌”PEM制氢装备两大产品线。
  2021年,陈颖来到济南,从零开始组建团队,负责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两年多来,这个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扎实推进交通动力、供能等各类场景需求的燃料电池产品及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氢能应用,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他们研发的各种自主产品已走向市场,服务各类交通和供能场景。
  陈颖表示,未来将与团队持续深耕氢能技术创新与攻关,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与产业链企业一道,共同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规模突破,推动氢能及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经的炼钢生产环境是“胸前火焰山,背后大风扇,上班一身汗,下班脸如炭”。现在,坐在整洁舒适的操控中心就能炼钢,不仅大幅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转炉冶炼的能源消耗还降低20%多,钢水质量的合格率提升10%以上……这些都离不开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炼钢一车间副主任刘俊宝的努力与钻研。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刘俊宝来到山钢股份炼钢厂。2017年,刘俊宝加入智能炼钢攻关小组,先后参与一系列技术项目研究与应用,实现了转炉的全流程无干预智能冶炼,“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就能让职工从与1600多度钢水面对面的‘苦累险’,变成人与电脑高度融合的‘点按键’。”
  如果说智能炼钢是提前设定好程序自动冶炼,那么智慧炼钢就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进行自主冶炼。“一个自动,一个自主,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差别,就好比是给炼钢生产装上了‘最强大脑’,它能自己分析和学习,设计出最优的冶炼模型。”刘俊宝介绍,他们综合运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智慧炼钢生产线。他负责的两座转炉分别荣获“全国冠军炉”和“齐鲁冠军炉”称号,经此冶炼的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
  泉水是济南的根与魂,是济南最亮丽的名片。省地矿局八〇一队自1958年建队至今,66年执守如一,一直奋战在全省水文地质工作最前线,组建了泉水保护团队,始终守护着济南泉水。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型,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平台”;首次提出“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三大保泉模式,持续优化泉水保护全链条、全过程服务;首次较为准确地推算出济南泉水“泉龄”……八〇一队水文地质中心泉水保护部主任刘春伟介绍,他们通过长期勘查工作积累了最完整、最系统的地质资料,系统查明了济南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泉水成因和资源量,绘制的《济南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被收录进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为泉水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在保泉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刘春伟所在的团队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山东省首届“齐鲁最美自然守护者”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当好‘泉保姆’,服务‘强省会’,深钻细研创新突破,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地矿力量。”刘春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