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
文登西洋参稳步提升市场话语权
2024-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 郭彦成
采收机轰鸣着驶过,将地垄上的土翻动、扬起,泥土落地的同时,一根根西洋参破土而出,雇工们将西洋参归拢成堆,麻利装袋……进入10月,在国内西洋参最大主产区——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西洋参开始大面积收获。“采收季从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文登区张家产镇西洋参产业协会秘书长周晓江介绍,去年的西洋参行情不错,鲜参售价达到了每斤30-35元,“今年雨水偏多,对怕涝的西洋参影响加大,预计今年的行情会略有波动。”
不过,在周晓江看来,较小的行情波动对文登西洋参产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过去,我们只做种植,顶多再进行烘干,售卖鲜参或干参,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不仅利润低,还没有议价权。”周晓江说,“但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链的拓展,我们早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难题。”
近几年,张家产镇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西洋参小镇样板片区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培育、发展西洋参特色产业,把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为破解过去小、散、乱的发展局面,我们镇党委牵头成立西洋参产业链联合党委,采取‘样板片区+国有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对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张家产镇党委副书记丰钧文介绍,“联合党委涵盖了14个村,并吸纳了道地参业、继振参业、威登医药等5家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成为种植有组织、质量有控制、产品有增值、市场有竞争力的西洋参产业集群。”
文登西洋参逐步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标准化管控,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是一家服务西洋参全产业链发展的国有企业。”道地参业科技研发部部长丁文超介绍,公司成立于2016年,起初只是为参农、参企提供农资采购、良种推广、市场交易等社会化服务;自2019年起,公司通过成立服务团队和专家顾问等方式,全程参与西洋参的种植管理,引导参农科学种植、标准种植;而从2021年起,公司开始研发、生产各类西洋参产品。“公司躬身入局,是因为‘食药同源’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利好。”丁文超解释。
过去,西洋参只能作为中药材销售,或者以初级农产品售卖,市场面窄且利润不高。2021年11月,西洋参入选“食药同源”试点,又于2023年11月正式获批,文登西洋参自此拥有了食品和中药材的“双重身份”,可合法用于食品的生产、销售。
眼下,西洋参代用茶、西洋参精酿啤酒、西洋参原浆饮品等产品已进驻全国各地商超。“从药店到商超,销售渠道多了,产品附加值也大大提升。拿我们公司的产品来说,附加值能提高30%到50%,甚至更高。”丁文超说,以该公司的一款“祥龙献瑞”礼盒为例,内含26瓶规格为5克的西洋参切片,售价为368元,“如果这些原材料进入药店,售价不到200元。”
据统计,张家产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西洋参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5万亩左右,年产鲜参约8000吨,文登西洋参的品牌价值高达116.43亿元。“现在,中甄道地、御龙旗、参状元等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已在市场上取得初步成功,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转变。”张家产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孙涛说,眼下,该镇正依托西洋参交易中心,与电子商会、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打造电商IP和区域供应链基地,“下一步,要逐步掌控西洋参的市场定价权,稳步提升市场话语权。”
本报通讯员 郭彦成
采收机轰鸣着驶过,将地垄上的土翻动、扬起,泥土落地的同时,一根根西洋参破土而出,雇工们将西洋参归拢成堆,麻利装袋……进入10月,在国内西洋参最大主产区——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西洋参开始大面积收获。“采收季从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文登区张家产镇西洋参产业协会秘书长周晓江介绍,去年的西洋参行情不错,鲜参售价达到了每斤30-35元,“今年雨水偏多,对怕涝的西洋参影响加大,预计今年的行情会略有波动。”
不过,在周晓江看来,较小的行情波动对文登西洋参产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过去,我们只做种植,顶多再进行烘干,售卖鲜参或干参,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不仅利润低,还没有议价权。”周晓江说,“但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链的拓展,我们早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难题。”
近几年,张家产镇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西洋参小镇样板片区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培育、发展西洋参特色产业,把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为破解过去小、散、乱的发展局面,我们镇党委牵头成立西洋参产业链联合党委,采取‘样板片区+国有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对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张家产镇党委副书记丰钧文介绍,“联合党委涵盖了14个村,并吸纳了道地参业、继振参业、威登医药等5家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成为种植有组织、质量有控制、产品有增值、市场有竞争力的西洋参产业集群。”
文登西洋参逐步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标准化管控,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是一家服务西洋参全产业链发展的国有企业。”道地参业科技研发部部长丁文超介绍,公司成立于2016年,起初只是为参农、参企提供农资采购、良种推广、市场交易等社会化服务;自2019年起,公司通过成立服务团队和专家顾问等方式,全程参与西洋参的种植管理,引导参农科学种植、标准种植;而从2021年起,公司开始研发、生产各类西洋参产品。“公司躬身入局,是因为‘食药同源’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利好。”丁文超解释。
过去,西洋参只能作为中药材销售,或者以初级农产品售卖,市场面窄且利润不高。2021年11月,西洋参入选“食药同源”试点,又于2023年11月正式获批,文登西洋参自此拥有了食品和中药材的“双重身份”,可合法用于食品的生产、销售。
眼下,西洋参代用茶、西洋参精酿啤酒、西洋参原浆饮品等产品已进驻全国各地商超。“从药店到商超,销售渠道多了,产品附加值也大大提升。拿我们公司的产品来说,附加值能提高30%到50%,甚至更高。”丁文超说,以该公司的一款“祥龙献瑞”礼盒为例,内含26瓶规格为5克的西洋参切片,售价为368元,“如果这些原材料进入药店,售价不到200元。”
据统计,张家产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西洋参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5万亩左右,年产鲜参约8000吨,文登西洋参的品牌价值高达116.43亿元。“现在,中甄道地、御龙旗、参状元等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已在市场上取得初步成功,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转变。”张家产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孙涛说,眼下,该镇正依托西洋参交易中心,与电子商会、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打造电商IP和区域供应链基地,“下一步,要逐步掌控西洋参的市场定价权,稳步提升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