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六共”模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2024-09-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赵国陆 通讯员 孙化鹏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市中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和融工程”,在17个街道打造互嵌式示范社区25处,举办“邻居节”“结对子”“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从居住环境、学习工作、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等环节打造互嵌式和谐家园。
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实验初中、十四中学等近200名师生分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泉河主题研学活动,育晖小学和西藏白朗县小学示范结对。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充分发挥博物馆研学基地、铸牢教育实践基地、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等各类载体教育功能,加强各族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依托社区红石榴驿站,在基层打造红石榴学院、红石榴课堂、红石榴长廊等平台阵地,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专家学者、“红石榴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基层民族工作,凝聚合力。创新民族社区“345”枫桥式治理模式,驻区单位、民主党派等代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民提、民议、民决、民监闭环。此外,市中区实施利民惠民项目,改善民族聚居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帮助创业选址13处,协助就业600余人,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济南讯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市中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和融工程”,在17个街道打造互嵌式示范社区25处,举办“邻居节”“结对子”“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从居住环境、学习工作、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等环节打造互嵌式和谐家园。
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实验初中、十四中学等近200名师生分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泉河主题研学活动,育晖小学和西藏白朗县小学示范结对。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充分发挥博物馆研学基地、铸牢教育实践基地、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等各类载体教育功能,加强各族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依托社区红石榴驿站,在基层打造红石榴学院、红石榴课堂、红石榴长廊等平台阵地,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专家学者、“红石榴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基层民族工作,凝聚合力。创新民族社区“345”枫桥式治理模式,驻区单位、民主党派等代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民提、民议、民决、民监闭环。此外,市中区实施利民惠民项目,改善民族聚居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帮助创业选址13处,协助就业600余人,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