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联社持续推动服务、产品、政策下沉
金融“妙笔”巧绘乡村振兴蓝图
2024-09-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莱芜农商银行辛庄支行客户经理实地调研东辛庄村韭菜大棚发展情况。
|
□ 本报记者 徐佳
本报通讯员 米亮 王晴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守面向“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五个振兴”,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信贷投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强数字金融转型服务,用农商“活水”浇灌“产业”之花,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农商智慧。
莱芜农商银行坚持把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总抓手和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持续推动服务、产品、政策下沉,用金融“妙笔”巧绘乡村振兴蓝图。截至8月末,该行服务乡村振兴贷款5851户、金额8.96亿元。
点“绿”成“金”,铺就致富路
“大棚作物不受季节限制,四季皆可‘生金’。”济南市莱芜区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钦凤说,乡村要振兴,群众要幸福,发展好经济是底气。在莱芜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建设了6座韭菜大棚,每年收割4茬韭菜,一年下来产值可达8万元左右,此外,还扩建了3座白菜育苗棚。9座大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还带动村里30多名村民就业。
近年来,莱芜农商银行针对大棚种植户“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着力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最快做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同时组建金融服务队,深入辖内蔬菜企业实行“清单式”对接,动态掌握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落地,助力群众踏上致富路。
今年以来,该行通过驻点办公、红马甲行动日、金融夜校、星火讲堂累计开展外拓服务1100余次,服务客户8万余户,五项基础信息完善率较年初提升2.8个百分点,无感授信覆盖面提升1.45个百分点。
金融灌“葡”,助农“萄”金
走进培峪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挂满藤蔓。
“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我的葡萄园顺利发展起来了!”葡萄种植大户常大哥说,创业之初,他缺乏资金只种植了4亩葡萄。莱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对接,根据其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向他推荐了“信e贷”。通过线上自助办理,当天下午10万元贷款就到了账。
资金到位后,常大哥立刻扩大了种植规模,如今葡萄园已蜕变成拥有12个大棚、占地20余亩、年产量超过3万斤的产业基地,成为农商银行助力培峪村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莱芜农商银行进村入户走访种植大户,依托“信e贷”等线上产品,把种植户日常收入流水、供销记录等数据上传系统,依托线上贷款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有效降低了果农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该行累计对接果农类客户2000余户,发放贷款3098万元,助力“致富果”成色更足、甜上加甜。
护航“米袋子”,助力“金满仓”
颜庄街道柳桥峪村的小黄米有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该村利用土地、地理、环境等优势,注册自有商标“柳桥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循环经济,实现小黄米种植规模化发展。“农商银行主动到我们村开展整村授信,让农民轻松贷到‘真金白银’。”颜庄街道柳桥峪村的王大哥说,今年小黄米销售收入预计将超30万元。
莱芜农商银行围绕小黄米产业种、采、购、销等环节,组织客户经理开展上门送贷服务,大力推广“济担创业贷”“济担提振贷”等政策贷款,有效解决当地百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柳桥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信联社评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
莱芜农商银行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为切入点,成功创建省级样板村10家、市级样板村19家、县级样板村21家,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覆盖面。
同时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创建工程,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为村内所有适贷人群授信,做到有金融需求农户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计授信17.7万户、368.88亿元。
本报通讯员 米亮 王晴
近年来,省农信联社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守面向“三农”、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全省农商银行聚焦乡村“五个振兴”,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信贷投放,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加强数字金融转型服务,用农商“活水”浇灌“产业”之花,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农商智慧。
莱芜农商银行坚持把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总抓手和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持续推动服务、产品、政策下沉,用金融“妙笔”巧绘乡村振兴蓝图。截至8月末,该行服务乡村振兴贷款5851户、金额8.96亿元。
点“绿”成“金”,铺就致富路
“大棚作物不受季节限制,四季皆可‘生金’。”济南市莱芜区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钦凤说,乡村要振兴,群众要幸福,发展好经济是底气。在莱芜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建设了6座韭菜大棚,每年收割4茬韭菜,一年下来产值可达8万元左右,此外,还扩建了3座白菜育苗棚。9座大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还带动村里30多名村民就业。
近年来,莱芜农商银行针对大棚种植户“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着力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最快做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同时组建金融服务队,深入辖内蔬菜企业实行“清单式”对接,动态掌握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落地,助力群众踏上致富路。
今年以来,该行通过驻点办公、红马甲行动日、金融夜校、星火讲堂累计开展外拓服务1100余次,服务客户8万余户,五项基础信息完善率较年初提升2.8个百分点,无感授信覆盖面提升1.45个百分点。
金融灌“葡”,助农“萄”金
走进培峪村的葡萄种植基地,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挂满藤蔓。
“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我的葡萄园顺利发展起来了!”葡萄种植大户常大哥说,创业之初,他缺乏资金只种植了4亩葡萄。莱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对接,根据其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向他推荐了“信e贷”。通过线上自助办理,当天下午10万元贷款就到了账。
资金到位后,常大哥立刻扩大了种植规模,如今葡萄园已蜕变成拥有12个大棚、占地20余亩、年产量超过3万斤的产业基地,成为农商银行助力培峪村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莱芜农商银行进村入户走访种植大户,依托“信e贷”等线上产品,把种植户日常收入流水、供销记录等数据上传系统,依托线上贷款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有效降低了果农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该行累计对接果农类客户2000余户,发放贷款3098万元,助力“致富果”成色更足、甜上加甜。
护航“米袋子”,助力“金满仓”
颜庄街道柳桥峪村的小黄米有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该村利用土地、地理、环境等优势,注册自有商标“柳桥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循环经济,实现小黄米种植规模化发展。“农商银行主动到我们村开展整村授信,让农民轻松贷到‘真金白银’。”颜庄街道柳桥峪村的王大哥说,今年小黄米销售收入预计将超30万元。
莱芜农商银行围绕小黄米产业种、采、购、销等环节,组织客户经理开展上门送贷服务,大力推广“济担创业贷”“济担提振贷”等政策贷款,有效解决当地百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柳桥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信联社评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
莱芜农商银行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为切入点,成功创建省级样板村10家、市级样板村19家、县级样板村21家,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覆盖面。
同时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创建工程,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为村内所有适贷人群授信,做到有金融需求农户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计授信17.7万户、368.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