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新版《红楼梦》为何费力不讨好

2024-08-26 作者: 宫小昀 来源: 大众日报
  □ 宫小昀

  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自8月16日上映以来,票房和口碑遭遇滑铁卢。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发稿,上映7天电影排片已跌至0.9%,总票房不足500万元,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只有619万元。
  作为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影视化改编历来备受关注。87版《红楼梦》因被认为气质最像原著,至今被奉为经典。此后,《红楼梦》翻拍仿佛陷入魔咒,观众缘一版比一版差,影视剧开播即翻车。不忠于原著、不尊重观众是被网友高频提及的“原罪”。
  观众对《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争议首先是选角和表演。宝黛钗作为原著灵魂人物,都不满15岁,“三春”的年龄也都在十几岁。电影团队称在2017年就举行了海选,面试了近两万名演员和新人,最终选定了多个年轻演员,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封闭式培训。电影版宝黛钗的呈现,虽然保留了“稚气”,却没有体现原著人物的才气和灵气。
  作为原著的核心人物,林黛玉在影片中变成了敏感多疑且善妒的“恋爱脑”,内在空洞且小家子气,没有准确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而史湘云、贾迎春等个性不同的女性群像,在影片中匆忙一现,无论外表还是表演,都缺乏记忆点。王熙凤更是从妆造到人物塑造,活像一个热衷说场面话的阴谋家,反派感十足,与87版邓婕饰演的聪明泼辣、八面玲珑的王熙凤相比,高下立现。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贾宝玉大雪天里出家倒叙为始,主要故事情节以林黛玉回府奔丧开篇,以王熙凤贪没林如海家产建大观园,后又设掉包计,致使宝玉迎娶宝钗,黛玉泪尽而亡,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结局。片中,太虚幻境、宁府家宴、元春省亲、宝黛读书、宝钗扑蝶、黛玉葬花、黛玉焚稿、金玉成婚八个原著中的名场面依次登场,给人观感很像走马灯式的幻灯片拼接。看似原著中有代表性的桥段都“打卡”了,但也仅限于此,充满碎片化的拼凑感,不仅逻辑线不明,缺乏剧情片基本的递进式叙事规律,且重点剪裁不当。
  按照此前导演的想法,她想拍一部面向新生代的青春版《红楼梦》,赋予经典名著以现代视角,并且最终决定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推进故事。如果按此逻辑,开头由贾府银两短缺引出的内部派系争斗、贾琏和王熙凤密谋侵吞林如海家产、元春省亲等桥段,都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删掉,没必要出场的人物也可以不出现,把重点放在宝黛钗的人物关系推进上。电影名称虽是《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表达重心却放在“木石前盟”的悲剧线上,“金玉良缘”的叙事倒成了辅线,跟片名并不契合。再者,如果想以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线串联起荣宁二府的衰败,那么秦可卿葬礼这一贾家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就不该直接省略……如此种种,让人分不清重点在哪儿。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名场面拼接,蜻蜓点水。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票房和口碑上遭遇失利,显然有很多需要复盘的地方。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观众不免拿来对比。作为一部公认改编难度很大的名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精妙的故事设计和影视语言呈现出原著的精华,依然是后续《红楼梦》影视改编者需要回答的问题。期待创作者与市场和观众形成更加理性正向的互动,一起为名著影视改编找到更好的路径。
  □ 宫小昀

  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自8月16日上映以来,票房和口碑遭遇滑铁卢。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发稿,上映7天电影排片已跌至0.9%,总票房不足500万元,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只有619万元。
  作为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影视化改编历来备受关注。87版《红楼梦》因被认为气质最像原著,至今被奉为经典。此后,《红楼梦》翻拍仿佛陷入魔咒,观众缘一版比一版差,影视剧开播即翻车。不忠于原著、不尊重观众是被网友高频提及的“原罪”。
  观众对《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争议首先是选角和表演。宝黛钗作为原著灵魂人物,都不满15岁,“三春”的年龄也都在十几岁。电影团队称在2017年就举行了海选,面试了近两万名演员和新人,最终选定了多个年轻演员,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封闭式培训。电影版宝黛钗的呈现,虽然保留了“稚气”,却没有体现原著人物的才气和灵气。
  作为原著的核心人物,林黛玉在影片中变成了敏感多疑且善妒的“恋爱脑”,内在空洞且小家子气,没有准确表现出人物的神韵。而史湘云、贾迎春等个性不同的女性群像,在影片中匆忙一现,无论外表还是表演,都缺乏记忆点。王熙凤更是从妆造到人物塑造,活像一个热衷说场面话的阴谋家,反派感十足,与87版邓婕饰演的聪明泼辣、八面玲珑的王熙凤相比,高下立现。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贾宝玉大雪天里出家倒叙为始,主要故事情节以林黛玉回府奔丧开篇,以王熙凤贪没林如海家产建大观园,后又设掉包计,致使宝玉迎娶宝钗,黛玉泪尽而亡,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结局。片中,太虚幻境、宁府家宴、元春省亲、宝黛读书、宝钗扑蝶、黛玉葬花、黛玉焚稿、金玉成婚八个原著中的名场面依次登场,给人观感很像走马灯式的幻灯片拼接。看似原著中有代表性的桥段都“打卡”了,但也仅限于此,充满碎片化的拼凑感,不仅逻辑线不明,缺乏剧情片基本的递进式叙事规律,且重点剪裁不当。
  按照此前导演的想法,她想拍一部面向新生代的青春版《红楼梦》,赋予经典名著以现代视角,并且最终决定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推进故事。如果按此逻辑,开头由贾府银两短缺引出的内部派系争斗、贾琏和王熙凤密谋侵吞林如海家产、元春省亲等桥段,都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删掉,没必要出场的人物也可以不出现,把重点放在宝黛钗的人物关系推进上。电影名称虽是《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表达重心却放在“木石前盟”的悲剧线上,“金玉良缘”的叙事倒成了辅线,跟片名并不契合。再者,如果想以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线串联起荣宁二府的衰败,那么秦可卿葬礼这一贾家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就不该直接省略……如此种种,让人分不清重点在哪儿。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名场面拼接,蜻蜓点水。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票房和口碑上遭遇失利,显然有很多需要复盘的地方。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观众不免拿来对比。作为一部公认改编难度很大的名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精妙的故事设计和影视语言呈现出原著的精华,依然是后续《红楼梦》影视改编者需要回答的问题。期待创作者与市场和观众形成更加理性正向的互动,一起为名著影视改编找到更好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