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集体备课与“四立”原则的实践与探索
——以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2024-08-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光才
《课程方案(2022年版)》大力倡导“教—学—评”的一致性,此理念与教学教研活动遵循的“备—教—学—评—研”工作思路相契合。在教学活动中,备课环节的“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突破口。
集体备课是备课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它为教师构建了合作、研讨与实践的平台,教师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达成集体智慧的凝聚与共享,区分教育资源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而深化每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拓展教学方式与思路,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归纳、提炼和再度创新,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展现教学个性,持续提升备课水平,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在当下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环境下,集体备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愈发显著。集体备课应做到以核心素养立意、以四基四能立基、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以“五三二”深度备课立制,方可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与创新。
以核心素养立意
为集体备课注入“灵魂”
《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在课程编制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素养导向始终贯穿其中。素养不只是知识,而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与超越,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的某种行为能力或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所在。
以核心素养立意,是集体备课的价值追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集体备课中,教师需要深入剖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并将其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中。
例如,在初中数学“函数”章节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和图像等基本知识,更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引入气温随时间变化、话费与通话时长的关系等生活中的函数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构建函数模型,提升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四基四能立基
为集体备课筑牢“根本”
以四基四能立基,是集体备课的实践基石。“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扎实落实“四基”,有效培育“四能”,这是达成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以“几何图形”的集体备课为例,教师们首先明确学生需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等。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亲手制作几何模型,积累操作与活动经验。同时,通过设置如“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出等边三角形”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
为集体备课提供“手段”
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是集体备课的质量保障。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协调统一,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共同确定教学目标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安排了多种解题练习和实际应用题的分析探讨。在评价环节,除常规的课后作业和测试外,还增添了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与反馈,如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点评,这种即时互动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以“五三二”深度备课立制
为集体备课建立“保障”
“五三二”深度备课模式如下:
五个环节: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观课反思—磨课议课—个人细备
三法备选:将教师发展规划为五个层级,分别是新入职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导师型教师
方法1: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人细备(备、研、备,建议专家型、导师型教师选用)
方法2:个人备课—观课反思—磨课议课—个人细备(备、观、磨、备,建议骨干教师选用)
方法3: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观课反思—磨课议课—个人细备(备、研、观、磨、备,建议新入职、胜任型教师选用)
两步错时:主备教师提前备好课,做到先备先上,其他老师在主备老师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磨课议课,个人细备后再上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深化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促进备课资源高效共享的关键途径,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经验不足,其教学成绩是影响整体教学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传承,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与有经验老教师深入沟通的平台。学校在开展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骨干教师展示示范课,新毕业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展示课,以及推门听评课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通过开展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拜师活动,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当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问题和困难时,指导教师为他们出谋划策、指引方向、排忧解难;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实行“错时”上课,青年教师先听老教师的课,之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最后进行授课;鼓励年轻教师书写详细教案。通过一系列举措,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努力达成“一年上路,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八年挑大梁”的目标。
综上所述,集体备课以核心素养立意,以四基四能立基,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以“五三二”深度备课立制,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能够凝聚智慧、优势互补,携手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乐县教学研究中心)
《课程方案(2022年版)》大力倡导“教—学—评”的一致性,此理念与教学教研活动遵循的“备—教—学—评—研”工作思路相契合。在教学活动中,备课环节的“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突破口。
集体备课是备课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它为教师构建了合作、研讨与实践的平台,教师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达成集体智慧的凝聚与共享,区分教育资源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而深化每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知,拓展教学方式与思路,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归纳、提炼和再度创新,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展现教学个性,持续提升备课水平,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在当下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环境下,集体备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愈发显著。集体备课应做到以核心素养立意、以四基四能立基、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以“五三二”深度备课立制,方可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与创新。
以核心素养立意
为集体备课注入“灵魂”
《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在课程编制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素养导向始终贯穿其中。素养不只是知识,而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与超越,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的某种行为能力或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所在。
以核心素养立意,是集体备课的价值追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集体备课中,教师需要深入剖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并将其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中。
例如,在初中数学“函数”章节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和图像等基本知识,更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引入气温随时间变化、话费与通话时长的关系等生活中的函数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构建函数模型,提升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四基四能立基
为集体备课筑牢“根本”
以四基四能立基,是集体备课的实践基石。“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扎实落实“四基”,有效培育“四能”,这是达成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以“几何图形”的集体备课为例,教师们首先明确学生需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等。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亲手制作几何模型,积累操作与活动经验。同时,通过设置如“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出等边三角形”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
为集体备课提供“手段”
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是集体备课的质量保障。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协调统一,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共同确定教学目标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安排了多种解题练习和实际应用题的分析探讨。在评价环节,除常规的课后作业和测试外,还增添了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与反馈,如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点评,这种即时互动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
以“五三二”深度备课立制
为集体备课建立“保障”
“五三二”深度备课模式如下:
五个环节: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观课反思—磨课议课—个人细备
三法备选:将教师发展规划为五个层级,分别是新入职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导师型教师
方法1: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人细备(备、研、备,建议专家型、导师型教师选用)
方法2:个人备课—观课反思—磨课议课—个人细备(备、观、磨、备,建议骨干教师选用)
方法3: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观课反思—磨课议课—个人细备(备、研、观、磨、备,建议新入职、胜任型教师选用)
两步错时:主备教师提前备好课,做到先备先上,其他老师在主备老师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磨课议课,个人细备后再上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深化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促进备课资源高效共享的关键途径,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经验不足,其教学成绩是影响整体教学的关键因素,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传承,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与有经验老教师深入沟通的平台。学校在开展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骨干教师展示示范课,新毕业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展示课,以及推门听评课活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通过开展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拜师活动,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当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问题和困难时,指导教师为他们出谋划策、指引方向、排忧解难;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实行“错时”上课,青年教师先听老教师的课,之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最后进行授课;鼓励年轻教师书写详细教案。通过一系列举措,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努力达成“一年上路,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八年挑大梁”的目标。
综上所述,集体备课以核心素养立意,以四基四能立基,以教学评一致性立本,以“五三二”深度备课立制,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能够凝聚智慧、优势互补,携手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乐县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