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是干什么用的
2024-08-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逄春阶
巴黎奥运会好多瞬间,让人回味。可以说,每块奖牌背后都有一个汗水浇灌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没拿到奖牌的山东济南女子辛鑫,媒体记者称呼她是塞纳河上的“孤泳者”。如果济南要选“泉城形象大使”,我愿意投给辛鑫一票。我感动于她坚持到底的韧劲儿,感动于她勇往直前、慎终如始的游姿,感动于她享受比赛过程的乐观心态。
8月8日,奥运会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项目在塞纳河举行,辛鑫以2小时27分02秒9的成绩完成比赛,排在24位参赛选手的最后一名。当她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为她加油。
辛鑫这次没有拿到奖牌,但她尝过拿到冠军的滋味。2012年,她夺得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800米自由泳冠军和女子1500米自由泳季军。在一年后的全运会上,她再次在女子800米自由泳比赛中夺冠。
因为比赛需要,她转项练习公开水域马拉松游泳。相比于室内游泳,10公里马拉松的训练远比想象中艰难。马拉松游泳项目通常是在户外的江河湖海里进行,环境变幻莫测,运动员可能会遭遇暗流、水中生物、高温低温甚至水体污染。一般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一天训练量在3公里到4公里,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量在8公里左右,而辛鑫一天的训练量是15公里。在备战里约奥运会时,辛鑫前往烟台进行适应性训练,就遭到了密密麻麻的、船开着都冲不散的水母的“袭击”。东京奥运会,下水比赛后的辛鑫身上则爬满了不知名的虫子。她对记者说过:“正是因为马拉松游泳太难,很多人不愿意练,所以我才有机会练别人不想练的项目。”把苦滋味尝遍的辛鑫,2019年收获回报,在光州世锦赛中夺冠,这位倔强的济南姑娘拿到了中国选手在世界大赛公开水域项目的第一块金牌。
不挑不拣,能吃苦,辛鑫好样的;不放弃,完成比赛,享受过程,辛鑫好样的。就说塞纳河上的比赛,她肯定知道已经与奖牌无缘了,好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没有多少胜算了,还游什么游,服输了,躺平了。但辛鑫没有。“不管最后游第几,我一定要完成比赛!”拼尽全力保持职业运动员的尊严,完成一次艰苦的耐力较量。这让我想到了泰山挑山工——被人民日报记者徐锦庚表述为“行走的脊梁”,就是有负重登顶的一股韧劲儿,不求别人,求自己的肩膀。一生46次登泰山的北大教授曾深情吟诵过挑山工:挑山工,挑山工,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他看重的就是竞技者的那股韧劲儿。
作家王树理最近出了本散文集《路过往昔》,其中有篇文章写道,看到老家的扁担,就想起年轻时候挑水、挑粮的情景。有时间还是要摸摸扁担,“干一点象征性的活计,让自己知道肩膀是干什么用的。”肩膀是干什么用的呢?肩膀就是肩膀,是人体上的一个普通部分。可是,我们的先辈赋予肩膀一种能力,就是负重的能力、担当的能力。后来就引申为“担道义”“担使命”。记得有人说过,使命扛在肩,左肩累了换右肩。
心甘情愿,乐在其中,没有最好,只有完成。想着辛鑫劈波斩浪的游姿,我就想起“肩膀是干什么用的”这句话,也想到了爬泰山时在十八盘看到负重前行的挑山工,那古铜色的肩膀上、脊梁上晶莹的汗珠,仿佛在诉说:泰山泰山,给我力量!
闪光夺目的,永远是精神。辛鑫决不半途躺平,“要完成比赛”的精神,将会长久烙印在我脑海。
巴黎奥运会好多瞬间,让人回味。可以说,每块奖牌背后都有一个汗水浇灌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没拿到奖牌的山东济南女子辛鑫,媒体记者称呼她是塞纳河上的“孤泳者”。如果济南要选“泉城形象大使”,我愿意投给辛鑫一票。我感动于她坚持到底的韧劲儿,感动于她勇往直前、慎终如始的游姿,感动于她享受比赛过程的乐观心态。
8月8日,奥运会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项目在塞纳河举行,辛鑫以2小时27分02秒9的成绩完成比赛,排在24位参赛选手的最后一名。当她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为她加油。
辛鑫这次没有拿到奖牌,但她尝过拿到冠军的滋味。2012年,她夺得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800米自由泳冠军和女子1500米自由泳季军。在一年后的全运会上,她再次在女子800米自由泳比赛中夺冠。
因为比赛需要,她转项练习公开水域马拉松游泳。相比于室内游泳,10公里马拉松的训练远比想象中艰难。马拉松游泳项目通常是在户外的江河湖海里进行,环境变幻莫测,运动员可能会遭遇暗流、水中生物、高温低温甚至水体污染。一般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一天训练量在3公里到4公里,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量在8公里左右,而辛鑫一天的训练量是15公里。在备战里约奥运会时,辛鑫前往烟台进行适应性训练,就遭到了密密麻麻的、船开着都冲不散的水母的“袭击”。东京奥运会,下水比赛后的辛鑫身上则爬满了不知名的虫子。她对记者说过:“正是因为马拉松游泳太难,很多人不愿意练,所以我才有机会练别人不想练的项目。”把苦滋味尝遍的辛鑫,2019年收获回报,在光州世锦赛中夺冠,这位倔强的济南姑娘拿到了中国选手在世界大赛公开水域项目的第一块金牌。
不挑不拣,能吃苦,辛鑫好样的;不放弃,完成比赛,享受过程,辛鑫好样的。就说塞纳河上的比赛,她肯定知道已经与奖牌无缘了,好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没有多少胜算了,还游什么游,服输了,躺平了。但辛鑫没有。“不管最后游第几,我一定要完成比赛!”拼尽全力保持职业运动员的尊严,完成一次艰苦的耐力较量。这让我想到了泰山挑山工——被人民日报记者徐锦庚表述为“行走的脊梁”,就是有负重登顶的一股韧劲儿,不求别人,求自己的肩膀。一生46次登泰山的北大教授曾深情吟诵过挑山工:挑山工,挑山工,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他看重的就是竞技者的那股韧劲儿。
作家王树理最近出了本散文集《路过往昔》,其中有篇文章写道,看到老家的扁担,就想起年轻时候挑水、挑粮的情景。有时间还是要摸摸扁担,“干一点象征性的活计,让自己知道肩膀是干什么用的。”肩膀是干什么用的呢?肩膀就是肩膀,是人体上的一个普通部分。可是,我们的先辈赋予肩膀一种能力,就是负重的能力、担当的能力。后来就引申为“担道义”“担使命”。记得有人说过,使命扛在肩,左肩累了换右肩。
心甘情愿,乐在其中,没有最好,只有完成。想着辛鑫劈波斩浪的游姿,我就想起“肩膀是干什么用的”这句话,也想到了爬泰山时在十八盘看到负重前行的挑山工,那古铜色的肩膀上、脊梁上晶莹的汗珠,仿佛在诉说:泰山泰山,给我力量!
闪光夺目的,永远是精神。辛鑫决不半途躺平,“要完成比赛”的精神,将会长久烙印在我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