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药房”筑牢基层用药安全防线
覆盖我省117个县(市、区)的179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024-08-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黄鑫
7月20日清早,76岁的孙爷爷拄着拐杖来到了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卫生院,“这几年,卫生院的药越来越多了,我不用跑那么远去县城拿药了。”
“小药片,大民生”,药品供应保障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往,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品种不齐全,多数患者需要去上级医院取药,基层无法满足上级医院医生的诊疗需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患者下转受限严重。
围绕“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学服务、统一药品使用监测、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药品储备”等目标,2022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在207家县域医共体中推进“中心药房”建设,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难题,提升县域医共体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
关口前移,智慧“审方中心”确保规范用药
2022年7月,由惠民县人民医院牵头,县域内18家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惠民县医共体“中心药房”开始试点。县、镇、村形成目录“大圈套小圈”,一体化村卫生室用药均从镇卫生院统一配送。“集采和慢病的药品占比高了,卫生室药品品种数由几十种增加到了200多种。”惠民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安玉说。
“中心药房”建好了,用药目录有了,基层用药不愁了,如何确保药品的规范使用,“智慧与创新是破局的关键。”丁安玉说。
“以前,我们会根据重点监控药品、特定疾病等每月抽取出院医嘱,汇总和反馈有用药风险的地方,但前期规避与后期点评同等重要。”惠民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超向记者介绍,2024年5月下旬起,惠民县卫生健康局开始试点医共体“审方中心”,升级全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增置前置审方、合理用药、电子处方点评分析软件,将“用药把关”关口前移。
“错误等级8,请调整给药途径。”随着医生的一次次演示,一个个提示弹窗“如约而至”。8级错误刚性拦截、5级错误人工拦截、4级错误用药提示……系统拦截方式十分灵活,“处方审核成为安全屏障,有了它,处方就像被上了个额外‘保险’。”惠民县人民医院刘医生说。
丁安玉介绍,惠民县医共体“审方中心”覆盖县、镇、村三级网络,“系统+人工”双重审方模式改变了以往“开具处方—缴费—窗口取药—药师审方发药”的传统流程,处方通过全面、实时审核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
“上线以来,结合临床医生反馈、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审方中心’也在不断修订系统审核规则,提升审方质量。”丁超说,5月下旬至今,中心已审方74117份,平均每天审核处方约4300张,通过培训和点评、质控,初始处方用药风险大幅下降,处方质量明显提升。
医防融合,推动药学服务走向同质化
守护居民全过程、全周期健康,需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后续诊疗、用药和健康管理。发挥“中心药房”在医防融合中的作用,是实现基层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不二法门”。
56岁的于先生确诊II型糖尿病已有7年,最近,他尝试通过饮食调整治疗,尽量不吃药,每天仅摄入1000Kcal无碳水食物。发现他血糖持续偏高后,家庭医生立即将协诊信息推送给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来到医院后,他佩戴上了血糖连续监测设备,并在体检后被检出早期肾脏病变。经过该院内分泌、营养专科医生和家庭药师团队的多次多学科会诊(MDT)以及持续跟踪随访,于先生恢复用药并开始规范饮食,血糖也得到了控制。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市率先建设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健共体”),由3家区级综合医院、2家中医医院牵头,与全区3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家专病机构联合组成五大健康服务共同体组团。
健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与“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体系深度融合,创新建立了各健共体院内外药品使用的“双监测”模式。
“院内监测”与医防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药品合理使用指导、定期药品质控检查等,定期收集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信息;“院外”通过“百名药师进万家”活动,47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指导签约居民常见病、慢性病居家自我用药,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5%以上,履约率达84.36%。
“慢病患者的照护需要长时间的随访干预,之前我们的院内信息无法推送到基层,仅靠基层医疗机构随访护理,很难实现病人的长期照护。”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健共体综合办公室主任张龙歌说,“随着健共体的建立,家庭药师直接参与会诊过程,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加强了对老年、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联合用药患者的全病程指导。”
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刘守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西海岸新区通过药学专家下沉基层、建立完善药师门诊服务、签订推行“家庭药师服务”等,359支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指导服务“三高”“居家精神障碍”等患者安全用药,全区药学服务连续化、同质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统一采购和储备,“中心药房”增强后备力量
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保障药品供应,关键在于背后的采购和储备保障。
数据上报、统一采购、送至“中心药房”、按订单配送……2022年7月,威海市文登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实体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并投入使用。走进“中心药房”,仓库三色五区,药品仓储实行色标管理,各式各样的药品整齐码放。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中心药房主任时淑芳向记者介绍,通过这种管理,有效控制了药品储存质量。
统一药品储备提高了“中心药房”的药品保障供应能力,近年来,文登区持续开展“惠民送药 邮递到家”免费送药上门服务,不仅及时将药品送至群众手中,还选派临床药师加入“1+X”全专协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年均服务3600余人次。
近年来,荣成市以市人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处,“基层医疗机构每周发送采购计划,由牵头单位统一进行采购订单的创建和下单,医药公司按照订单地址定期送至各成员单位,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时效性也得到了保障。”荣成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马海说。
“截至目前,全省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已覆盖117个县(市、区)的179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药品品种数量平均增加10%,与牵头医院药品重合率提升16.7%,药品配送时间缩短近1天。”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方传武介绍。
7月20日清早,76岁的孙爷爷拄着拐杖来到了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卫生院,“这几年,卫生院的药越来越多了,我不用跑那么远去县城拿药了。”
“小药片,大民生”,药品供应保障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往,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品种不齐全,多数患者需要去上级医院取药,基层无法满足上级医院医生的诊疗需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患者下转受限严重。
围绕“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学服务、统一药品使用监测、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药品储备”等目标,2022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在207家县域医共体中推进“中心药房”建设,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难题,提升县域医共体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
关口前移,智慧“审方中心”确保规范用药
2022年7月,由惠民县人民医院牵头,县域内18家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惠民县医共体“中心药房”开始试点。县、镇、村形成目录“大圈套小圈”,一体化村卫生室用药均从镇卫生院统一配送。“集采和慢病的药品占比高了,卫生室药品品种数由几十种增加到了200多种。”惠民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安玉说。
“中心药房”建好了,用药目录有了,基层用药不愁了,如何确保药品的规范使用,“智慧与创新是破局的关键。”丁安玉说。
“以前,我们会根据重点监控药品、特定疾病等每月抽取出院医嘱,汇总和反馈有用药风险的地方,但前期规避与后期点评同等重要。”惠民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超向记者介绍,2024年5月下旬起,惠民县卫生健康局开始试点医共体“审方中心”,升级全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增置前置审方、合理用药、电子处方点评分析软件,将“用药把关”关口前移。
“错误等级8,请调整给药途径。”随着医生的一次次演示,一个个提示弹窗“如约而至”。8级错误刚性拦截、5级错误人工拦截、4级错误用药提示……系统拦截方式十分灵活,“处方审核成为安全屏障,有了它,处方就像被上了个额外‘保险’。”惠民县人民医院刘医生说。
丁安玉介绍,惠民县医共体“审方中心”覆盖县、镇、村三级网络,“系统+人工”双重审方模式改变了以往“开具处方—缴费—窗口取药—药师审方发药”的传统流程,处方通过全面、实时审核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
“上线以来,结合临床医生反馈、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审方中心’也在不断修订系统审核规则,提升审方质量。”丁超说,5月下旬至今,中心已审方74117份,平均每天审核处方约4300张,通过培训和点评、质控,初始处方用药风险大幅下降,处方质量明显提升。
医防融合,推动药学服务走向同质化
守护居民全过程、全周期健康,需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后续诊疗、用药和健康管理。发挥“中心药房”在医防融合中的作用,是实现基层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不二法门”。
56岁的于先生确诊II型糖尿病已有7年,最近,他尝试通过饮食调整治疗,尽量不吃药,每天仅摄入1000Kcal无碳水食物。发现他血糖持续偏高后,家庭医生立即将协诊信息推送给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来到医院后,他佩戴上了血糖连续监测设备,并在体检后被检出早期肾脏病变。经过该院内分泌、营养专科医生和家庭药师团队的多次多学科会诊(MDT)以及持续跟踪随访,于先生恢复用药并开始规范饮食,血糖也得到了控制。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市率先建设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健共体”),由3家区级综合医院、2家中医医院牵头,与全区3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家专病机构联合组成五大健康服务共同体组团。
健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与“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体系深度融合,创新建立了各健共体院内外药品使用的“双监测”模式。
“院内监测”与医防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药品合理使用指导、定期药品质控检查等,定期收集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信息;“院外”通过“百名药师进万家”活动,471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指导签约居民常见病、慢性病居家自我用药,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5%以上,履约率达84.36%。
“慢病患者的照护需要长时间的随访干预,之前我们的院内信息无法推送到基层,仅靠基层医疗机构随访护理,很难实现病人的长期照护。”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健共体综合办公室主任张龙歌说,“随着健共体的建立,家庭药师直接参与会诊过程,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加强了对老年、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联合用药患者的全病程指导。”
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刘守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西海岸新区通过药学专家下沉基层、建立完善药师门诊服务、签订推行“家庭药师服务”等,359支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指导服务“三高”“居家精神障碍”等患者安全用药,全区药学服务连续化、同质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统一采购和储备,“中心药房”增强后备力量
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保障药品供应,关键在于背后的采购和储备保障。
数据上报、统一采购、送至“中心药房”、按订单配送……2022年7月,威海市文登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实体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并投入使用。走进“中心药房”,仓库三色五区,药品仓储实行色标管理,各式各样的药品整齐码放。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中心药房主任时淑芳向记者介绍,通过这种管理,有效控制了药品储存质量。
统一药品储备提高了“中心药房”的药品保障供应能力,近年来,文登区持续开展“惠民送药 邮递到家”免费送药上门服务,不仅及时将药品送至群众手中,还选派临床药师加入“1+X”全专协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年均服务3600余人次。
近年来,荣成市以市人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处,“基层医疗机构每周发送采购计划,由牵头单位统一进行采购订单的创建和下单,医药公司按照订单地址定期送至各成员单位,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时效性也得到了保障。”荣成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马海说。
“截至目前,全省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已覆盖117个县(市、区)的179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药品品种数量平均增加10%,与牵头医院药品重合率提升16.7%,药品配送时间缩短近1天。”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方传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