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4-08-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张月莲
健康事业一头连着群众安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聊城市始终聚焦一切为民的核心目标,坚决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评估、蝉联10届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成功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批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作站),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健康服务民生的“小窗口”,打开外界认知聊城的“大形象”。在当前聊城市转型发展、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卫生健康行业各级组织承压奋进、克难前行、蓄势跃升。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旨向。
抓好人才“引育用留”,夯实新质生产力重要根基。人才资源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聊城市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发挥现有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优势,依托高端平台汇聚人才,用足用好“人才新政35条”等优惠政策,健全“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周末式”专家等柔性机制。加大高端医疗资源的引进,吸纳9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进入医院管理层;积极推进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项目建设,力争3年争创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3-5个省级重点专科,引进40项新技术、新方法,力争项目医院诊疗水平达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同质水平,建成关节疾病、老年脊柱疾病、智能化骨科、大面积烧烫伤4个区域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配齐科研基金和科研团队,加大对青年学者科研投入,让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梯队,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取得新突破。
推动医学科技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核心动力。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卫生健康事业科技的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充分利用我国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和发展优势,紧盯医学人工智能、卫生健康数据等重点领域,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医药企业、高等院校等力量共同参与卫生科技创新发展,借助科技创新的前瞻性洞察卫生健康事业的未来需求,形成科技指导发展,发展紧跟创新的良性循环。在新领域、新赛道的开辟过程中,必须做到脑中有思想、心中有方向、行动有力量,我们要强化科研创新,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孪生孵化,打造黄河中下游医疗科研高地;要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研究、实验研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应用云平台,引入AI模型,院前智慧问诊、院中精准诊疗、院后个性管理,实现“一次就诊、终身服务”,不断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科技创新在激发推动新质生产力 发展过程中的更多作用,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着眼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提效。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围绕“治未病”核心,我们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找准大健康产业新赛道。聊城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医辈出,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前景广阔。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全市4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对于传统中医药,要做到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四个方面,积极进行“中医药+”现代化产业链建设的实践探索。聊城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医药产业项目库,立足阿胶特色产业和东阿阿胶品牌优势,形成了东部医药产业基地、西部医养产业基地“两翼齐飞”,“防未病”和“治已病”同步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医疗资源竞争力和社会价值,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人民健康。
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初心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实现和保障人民健康”,聊城市将瞄准“改革攻坚突破”和“优质服务提标”工作部署,积极构建“大健康”工作体系,持续推动新的高效和质的有效提升,以高质量卫生健康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绘就以人为本幸福新图景。
(作者系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聊城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健康事业一头连着群众安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聊城市始终聚焦一切为民的核心目标,坚决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现场评估、蝉联10届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成功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批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作站),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健康服务民生的“小窗口”,打开外界认知聊城的“大形象”。在当前聊城市转型发展、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卫生健康行业各级组织承压奋进、克难前行、蓄势跃升。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旨向。
抓好人才“引育用留”,夯实新质生产力重要根基。人才资源是卫生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聊城市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发挥现有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优势,依托高端平台汇聚人才,用足用好“人才新政35条”等优惠政策,健全“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周末式”专家等柔性机制。加大高端医疗资源的引进,吸纳9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进入医院管理层;积极推进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项目建设,力争3年争创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3-5个省级重点专科,引进40项新技术、新方法,力争项目医院诊疗水平达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同质水平,建成关节疾病、老年脊柱疾病、智能化骨科、大面积烧烫伤4个区域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配齐科研基金和科研团队,加大对青年学者科研投入,让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梯队,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取得新突破。
推动医学科技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核心动力。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卫生健康事业科技的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充分利用我国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和发展优势,紧盯医学人工智能、卫生健康数据等重点领域,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医药企业、高等院校等力量共同参与卫生科技创新发展,借助科技创新的前瞻性洞察卫生健康事业的未来需求,形成科技指导发展,发展紧跟创新的良性循环。在新领域、新赛道的开辟过程中,必须做到脑中有思想、心中有方向、行动有力量,我们要强化科研创新,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加快科研成果孪生孵化,打造黄河中下游医疗科研高地;要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研究、实验研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应用云平台,引入AI模型,院前智慧问诊、院中精准诊疗、院后个性管理,实现“一次就诊、终身服务”,不断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科技创新在激发推动新质生产力 发展过程中的更多作用,努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着眼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提效。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围绕“治未病”核心,我们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找准大健康产业新赛道。聊城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医辈出,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前景广阔。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全市4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对于传统中医药,要做到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四个方面,积极进行“中医药+”现代化产业链建设的实践探索。聊城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医药产业项目库,立足阿胶特色产业和东阿阿胶品牌优势,形成了东部医药产业基地、西部医养产业基地“两翼齐飞”,“防未病”和“治已病”同步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医疗资源竞争力和社会价值,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人民健康。
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初心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实现和保障人民健康”,聊城市将瞄准“改革攻坚突破”和“优质服务提标”工作部署,积极构建“大健康”工作体系,持续推动新的高效和质的有效提升,以高质量卫生健康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绘就以人为本幸福新图景。
(作者系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聊城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