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绿色泉城夏日长

谢志高宋雅丽谢青谢岩合作国画《绿色泉城》

2024-07-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绿色泉城》 248cm×124cm 谢志高 宋雅丽 谢青 谢岩
  谢志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
  宋雅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创会理事。
  谢青,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谢岩,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与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谢志高在创作中
  2024年7月6日上午,“造境于心——水墨三人展”在山东新闻美术馆温馨开展,展览展出了一个艺术家庭里两代人——母亲宋雅丽、女儿谢青、儿子谢岩的水墨佳作近百幅,作为丈夫与父亲,亦是展览嘉宾的谢志高则在现场为家人助阵。开幕式后,一家人乘兴合作,创作了八尺水墨作品《绿色泉城》,以记录这温情的展览以及美丽的济南。
  “我一到济南,手机里就收到了短信,打头的就是一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起对济南的初印象,谢志高如是说道。在一家人看来,这幅画的主题很明确,描绘的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景色。前一天游览了大明湖,感受了济南城的景致,今天在画室里,谢青与谢岩已是胸有成竹。谢青、谢岩姐弟俩感情深厚,生活中默契十足,讨论画面构思时就创作了只有彼此能看懂的草图,一旁的母亲宋雅丽每每谈及孩子们之间的和睦融洽,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谢青以花鸟画为长,因此画面近处的荷塘由她主笔。她以笔为舟,荡漾在荷花池中,点染皴擦随性悠然。在她的笔下,荷叶宽大而浑圆,姿态万千,墨色仿佛晨雾缭绕,给荷叶披上了一层柔和的纱衣,红荷掩映其中,更显娇俏可爱。她尤为注意光影效果,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每一朵荷花、每一片荷叶都显得生动而饱满。随风摇曳的芦苇点缀其中,有了这“休止符”,乐章才完整。荷花掩映处,杨柳堆烟,暖风阵阵,岸堤浓重的几笔墨色出自宋雅丽之手。多年来,宋雅丽一直从事油画教学工作,在古稀之年,激发了对山水画的兴趣,从此,她将对西画的感悟与理解注于丹青笔墨之中,画面兼具大写意的洒脱与油画的绚丽,可谓别开生面。堤岸连绵,岸上郁郁葱葱的柳枝是谢志高所画,调墨、行笔、晕染、修饰,谢老一气呵成,“拂提杨柳醉春烟”的如画美景已经飘然显现,现场众人无不叹服。“谢志高的画,手下无妄笔。”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画家林墉对谢志高的评价,几十年来,谢老都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的道路上,如今谢老已年逾八十,但对待艺术依然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激情,每天笔耕不辍,因此笔笔有新意,处处有巧思。连绵不绝的柳帘渐渐融入远山中,那里有谢岩用淡彩与水墨铺就的田园诗意,谢岩用色淡雅天真,他笔下的柳树与山峦仿佛浸润在泉水的蒸汽中,云雾润蒸之意象跃然纸上。
  宋雅丽与谢岩都有着很深厚的西画功底,谢志高与谢青则坚守在国画道路上,四人的笔墨各有各的风采,落于同一画面上,则兼收并蓄,相互映衬,俨然一体。四位画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创作着,作画空隙里,大家谈笑喝茶,聊生活、聊创作,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的精神面貌投射到画面上,让人一时忘了此时的骄阳酷暑。画面墨色交织,动静相融,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荷香,感受到夏日的清凉。
  收尾阶段,谢老收拾整理画面,他一边画一边点评两个孩子的笔迹,谢青与谢岩则认真聆听,俨然是一副学生的样子,一家四口一起在同一张纸上挥毫作画的机会不常有,因此谢青、谢岩都表示这次合作非常有意义,既是与父母的合作,也是与老师的合作。“绿色泉城”的题款由谢老题写,谈到为何将这幅作品命名为《绿色泉城》时,谢老说:“济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城,我多年前曾驻足这里,印象里那时的济南还多是低矮楼房,如今我再次来到济南,看到它已然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了。不过尽管发展如此迅速,人们依然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到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我想,这正是多年来济南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好成绩,因此,在我看来泉城济南是绿色的,是充满生机、蓬勃生长的。”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走在大明湖畔,只听得风吹荷叶的声音,只闻得草木馥郁的芬芳。正如《绿色泉城》中所画,守住绿水青山,方能赢得未来,济南用绿色发展守住了每一汪清泉、每一片青山,撰写着崭新的发展篇章。(术潇)
  曹英瀚 摄
  2024年7月6日上午,“造境于心——水墨三人展”在山东新闻美术馆温馨开展,展览展出了一个艺术家庭里两代人——母亲宋雅丽、女儿谢青、儿子谢岩的水墨佳作近百幅,作为丈夫与父亲,亦是展览嘉宾的谢志高则在现场为家人助阵。开幕式后,一家人乘兴合作,创作了八尺水墨作品《绿色泉城》,以记录这温情的展览以及美丽的济南。
  “我一到济南,手机里就收到了短信,打头的就是一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起对济南的初印象,谢志高如是说道。在一家人看来,这幅画的主题很明确,描绘的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景色。前一天游览了大明湖,感受了济南城的景致,今天在画室里,谢青与谢岩已是胸有成竹。谢青、谢岩姐弟俩感情深厚,生活中默契十足,讨论画面构思时就创作了只有彼此能看懂的草图,一旁的母亲宋雅丽每每谈及孩子们之间的和睦融洽,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谢青以花鸟画为长,因此画面近处的荷塘由她主笔。她以笔为舟,荡漾在荷花池中,点染皴擦随性悠然。在她的笔下,荷叶宽大而浑圆,姿态万千,墨色仿佛晨雾缭绕,给荷叶披上了一层柔和的纱衣,红荷掩映其中,更显娇俏可爱。她尤为注意光影效果,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每一朵荷花、每一片荷叶都显得生动而饱满。随风摇曳的芦苇点缀其中,有了这“休止符”,乐章才完整。荷花掩映处,杨柳堆烟,暖风阵阵,岸堤浓重的几笔墨色出自宋雅丽之手。多年来,宋雅丽一直从事油画教学工作,在古稀之年,激发了对山水画的兴趣,从此,她将对西画的感悟与理解注于丹青笔墨之中,画面兼具大写意的洒脱与油画的绚丽,可谓别开生面。堤岸连绵,岸上郁郁葱葱的柳枝是谢志高所画,调墨、行笔、晕染、修饰,谢老一气呵成,“拂提杨柳醉春烟”的如画美景已经飘然显现,现场众人无不叹服。“谢志高的画,手下无妄笔。”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画家林墉对谢志高的评价,几十年来,谢老都坚定地走在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的道路上,如今谢老已年逾八十,但对待艺术依然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激情,每天笔耕不辍,因此笔笔有新意,处处有巧思。连绵不绝的柳帘渐渐融入远山中,那里有谢岩用淡彩与水墨铺就的田园诗意,谢岩用色淡雅天真,他笔下的柳树与山峦仿佛浸润在泉水的蒸汽中,云雾润蒸之意象跃然纸上。
  宋雅丽与谢岩都有着很深厚的西画功底,谢志高与谢青则坚守在国画道路上,四人的笔墨各有各的风采,落于同一画面上,则兼收并蓄,相互映衬,俨然一体。四位画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创作着,作画空隙里,大家谈笑喝茶,聊生活、聊创作,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的精神面貌投射到画面上,让人一时忘了此时的骄阳酷暑。画面墨色交织,动静相融,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荷香,感受到夏日的清凉。
  收尾阶段,谢老收拾整理画面,他一边画一边点评两个孩子的笔迹,谢青与谢岩则认真聆听,俨然是一副学生的样子,一家四口一起在同一张纸上挥毫作画的机会不常有,因此谢青、谢岩都表示这次合作非常有意义,既是与父母的合作,也是与老师的合作。“绿色泉城”的题款由谢老题写,谈到为何将这幅作品命名为《绿色泉城》时,谢老说:“济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古城,我多年前曾驻足这里,印象里那时的济南还多是低矮楼房,如今我再次来到济南,看到它已然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了。不过尽管发展如此迅速,人们依然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到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我想,这正是多年来济南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好成绩,因此,在我看来泉城济南是绿色的,是充满生机、蓬勃生长的。”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走在大明湖畔,只听得风吹荷叶的声音,只闻得草木馥郁的芬芳。正如《绿色泉城》中所画,守住绿水青山,方能赢得未来,济南用绿色发展守住了每一汪清泉、每一片青山,撰写着崭新的发展篇章。(术潇)
  曹英瀚 摄